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靠“大腦”,生長靠“智慧”。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的關鍵——
數字賦能撐起農業“智富夢”

本報記者 楊曉梅
數字賦能,未來農業迸發無限可能。走進第29屆楊凌農高會展館,會看到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未來農業不再是舊模樣。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單位,北京、河南、海南等省(市、區),中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還有100多家農業科技型企業,帶來的先進農業生產裝備和技術,讓人贊嘆不已。未來農業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大數據告訴你怎麼種地
“我們採集秭歸縣范圍內的臍橙種植品種、生長條件等數據信息,構建大數據平台,分析出秭歸臍橙在什麼坡度、濕度、土壤條件下種植最好,為有關部門規劃和決策臍橙種植區域、面積提供依據。”9月15日,在浙江甲骨文超級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該公司數字三農事業部大區總監王亞學給參觀者介紹。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浙江甲骨文超級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受邀參加楊凌農高會,用十多個全國各地的實踐案例和一棵“數字三農科技樹”展示自身在“三農”領域可提供的“數字化+”服務。
“我們與很多地方政府合作,通過縣域內氣象、水文、地形、土壤等數據採集、處理,對農事操作提出管理措施和產業決策建議,實現農業生產降本、提質、增效和增收。”王亞學說。
以前靠經驗,現在靠數據。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引發了一場革命,讓農業生產更加精准化,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更強。
近年來,數字技術在我國農業領域加速推廣應用,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趨勢。楊凌農高會作為我國農業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在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據統計,過去的28屆楊凌農高會,已累計展示農業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項目超過18萬項,舉辦涉農專業展近千個,舉辦專場推介洽談、項目對接活動310多場次,推出科技成果和專利1.2萬多個。
借助這一場場展覽、推介、項目對接,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數字技術加快與農業生產融合,種植業信息化、畜牧業智能化、漁業智慧化、種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
“智慧種田”省時又省力
無論是別出心裁的田間展,還是科技感十足的室內展,大家有一個共同感受:現代農業靠的不是人力,而是智能化設備。
農田壟間行走機器人、智能灌溉機器人、果園巡檢機器人、便攜式枸杞採摘機、畜禽健康狀況巡檢機器人、昆虫雷達監測系統……各種先進的機器設備讓人目不暇接。無論是大田種植,還是大棚種植,抑或是畜牧養殖,各種適用設備應有盡有。
“市場需求很大,我們的設備在全國都有出售。”鶴壁嘉多衛農農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馬青原說。今年首次參加楊凌農高會,他帶著公司研發生產的病虫害防治設備參展。
“這款高空昆虫誘控設備可誘殺600米至1000米范圍內的昆虫。設備內安裝的AI智能識別系統可以識別昆虫信息,分析出昆虫的類型、數量等信息。”馬青原說。
同樣是首次來參加楊凌農高會的唐山海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他們研發的智能機器人。這個可以自主行走在田間地頭的機器人,可按照預設的灌水量進行水肥一體化均勻灌溉,每年至少每畝大田可節約120立方米水。
楊凌棚掌櫃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秦創原農業板塊展館內,搭建了一個微型大棚,模擬演示“棚掌櫃”的奧妙。“這套系統可實時監測大棚溫度、濕度及土壤溫濕度,實現自動卷帘、自動放風等。”該公司總經理朱曉磊說,“過去一個人最多管理3至4個棚,現在靠一部手機就能實現同時管理所有大棚,省時省力更科學,能增產增收。”
不僅是各種智能設備,許多參展企業應用數字技術開發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台、智慧大田解決方案、智慧果園系統、農產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系統等同樣引人關注。“種植靠‘大腦’,生長靠‘智慧’。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的關鍵。”朱曉磊說。
新業態新模式活力無限
數字農業提速現代農業發展,還體現在其廣泛、深刻應用於農產品流通、銷售環節。在第29屆楊凌農高會展出的許多農特產品都帶著自己的身份証——二維碼。參觀者可以掃描二維碼,查詢生產公司及產品信息,並下單購買。
“我們每款產品都在線上銷售。如果您還想購買或者聯系我們,可以關注我們的企業微信。”在榆林展館內,府谷農投集團工作人員王增崢向來自北京的客商薄利偉介紹。
距離榆林展館不遠的漢中展館,專門設置直播帶貨區。主播面對鏡頭,賣力地宣傳在農高會上展出的產品。
近年來,受消費主體年輕化、疫情防控、市場需求多元化等因素影響,線上銷售、遠程認領種植養殖、雲端展會等新業態、新模式釋放出巨大市場潛力。
依托數字技術,楊凌精心打造“雲上農高會”平台,通過3D虛擬導覽沙盤、VR展廳、實體展廳復制建模、企業集中展示4種方式,為展團和企業提供線上展示空間,為觀眾提供移動端、PC端網上觀展體驗,同時開展雲上會議論壇直播、雲上專題活動、雲上洽談交易、展商管理服務等,打造永不落幕的農高會。
在今年的楊凌農高會上,令人期待的雲交易板塊全新上線,設置了撮合交易平台和跨境交易平台,兩個平台參與線上售賣的境內外產品多達1300多種。目前,已有近200家企業入駐本次雲交易平台,線上展出的成果專利高達2000多項。同時,百位農業領域相關專家在線答疑解惑。除了豐富的農產品,“雲上顧客”還可購買到農機具、農資等相關產品和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2勇救落水群眾犧牲的英雄蔣正全,被評…
- 3丹鳳 減少人員流動 嚴防疫情擴散
- 4西安公安開展治安巡查宣防 全力護航…
- 5寶雞:疫情形勢持續好轉 城市運轉平…
- 6陝西:譜寫體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7“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
- 8陝西新開工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和完成投…
- 930個家庭被評為陝西省教育世家學習…
- 10你所關心的 我用心守護
- 11在抗疫一線展現黨員擔當
- 12第29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
- 13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
- 14吉炳軒在楊凌示范區調研
- 15以快制快迅速扑滅疫情 從嚴從實做好…
- 16中國人首次太空過中秋 “神十四”乘…
- 17陝西省統籌推進行政裁量權基准工作
- 18“杏壇掇英”陝西省教育書法研究會青…
- 19科技賦能精准治災 智擒煤海“攔路虎”
- 20寶雞: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防控階段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