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邊地苦 落日歸心絕
——走進蘇武紀念館

蘇武文化廣場。
枝葉掩映下的廡廊,記錄著從東漢至清末的蘇氏名人。
蘇武銅像仰望高天,面部輪廓分明,似迎風而立。
在絕望中堅守
把絕望堅守成希望
為執著而堅守
讓堅守成為品質
十九年
堅守鑄就的精神
兩千余年
依舊
一塵不染
熠熠生輝……
蘇武字子卿,漢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方威脅、誘降蘇武未果,把他流放到北海邊牧羊。
蘇武墓前有清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間立的“漢典屬國碑”“重修蘇武墓門碑”等。蘇武紀念館設在蘇武墓地處,2006年由海內外蘇姓后裔捐資所建,已成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咸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千百年來,蘇武成為堅守中華民族崇高氣節“威武不能屈”的代表人物。每年清明前后,蘇武紀念館都會舉行公祭蘇武典禮,緬懷和紀念蘇武。
一座追思懷遠的庭院
蘇武紀念館位於武功縣武功鎮北門外,背依青山,漆水河從旁邊蜿蜒而過。紀念館總面積2.7萬平方米,園區內主要建筑有蘇武文化廣場、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廡廊、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台、墓塚、珍藏室等。
進入蘇武紀念館園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闕三門洞的仿漢闕門,它代表著蘇武紀念館的整體建筑風格。正門主闕高9米,次闕高7米。
通過闕門,進入文化廣場,便可看到蘇武牧羊銅像。銅像與位於其后的大殿之間正好為19米,代表蘇武出使匈奴19載。蘇武銅像仰望東方高天,身邊是幾隻公羊。蘇武面部輪廓分明,似乎迎風而立,其胡須、衣袂均作風吹狀。
穿過門楣上題著“蘇武紀念館”五個大字的大殿,便到了蘇武的墓塚前。墓塚為覆斗狀,高4米,寬11米。兩邊為祭亭,中間為祭台。祭台由青石砌面,石雕圍欄,肅穆典雅。圍欄上的圖案根據漢武帝陪葬墓出土的地磚上的圖案仿造,依次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經過歷史的滄桑變化,蘇武墓前現僅存三通石碑,中間一通是由清朝陝西巡撫畢沅所書“漢典屬國蘇公墓”。“典屬國”是官職名,“典”指管理,“屬國”指周邊的國家,“典屬國”為專管邊疆民族事務的職位。
環墓一周砌有一圈漢磚。漢磚的做工十分講究,由水洗泥加棉麻絮攪拌燒制而成。磚面光滑不開裂,工藝精湛,體現出漢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上面的乳丁紋飾代表吉祥如意。
一個令人敬仰的傳奇
蘇武雖沒留下突出功績,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歷史上一個令人敬仰的傳奇。
蘇武的父親蘇建曾三次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立下戰功。蘇武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蔭庇,與兄長蘇嘉、弟弟蘇賢皆官拜郎官,后升任栘中廄監。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單於即位。漢武帝為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100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出使任務准備返回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匈奴。
最初,單於派人向蘇武游說,許以高官厚祿,被蘇武拒絕了。單於見勸說無用,就決定對蘇武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於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瀕臨死亡,蘇武仍然沒有屈服。
單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中原,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臨行前,單於召見蘇武說:“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在北海,唯一與蘇武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漢節和一小群羊。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漢節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蘇武牧羊達19年之久。直到后來,匈奴單於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昭帝才派使臣把蘇武接回中原。
在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蘇武終於回到了長安。
一種萬世傳唱的精神
蘇武出使匈奴,只是西漢時期眾多使節往來中的一次,卻因其蕩氣回腸的感人故事而定格於歷史長河,並千古流芳。究其原因,蘇武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捍衛了使臣的尊嚴,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關於蘇武牧羊之地,有著一些爭論,但這並不重要。我們隻要知道,那是一個偏僻寒涼之地,人跡罕至,遠離故國。而蘇武在那裡,獨自堅守了19年。
東漢史學家班固曾經引用孔子的話來評價蘇武——“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前一句高度地概括了蘇武的人品,后一句准確地定性了蘇武不辱使命的責任感。
千百年來,蘇武的名字和他杖節牧羊的形象,一直以詩歌、繪畫、音樂、戲劇等形式在世間傳頌。李白、溫庭筠、文天祥等,都曾寫下追念蘇武的詩句。“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忠貞已向生前定,老節須從死后休”,字字句句,至今誦之仍令人感慨萬千。
為了追思與紀念蘇武,后人紛紛建廟。河北、甘肅、寧夏等地都建有蘇武廟。蘇武到底與這些地方有多大關聯,已難以考証,但從這裡可以看出后世對蘇武的欽佩和懷念。牧羊的故事代代傳唱,蘇武的氣節萬世景仰。
一份光照千秋的執著
2006年,海內外蘇姓后裔捐資修建了蘇武紀念館。2006年至今,每年清明前后,來自世界各地的蘇姓后裔會在這裡舉行恭祭蘇武活動。
2008年,中國武功首屆蘇武文化藝術節和第七屆世界蘇姓懇親大會在蘇武紀念館舉辦,以紀念蘇武忠貞的民族氣節和“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高尚人格。2011年,中國蘇武文化藝術節獲評中國最具創新價值節慶獎。
蘇武牧羊的故事已經過去2000多年了。人們銘記蘇武,更多的是銘記並傳承他的精神。古人有詩:“十九年間不辱君,論功何獨后諸臣。若教倒數凌煙像,也是當時第一人。”從古至今,蘇武因堅貞不屈為人敬仰。他的執著,光照千秋。
自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蘇武紀念館游客人數逐年遞增,其中參觀學生年均超過3萬人次,外賓1萬人次,一般游客10萬人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西安外國語大學開展“喜迎二十大、永…
- 2陝西核酸檢測再降價
- 3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
- 4習近平的信札丨尺牘深情寄青春
- 5校園周邊售煙酒賣盲盒誰監管?陝西鐵…
- 6陝西出台強化穩就業擴就業措施
- 7杭州亞運會及成都大運會將延期舉行
- 8趙一德主持召開省政府黨組(擴大)會議
- 9習近平時間︱青春中國
- 10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 研究…
- 11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繼…
- 12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
- 13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在…
- 14陝西廣泛開展五四青年節主題團日活動
- 15咸陽:科技經紀人喚醒“沉睡”的科研…
- 16陝西省屬國企穩就業專項招聘活動全面…
- 17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
- 18戰“疫”暖心事|高齡孕婦急需保胎藥…
- 19黨旗飄揚風帆勁 砥礪奮進新征程
- 20努力實現縣域招商引資新突破 助力譜…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