記者探訪數字職業——
投身數字化 助力智能化(深閱讀·關注新職業)

過去,汽車生產線缺少的零部件有時不能及時補充,張曉輝來了后,幫助設計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搬運機器人精准保障零部件供應。
曾經,種植憑經驗、靠估計,鄭吉澍等人運用數字化技術,建設魚菜共生AI工廠,養魚和種菜兩不誤,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設計交通路線要繪制一摞厚厚的圖紙,唐甜甜和同事們應用數字孿生技術以后,電腦設計最優交通路線,三維動圖一目了然。
修訂后的2022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首次標注97個數字職業。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農業數字化技術員、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越來越多的人員投身數字化,助力智能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
為工廠定制“健身方案”
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張曉輝打開電腦,300公裡外的領克汽車成都工廠浮現眼前。屏幕上,搬運機器人(AGV)縱橫交錯,有條不紊地將汽車零部件送到每一個生產環節。
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張曉輝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時再現生產全過程,為工廠量身定制最優方案,讓機器更“聰明”、生產更智能,服務智能制造。
“原本領克工廠也使用了數百台搬運機器人,但它們來自不同生產廠家,內部系統不同,難以統一調度,也難免出錯。”張曉輝介紹,有時,某個零部件已經用完,搬運機器人卻沒及時送到。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領克工廠邀請廣域銘島張曉輝團隊設計一整套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讓不同廠家的搬運機器人“心意相通”,共同完成“貨找人”的高效配送。
設計方案之前,深入調研必不可少。張曉輝在工廠裡“蹲”了好幾天,仔細察看每個生產環節,聽取現場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意見,大家一起討論數字化提升方案。
“首先要全面了解業務的真實狀況和需求,再針對性地設計方案。”張曉輝說,同時還要考慮可行性。方案成熟以后,再交給工程技術人員一一落實,遇到操作問題,還需要反復溝通,完善方案。
數字化解決方案既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減少差錯。在遠程汽車湘潭基地工廠裡,張曉輝得知,遠程汽車之前一些裝配擰螺絲環節容易出問題,有的擰太緊、有的卻太鬆。與一線工程師交談后摸清原因——工廠有幾種型號汽車,需要使用不同的擰緊程序,工人有時沒分清,就容易誤操作。
“如果擰緊槍能夠自動調整參數就好了!”張曉輝為工廠設計了一套數字化解決方案,不同型號的汽車經過生產線,系統自動給擰緊槍發送信號,調整合適參數,工人不用調整參數,拿起擰緊槍往前一伸即可。
“數字化解決方案,既像醫生開藥方,又像教練訂健身訓練方案,讓工廠在數字化過程中,不斷煥發新生機。”張曉輝說。
農業數字化技術員——
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左邊養魚,右邊種菜。通過管道連接,魚菜共生。工廠裡空無一人,隻見機器手臂來回揮舞,正忙碌地搬運栽培盤。走進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魚菜共生AI工廠,蔬菜層層疊疊,長勢喜人。
“從一顆種子到一株菜,全程無人化作業。”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農業數字化技術員鄭吉澍說。
在這裡,靠著智能化算法、機器視覺等數字化技術,鄭吉澍和團隊構建了一套魚菜共生生態系統:“我們經過近10年的研究,實現養魚尾水全利用、種植氮肥零添加,氨氮轉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蔬菜架上,管道密布。“我們這裡種菜不用施肥。”鄭吉澍說,養魚尾水經過處理,轉化為水溶性肥料,后通過管道輸送給蔬菜,被蔬菜吸收“脫肥”后的“營養液”,又流回魚池。與傳統的菜地相比,大大節約了栽種空間。
小工廠藏著大技術——在魚池,有投喂系統,投餌機能根據魚的攝食需求,對其精准投喂﹔有水處理系統,所有魚池安裝傳感器,能監控水溫、水深、溶解氧等情況。在蔬菜棚裡,有蔬菜物流栽培系統,實現全程智能生產作業。
“這樣一來,魚的生長周期縮短約一半,餌料節省約20%,養魚的單位面積產量超過池塘10倍,蔬菜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是陸地栽培的10倍以上。”鄭吉澍說。
目前,該智慧型生產模式正在重慶推廣,已在璧山、梁平等地建成6個魚菜共生工廠,其中,在梁平數谷農場的魚菜共生數字工廠預計年產鱸魚150噸、蔬菜40噸。
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
把城市數據復刻進電腦
“你看,我們把整個城市都搬進電腦了!”手拿鼠標,唐甜甜展示著重慶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通俗地說,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制作城市的‘電子雙胞胎’,盡量還原真實世界。”她解釋道。
2021年畢業后,唐甜甜入職重慶市勘測院空間信息分院,成為一名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參與重慶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研發、數字孿生城市應用等工作。平時,她和同事們利用衛星遙感、飛機航拍等途徑獲取基礎數據,構建數據模型,繪制三維影像。
“如果說二維地圖是‘看照片’,數字孿生應用就是‘看真人’。”唐甜甜說,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不僅精度更高,“一棵樹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功能更強大,在地圖上,建筑只是一個點,借助數字孿生技術,則能夠360度觀察、模擬日照採光,甚至能“透視”其內部結構。
有了數字孿生技術,不僅方便了解城市現狀,而且能進行仿真推演,優化城市規劃。
以前,規劃一個產業園區,要在等高線上繪制一大沓圖紙,哪裡挖多少土石方、哪裡有地下河道、生態紅線范圍多大……每一項工作都耗費大量精力。
如今,讓數據“在電腦上多跑路”,把規劃方案輸入以后,挖多少土石方用紅色表示、填多少土石方用綠色表示,一目了然,而且一鍵就能計算工程量﹔生態紅線等各類規劃清晰展示、提醒避開﹔地質結構千裡透視,避開不穩定地塊……
在應急救災方面,數字孿生技術也能派上用場。如長江重慶段漲水,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可模擬展示未來情況,如果長江漲水5米,哪些地方會被淹、要轉移哪些設施,均可一圖掌握。
2022年5月,重慶率先組織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唐甜甜參與培訓,很有收獲。“數字孿生技術潛力很大,現在只是一個開始。”對職業發展前景,她滿懷憧憬。
本期統籌:楊爍壁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3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西安春季大型招聘會即將啟動 150…
- 2陝煤集團2022年度“最美員工”暨…
- 3兩會觀察 ▏中國式現代化的西安實踐…
- 4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榆林趙家峁村何以…
- 5陝西興平:田間地頭春耕忙 人勤春早…
- 6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在榆…
- 7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安…
- 8陝西移動與延安市政府簽署“數字政府…
- 9西安吹響城市“北跨”發展“集結號”
- 10今年陝西將實施“七大工程”全面推進…
- 11我國煤基航天煤油研制通過飛行應用評…
- 12葡萄樹下種菌菇 打開致富新門路
- 13“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聚集…
- 14陝西引漢濟渭二期工程首台盾構機順利…
- 15陝西省確定首批“三項改革”綜合改革…
- 16陝西實施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 17去年陝西省農業農村工作呈現十大亮點
- 18搭上這班春游列車,踏春去
- 19陝西省將建設100個優質農產品生產…
- 20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