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智能化条件下,给出职工职业发展“最优解”

2022年09月29日15:28 |
小字号

在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看不到一个工人的身影,采煤机滚刀飞转,液压支架“臂膀”不停来回伸缩,滚滚乌金顺着煤壁倾泻而下,经过皮带机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地面。从割煤到支架拉移再到运煤一个循环生产作业任务,全部由智能集控系统完成。

40多岁的朱宏明是该公司综采三队的一名液压支架工。2010年入职的他,见证了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巨变:以前,一个综采队要100多人才能正常运作,生产班至少需要12人。现在,一个生产班仅需5人,富余的人员可机动调岗,劳动组织模式也变成了“三班两运转”和轮休模式。“采煤变得更加安全、高效、轻松”是朱宏明对如今工作状态的切身感受。

岗位工有了新作为

近年来,红柳林矿业公司先后建成了多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自主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等生产工序实现了全链条智能化,多个岗位被智能化设备所代替,随之而来的是综采工作面的大幅减人。

2020年德国玛珂集控系统在该公司落地应用,让马蒂尔司机、控制台司机、泵站工“三岗合一”,减少了2名岗位工。当时,朱宏明就是一名马蒂尔司机,他所在岗位面临着缩减。转岗?退出?朱宏明曾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充满担忧。

“虽然综采工作面人数由100多人减少至60多人,减人近40%,但我们未因此解聘任何一名职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主要通过人员的正常流动和内部空缺调动,来安置替换下来的职工。对部分年轻、思想活跃的青年职工,在综采队内部进行调岗;把有经验的老职工吸纳到岗位空缺的二线区队。”

朱宏明经验丰富,又对液压支架作业十分熟悉,留在了综采队,转岗成了支架工。如今,他除了对液压支架例行巡检外,还带了2名徒弟。

提升技能工人占比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智能化减人的情况出现在了采掘、洗选、运输等全链条环节。在洗选环节,该公司投入2000余万元对原有洗煤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之后,选煤厂用工人数由359人减少至190人;生产辅助系统实现了现场监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远程集中控制,固定岗位人员数量大幅减少,机房、硐室实现了“有人巡检,无人值守”。

李锦宝曾在该公司采掘一线工作10余年。因该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化建设,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他被调整到机电队从事井下机头硐室巡检岗位。岗位缩减后,因年龄原因,他被安排到二号风井进行设备巡检。李锦宝介绍,和他同一批被安排到二号风井设备巡检岗位的有20余人。

“未来,矿井对于普通职工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少,除了考虑对现有劳动力的安置,还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源配置优化,逐步提升技能工人占比。”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坦言。

结合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需求,该公司坚持精准引才,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院校合作,定向输送优质毕业生;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智能化建设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能力水平、未来培养方向、人岗匹配程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对职工聘任实行“首席制”,建立了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和金牌技术员考核评选机制;开展金牌技术员大赛、师带徒等活动,20名来自生产、机电专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成了区队新进大学毕业生的“领路人”。

助更多职工“进阶”

红柳林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认为,智能化发展,替换的是劳动强度高、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岗位。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是要淘汰职工,而是让职工共享智能化建设带来的红利。

该公司借助智能化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职工学习成长的平台,以订单式、作坊式的培养,让职工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2017年,该公司挂牌成立了凌鹏涛智能化大师工作室、任保利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凌鹏涛、任保利等为技术带头人,针对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采煤工艺优化、采掘设备维修等进行攻关,设立专业技术研究应用课题,攻克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借助科研项目、实操演练充分发挥技术技能的传帮带作用,对创新项目进行孵化推广,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几年间,涌现出如范国涛、钟凯等一大批领军人才。最新数据显示,仅任保利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便培养了9名技师、60名高级工,其中4人获得“省级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去年5月,该公司开办“百十一”青年英才开发培养训练营,103名青年员工遴选入营,10大杰出青年脱颖而出并进入人才后备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工人三个训练营各评选1名杰出青年,给予中层职位或相应待遇,让职工“有为”更“有位”。(当地供稿 汪琳 李波 秦祺)

(责编:孙挺、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