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遺址被証實為夏時期大型中心性聚邑遺址

遺址出現以禮制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與同時期文化的密切聯系表明太平遺址已具備中心性聚邑地位
玉器加工生產、卜骨、陶牌飾和陶鈴的存在,表明太平遺址具備高等級中心聚落遺址的應有要素
本報訊 (記者 趙茁軼)近日,太平遺址發掘工作獲得新進展,該遺址被証實為夏時期大型中心性聚邑遺址。
太平遺址位於西安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斗門街道太平村東側,是在斗門水庫項目建設過程中發現的古遺址。遺址發現后,陝西省迅速組織開展工作,完成了斗門水庫岸線的調整,對太平遺址進行了避讓。
2021年3月,聯合考古隊入駐太平遺址考古營地,正式啟動遺址考古工作。目前,太平遺址已完成勘探面積40余萬平方米,發掘面積46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墓葬、水井等大量遺跡。太平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等,測年數據約為距今4150年至3700年前,屬於客省庄二期文化,已進入夏代紀年范圍。
太平遺址已經出土的玉璜、玉璧、玉刀、玉圭等玉器和玉璧芯、玉料,顯示太平遺址有具備完整的玉器生產操作鏈的玉器作坊。考古人員還在東環壕北部中央發現朱砂墓、夯土基址和大型地坑院建筑等,尤為罕見的是出土了一件關中地區少見的陶鈴。玉器加工生產、卜骨、陶牌飾和陶鈴的存在,表明太平遺址具備了高等級的中心聚落遺址的應有要素。
太平遺址的文化內涵已經出現了以禮制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與同時期文化的密切聯系表明太平遺址已經具備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焦點。這一發現奠定了關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太平遺址聯合考古隊隊長王小慶說:“原來的考古工作不足以完整認識距今4000年左右的關中地區的文化。太平遺址的發掘工作証實,在距今4000年左右,這樣一個中華文化起源、早期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關中地區同樣擁有優秀的文化,並且關中的中華文化發展是連綿不斷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交流…
- 2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
- 3中共陝西省委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
- 4陝西省各地各部門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
- 5中央宣講團來陝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 6深秋初冬 浐灞正美
- 7陝西省各地各部門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
- 8陝西省向3萬名老人捐贈價值1300…
- 9陝西加快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 10陝西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顯成效
- 11陝西啟動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 12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
- 13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將於11月…
- 14凝聚奮進力量 建功偉大時代
- 15陝西首趟鐵水聯運敞頂箱焦炭專列開行
- 16陝西安康:將基層作為青年稅務干部成…
- 17國網陝西電力:砥礪前行勇擔當 鄉村…
- 18陝西全力防范化解因災因疫返貧致貧風險
- 19深學細悟黨的二十大精神 對標對表狠…
- 20陝西省出台《指導意見》規范管理體育…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