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文化

大遗址保护的陕西经验

本报记者 郭青
2022年10月20日09:49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遗址保护的陕西经验

石峁遗址皇城台发掘场景。

 

 在杨官寨遗址上开展的社会公众走进考古现场活动。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的导览标识牌。 

  近年来,陕西在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探索出的共生共赢模式备受关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成功经验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典范。

  大遗址是陕西文物遗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陕西大遗址保护理念创新在全国发挥着引领作用。

  分布广、面积大、等级高,是陕西大遗址的特点。陕西省分布着49058处文物古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31处,包括古代陵墓及陵园遗址的古遗址3万多处(点)。

  为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陕西总结形成了“四个结合”的保护理念,即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此外,陕西还总结出了国家公园、市民公园、退耕还林、集团运作、民营资本5种保护利用模式。

  ■ 存留华夏文明的记忆

  在《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中,由国家主导保护的150处大遗址里,陕西就有19处50个点,大遗址西安片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6个大遗址片区。

  202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公布的145处大遗址中,陕西占15处。

  陕西被列入《规划》的15处大遗址分别为:杨官寨遗址、石峁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秦雍城遗址、栎阳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帝陵(含薄太后陵)、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含大明宫遗址)、唐代帝陵(含顺陵)、统万城遗址、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另外,在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遗址保护中,陕西有多处被列入,具体有长城(省内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秦直道(秦直道起点遗址、秦直道延安段)、蜀道(子午道南段驿站、傥骆道周至段、褒斜道留坝段)。

  陕西大遗址有分布广、面积大、等级高几个特点。全省107个县(市、区)都有遗址分布,关中地区尤为密集。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都城、宫殿遗址,占地面积多在十几平方公里到七八十平方公里。几十座帝王陵墓的陵园遗址,占地面积在几平方公里到十几平方公里不等。

  来陕西必看兵马俑,兵马俑早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文化地标。1974年兵马俑横空出世,几代人携手守护、传承、创新,2015年以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连续6年被全球最大的旅游门户网站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前25名,蝉联亚洲第一。

  从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到1998年陕西决定整合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资源、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馆,再到今天秦始皇陵文化景区建成开放,转眼已度过了43个春秋。43年来,在世界遗产框架下展开的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大遗址是陕西文物遗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秦始皇陵等多处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省在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方面不断探索,使大遗址不断彰显出时代价值,其成功经验受到关注。

  ■ 彰显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9月22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开发建设正式迎来国家参与、省部共建的新局面。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是陕西重要的文化遗产地。2010年,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成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领导小组”;2012年,西安市政府设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这是全国第一个大遗址保护特区。

  “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客观上让遗址周边数万名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提升,大遗址与现代社会完美相融共生。”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陈斌表示,未来这里将建设汉文化博物馆及相关文物保护、文化展示设施,丰富数字体验产品和新型文旅服务供给,高质量阐释遗址价值,讲好文化故事,延续中华文脉。

  近年来,陕西在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探索出的共生共赢模式备受关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成功经验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典范。

  近年来,大明宫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在新型文商旅融合发展上不断探索,打造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场景。

  大明宫不能进行大规模复建,并不意味着大遗址只能被“束之高阁”。多年来,文物保护机构探索出一条遗址“复原”的道路——通过适当开发与利用,对传统文化不断挖掘,探索展示、传播的创新方式,拓宽文化产品的广度和文旅融合的深度,以多种形式为大众重现大唐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之景。

  起初,大明宫遗址保护机构对丹凤门、含元殿等遗址采用原状展示和地面标识、象征性示意展示等方式,对部分遗址进行基础性“还原”。去年,大明宫以“连接·盛世”作为核心设计概念,引入构思巧妙、设计精良的遗址复原展示装置。同时,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等大明宫博物馆集群,以静态展示方式向大众展示考古成果,让游客形象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大明宫。

  随着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大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活化拥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数字技术赋能文物遗址的创意表达,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大遗址本身的观赏价值。今年五一假期,《太平谣》《千宫之宫》《小马宝莉之大明宫奇遇记》3个剧目联袂上演,运用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和最先进的设备,极大丰富了文物遗址的数字化表达,以“文化+科技”的方式带动大明宫文旅产业升级。

  在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上,大明宫遗址保护机构本着真实性保护的原则,分别采取遗址砌体封闭保护展示、原貌保护展示、宫墙标示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微缩景区展示等多种方法,充分展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成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的亮点。

  ■ 大遗址保护更好惠及民生

  大遗址管理机构将大遗址保护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融合在一起,使遗址保护和城市化发展结合起来,可统筹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难题。

  为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陕西总结形成了“四个结合”的保护理念。“四个结合”的理念和做法,不仅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引起国际社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关注和重视。由于该理念提出时,全国其他地方还未总结出类似的大遗址保护理念,因此陕西大遗址保护理念的创新在全国发挥着引领作用。

  此外,陕西还总结出国家公园、市民公园、退耕还林、集团运作、民营资本5种保护利用模式。2010年,国家文物局开展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全国共批准了12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有3家入选。随后,“陕西秦始皇帝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成立。这3家考古遗址公园在2014年、2017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工作中均名列前茅。

  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张进介绍,“十四五”期间,陕西将着力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模式:围绕大遗址的价值属性与空间属性,在游憩休闲、传播教育、环境提升、社会服务、产业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综合考虑大遗址区位和周边环境,通过博物馆、遗址公园、城市公园、线上展览、文创产品和社会活动等多种渠道,强化大遗址利用与宣传。

  此外,陕西将实施秦始皇陵、汉长安城未央宫、汉阳陵和唐大明宫等遗址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组织实施年度运行监测评估,实现监测常态化管理;加强龙岗寺、石峁、秦咸阳城、统万城、乾陵、阿房宫、周原、杜陵等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陕西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整体水平;完善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框架,持续开展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力争形成2处至3处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遗址公园试点。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要创新保护利用机制和实施模式,完善大遗址资源资产管理、文物保护投入、文物补偿、文物资源共享等政策,为构建大遗址融合发展机制提供政策支持;要促进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遗址管控区域内开发文化旅游、绿色生态、农业林业等适宜产业,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今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秦咸阳城遗址保护被纳入西安市及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2000多年前的秦文化遗存,在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将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示,一条结合渭北西汉帝陵群打造的秦汉文化综合展示带已现雏形。随着该规划的实施,我省又一个遗址保护与现代化城市新区和谐共生的发展蓝图将成为现实。(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郭青摄)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