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日報看陝西

為科技成果轉化營建“生態園”(現場評論·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11))

原韜雄
2021年08月27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科技成果轉化營建“生態園”(現場評論·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11))

不久前,西安交通大學特聘研究員胡明友在宣介一項技術時,獲得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以下簡稱“秦創原平台”)提供的100萬元種子基金支持。他感慨地說:這對初創企業是及時雨,我們更有信心把技術推向市場。近年來,陝西省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堅實步伐,並於今年3月底搭建秦創原平台,引導省內外各類創新要素匯聚。目前,該平台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千家,激發出創新發展的蓬勃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作為科教大省,陝西擁有不少高校和科研機構,但長期存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科技資源潛力釋放不夠等問題。充分盤活科創資源,在產業鏈、創新鏈上找突破,才能助力科研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向大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秦創原平台,有利於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准對接,讓科技創新給產業賦能,為科技成果轉化營建“生態園”。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參與主體應積極轉變觀念。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已經明確,淘汰落后產能、升級傳統產業、發展新興業態勢在必行,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提高創新資源利用效率。對企業而言,要有自主創新的緊迫感。改變創新意願不強、動力不足的現狀,要在產業鏈上找需求、找短板,有針對性地加大科研投入,實現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質,努力創造更多孕育新賽道、新業態的機會。更新觀念、攜手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從政府、企業到科研院所,包括廣大科研人員,每個主體都應成為良好業態環境的建設者、維護者。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呵護初創中小企業是重點。近年來,在西安高新區,一批小而精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成長,有的已發展為細分領域的佼佼者。這類企業有自身的成長規律,對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更加敏感,往往更需要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的幫扶。今年,陝西發布五大類70條措施,助力秦創原平台建設。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對照企業的意見建議,不斷對政策包進行修改完善,提高服務的准確性和專業性。事實証明,好政策優化市場環境,好環境滋養企業成長,隻有不斷加強服務和保障,才能為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還須加快體制機制改革。陝西的大量科技資源沉澱在高校、科研機構及國企,因種種原因,存在資源要素流動性差、科研成果與產業融合度低等情況。為破解這類難題,陝西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比如鼓勵發展校企研發平台等。如今,各級創新創業載體不斷涌現,探索形成的“領銜專家制”等調動了科研人員積極性,初見成效。從細處著手,深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改革,引導科技活動從“自循環”向科研與市場融合聯動的“大循環”轉變,同時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就能增強科技創新活力,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明確“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間創新資源自由有序流動機制”。面向未來,繼續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創新體系,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三秦大地必將奏響高質量發展時代強音。

(作者為本報陝西分社記者)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27日 第 10 版)

(責編:鄒星、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