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故鄉”呼喚“唐詩之旅”

西安曲江曼蒂廣場的“長安十二時辰”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布置有風雅別致的唐詩燈籠。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不僅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唐代離我們已有千余年之遙,但唐詩還是廣為流傳、熠熠生輝。
從幼時就會讀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到“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人生慨嘆,在唐詩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人們心中棲息著千百年的詩意。
品讀唐詩,我們的思緒可以穿越時空,回到千余年前。傳承優秀文化,創新推出陝西“唐詩之旅”,讓唐詩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人們的心田,讓旅游與唐詩“聯姻”,必將打造出文旅融合的陝西旅游新名片。
■ 以詩為路,夢回大唐
什麼能代表大唐?那就是長安。
唐是一個詩的國度,唐都長安自然是詩之都。
西安,古稱長安,唐時的長安城是世界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詩歌的中心。眾多詩人的人生之路、詩歌之路都與長安密不可分。
回望千余年前的盛唐,那是一個踏歌而行的時代,無數文人騷客如群星閃爍,璀璨了中國文學的熠熠星空。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東西文化在這裡交融,無數詩人在這裡留下過浩瀚無垠的詩篇。僅《全唐詩》收錄的就有將近50000首,其中提及“長安”的不下1400處。
唐長安城是歷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數不盡的詩人先后到訪過這裡,他們或尋求仕途,或以文會友,或飲酒長歌,或臨水賦詩,或歸隱山林……詩人們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佳作,一首首詩歌編織成一條條令人神往的詩歌長廊,鋪就了一條雲蒸霞蔚的“唐詩之路”。
唐詩的風格是豐富多樣的,既有李白的自由奔放、浪漫飄逸,也有杜甫的關注現實、深刻凝重,還有王維的清新淡遠、自然脫俗……唐詩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把我國古典詩歌之美發揮至極致,為人類的抒情寫意找到了一種唯美而典型的形式。唐代詩歌,無論是其作者之眾、題材之廣,還是其藝術之高妙、影響之深遠,都是空前的。
李白的“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李商隱的“蓮華峰下鎖雕梁,此去瑤池地共長”、張九齡的“萬乘華山下,千岩雲漢中”等,從不同角度描寫了華山的壯美和神奇。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在太白山,李白留下這樣的詩句。
在黃河邊,劉禹錫曾吟唱:“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當你來到作為西安地標之一的大雁塔,你可曾想這裡是白居易金榜題名之處?
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寫下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頓悟。在渭水之畔,王維寫下了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站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丹鳳門廣場上,人們依稀還能領略到當年大唐盛世包容開放的氣概。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隻送人。”灞橋是古人出長安后東去的必經之地,因此古人往往在灞橋送別友人,留下了眾多送別的篇章。
登上樂游原,不禁想起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歷史上的樂游原,為唐長安城郊外的一處人們游玩遠眺之地﹔如今的樂游原,同樣是游人春來登高的好去處。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藍關古道,許多唐代詩人從這裡走過,留下了很多詩作。如今,當地人就把藍關古道叫作唐詩道。
唐詩給三秦山水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文人墨客的身影給詩畫三秦又增加了一份浪漫的情懷。
■ “唐詩之旅”,古今交融
近幾年,《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跟著唐詩去旅行》等文化類電視節目相繼熱播,掀起了一股傳統文化熱、唐詩熱。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獨特、優秀的文化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陝西擁有得天獨厚的唐詩文化寶藏,打造陝西“唐詩之旅”文化品牌,對於推動文化陝西建設、豐富陝西文化旅游的深刻內涵,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年來,浙江頻頻出招,在全國率先探索打造“四條詩路”。2019年,浙江提出“以詩(詩詞曲賦)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帶”,繪就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並把“打造唐詩之路黃金旅游帶”列為浙江“全域旅游推進工程”重點內容。據介紹,詩路規劃以串珠成鏈的思路,提出以主要水系、古道和現代交通路網為紐帶,打造“一文含四帶,十地耀百珠”的詩路文化空間形態,將整個省域作為大景區來謀劃。浙江計劃投入20億元用於“四條詩路”建設,完善沿線基礎設施,帶動周邊城鎮發展。如今,詩路文化帶已成為詩畫浙江大花園的標志性工程和文化浙江建設的“金名片”。
■ “唐詩故鄉”,古調新彈
唐詩是每個中國人的文化記憶,總會在生命中某個時刻涌上心頭。作為“唐詩故鄉”,陝西深度挖掘唐詩文化,讓游客跟著唐詩去旅行,一詩一景、一景多詩,在游歷中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品味詩篇中精美絕倫的意境。
為此,有專家呼吁,開發陝西“唐詩之旅”文化品牌,發掘和培育格調高雅、文化內涵豐富的唐詩旅游線路,打造繼“絲綢之路”之后的又一塊陝西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學者肖雲儒表示:“唐詩在‘一帶一路’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還說:“文化是西安的軟實力。古調新彈,要在城市空間的細節上彈到位。西安有豐富的唐詩資源,不把這些文化資源轉化為西安的實體生存環境,轉化為西安人日常生活的伴侶,是多麼可惜呀。”
文化學者錢文忠說:“長安,是一個可以吟著唐詩回家的城市。西安在城市建設中應該將盛唐氣象與大西安相勾連,將唐詩美學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讓大西安成為全球華人的‘唐詩之城’。”
文化學者朱大可表示:“唐詩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唐詩有著時尚的趣味,它展示了浪漫的青春激情,以及自由、奔放和豪邁的生命價值觀。用唐詩塑造的都市,必然能成為年輕一代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唐詩之城’的最終目標,是讓西安不僅成為文化遺產之都,而且也能成為原創、時尚和新生活之都。”
省旅游設計院總規劃師崔寧建議,應打造唐詩文化IP,利用高校資源進行深入研究﹔從政府層面進行整體規劃、分區域展示﹔舉辦唐詩詞大賽等文化活動,主動做好宣傳﹔形成特色文化街區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上海市通報3起在疫情防控中不擔當不…
- 24月20日0時起,西安全市解除臨時…
- 3西安貨運物流、郵政快遞行業疫情防控…
- 44月18日陝西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
- 5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297例…
- 64月20日陝西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74月21日陝西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
- 8西安經開區:其時已至 其勢已成 其…
- 9西安理工大學多項成果獲得2021年…
- 102022年高考知識點:高校專項計劃…
- 114月19日陝西新增5例本土確診病例…
- 124月17日陝西新增2例本土確診病例
- 13陝西建成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博物館
- 14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和當前疫情防控形…
- 15縱論新格局 擘畫新藍圖——西安經開…
- 16地鐵送到站 公交送到家 西安首批社…
- 174月20日起西安市實行有序復課
- 18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753例…
- 19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119例…
- 20陝西聚焦秦嶺“綠肺”保護 2021…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