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賡續友誼 推進合作(中國—中亞峰會)

2023年05月19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位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冼星海大街上的冼星海紀念碑。
  本報記者 曲 頌攝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的魯班工坊,塔方教授(左一)向學生講解鋼管焊接的相關知識。
  奧斯帕諾夫攝(新華社發)

  中土兩國員工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項目現場聯合巡檢。
  張 鑫攝

  中國援吉爾吉斯斯坦灌溉系統改造項目3號灌區主干渠遠景。
  何將偉攝

  中國科學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內,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前院長、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肖開提·薩利霍夫(前)在指導實驗。
  伊希莫夫攝

  哈薩克斯坦札納塔斯的100兆瓦風電項目風機。
  奧斯帕諾夫攝(新華社發)

  中亞地區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范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一個個合作項目在中亞國家落地生根,增進了人民福祉,促進了民心相通,推動中國同中亞關系不斷邁上新台階。

  

  友誼之音持續回響

  本報記者  曲  頌

  初夏,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綠意蔥蘢,環繞城市的雪山與晴朗的藍天相互映襯。整潔的街道上,時常能見到中國元素和中國游客。80多年前,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和當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的友誼佳話就發生在這座城市。

  1940年5月,冼星海化名“黃訓”前往莫斯科制作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導致影片制作中斷,冼星海回國之路也因此受阻。輾轉流離中,冼星海於1942年底來到了阿拉木圖。舉目無親、貧病交加之時,冼星海偶遇拜卡達莫夫和家人,他們向冼星海提供了無私的幫助。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冼星海創作出《滿江紅》《中國狂想曲》等作品,並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

  為紀念這段友誼,2019年,中哈兩國合拍的第一部電影《音樂家》成功上映。影片在上海電影節、巴西裡約熱內盧電影節等國際平台收獲多個獎項,感動和溫暖著銀幕前的觀眾。拜卡達莫夫的外甥女卡拉姆卡斯·阿裡蘭諾娃小時候曾見過冼星海,她也參與了劇本的修改。電影上映后,她還來到中國,見到了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

  電影《音樂家》的哈方制作人夸尼什·阿赫梅托夫介紹,《音樂家》已在哈薩克斯坦電視頻道上播放過許多次,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看后無不感動落淚,他為能夠參與這一哈中合作項目、挖掘並呈現那段歷史感到非常自豪,“我希望能夠繼續通過藝術形式增進哈中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深化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如今,阿拉木圖有兩條相鄰的平行街道,一條叫冼星海大街,一條叫拜卡達莫夫大街,兩位好友在這裡仍可以日夜守望相伴。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當地年輕人,他們大都知道這段故事、看過這部電影。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如今,哈薩克斯坦已經建有5所孔子學院,每年完成中文培訓3000余人,中哈兩國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開展。兩位音樂家奏響的友誼之音,正在兩國民眾心中持續回響。

  

  清清渠水澆灌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  白紫微

  “灌溉系統改造后,我們種的杏子和蘋果等水果都大豐收,去年的收成比以前好多了。就算降雨量不多,新修建的灌溉渠也能保障耕地用水。”看著自家地窖裡裝得滿滿的杏子和蘋果,吉爾吉斯斯坦巴特肯州居民卡布高興地說。

  巴特肯州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干旱少雨。嚴重缺水始終是困擾當地農牧民的難題。2018年5月,在中吉兩國政府間援助協議框架下,中國援吉爾吉斯斯坦灌溉系統改造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由中國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工程分公司承建,包括對原有的1、2、3號灌區引水樞紐、干渠、農田灌溉網絡和附屬設施的新建、維修和改擴建工程,總長約87公裡。1號灌區位於巴特肯州巴特肯區,2號、3號灌區分別位於伊塞克湖州伊塞克湖區和通伊區。

  歷經兩年半,在不影響當地灌溉、用水的前提下,項目部利用冬季停水期將1號灌區12.4公裡的舊渠全部改造完畢,並將主渠延伸了4公裡,新建約24公裡的7條支渠,為巴特肯州增加約1200公頃的灌溉面積﹔2號灌區則改造解決了堤壩滲水現象,為伊塞克湖區增加約330公頃灌溉面積﹔3號灌區為項目主營地,改造工程為當地增加516公頃的灌溉面積。2021年11月,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在改造灌溉系統的同時,中方項目部還為當地增建了滴灌技術工程,在以往的荒地上大面積種植蘋果、石榴、櫻桃等水果,並利用當地溫差大、日光足等氣候條件,助力培育地方特色水果。

  引來清渠水,荒地變良田。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生動樣板,灌溉系統改造項目有效解決了當地兩萬多民眾用水困難等問題,促進了當地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

  卡布的家就在1號灌區渠尾附近,農牧業收入是他家的主要經濟來源。舊渠啟動擴建重修期間,卡布應聘到項目上工作。項目完工后,他又回家干起老本行,“項目建設結束了,但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源源不斷。現在我家有25頭牛、25隻羊,還有18公頃多的耕地和果園,在家務農收入不比在外務工低,還可以照顧老人。可以說,我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卡布說。

  

  高原上修建惠民路

  本報記者  謝亞宏

  汽車行駛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至南部城市丹加拉的道路上,一場不期而遇的小雨讓山巒變得更加青翠。司機蘇合羅布一邊向記者介紹當地情況,一邊打趣地說,以前開車走在這條路上,司機們可沒心情欣賞沿途景色,“那時路況很差,遇到雨天更是危險。感謝中國朋友讓公路大變樣,我們現在可以更加安全便捷地往返兩地。”

  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改擴建的中塔公路,是連接中國和塔吉克斯坦的唯一公路。從杜尚別一直延伸至兩國邊境闊勒買—卡拉蘇口岸,公路與中國的喀喇昆侖公路相連接,全長超過1000公裡,對於塔吉克斯坦的物流運輸、對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全長約150公裡的中塔公路一期杜尚別至丹加拉路段改造正式完工,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了沿線居民的交通需求。

  中國路橋塔吉克斯坦辦事處副總經理支彬介紹,中塔公路全段均採用中國技術標准,當地山地較多、地形復雜,在設計中還特別考慮了抗震、隧道防滲水等因素。為表彰中國建設者的努力,塔方授予路橋公司相關負責人“友誼勛章”。授勛儀式上,塔總統拉赫蒙高度贊揚中方為完善塔基礎設施作出的巨大貢獻。

  去年6月,中塔公路二期工程啟動。二期路段總長約92.3公裡,其中包括5公裡隧道和16座橋梁。二期項目位於基礎設施薄弱的帕米爾高原,多處地段存在泥石流和山體塌方危險,各類自然災害每年都會造成道路中斷1個月以上。為了更好地完成項目建設,中方建設者針對隧道岩層脆弱等特點,在開挖爆破前后對圍岩進行加固。目前,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於2026年年中正式通車。

  尚姆斯·納茲力是塔吉克斯坦資深道路工程師,如今,他正與中方同事一起參與中塔公路二期項目的建設。納茲力表示,塔吉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視這一項目,把它列入國家重點發展規劃。“二期項目完成后,塔中之間的物流時間將進一步縮短,運輸效率也將提高,真正惠及沿線居民。到時候,我一定開車去體驗一把!”

  

  大漠深處打造民心工程

  本報記者  王驍波

  土庫曼斯坦深居內陸,大部分國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被當地人譽為土庫曼斯坦“對外開放合作典范”的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就建在浩瀚的卡拉庫姆沙漠腹地。

  阿姆河天然氣項目是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主供氣源之一,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承建,於2008年開工建設,一期工程於2009年底通氣,二期工程於2014年建成。此后,項目又新建B區東、西部氣田,分別於2019年和2022年投產。目前,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年產量超百億立方米,高峰產量4100萬立方米/天。項目為土庫曼斯坦創造了2萬多個直接就業機會,累計選派土方員工赴華培訓實習6300人次,百余名土方員工已走上企業中層以上管理和技術崗位。

  阿姆河天然氣項目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能源合作項目之一。項目建設中,中土兩國建設者克服高溫、高壓、高含硫等眾多困難,打造出技術先進、運營高效、管理完善的大型氣田,為推動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出口、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阿姆河項目現在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國際合作項目。”阿姆河項目當地員工、公司發展計劃部經理助理尼亞斯說,在阿姆河項目公司的工作讓他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技能、收獲了友誼,並從一名大學畢業生一步步成長為管理者。“土中天然氣合作加深了兩國人民傳統友誼,為土庫曼斯坦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提高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

  “阿姆河項目公司為當地民眾辦了不少實事。”尼亞斯介紹,附近的米干村此前飲用水嚴重缺乏,項目公司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幫助該村修建了一家水廠,一次性解決了5000多名當地居民的飲水問題。此外,公司每年都會資助當地優秀高中畢業生到中國讀大學。“曾有一位50多歲的大叔激動地拉著我,感謝項目公司幫他兒子實現了出國留學的夢想。這位大叔說,希望兒子學成歸來后,能為土中合作貢獻力量。”尼亞斯說。

  

  醫藥合作造福當地民眾

  本報記者  謝亞宏

  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中國科學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中烏兩國科研人員正在操作儀器,對當地草藥進行中試提取實驗。身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隻需簡單按幾個鍵,就設置好了物料比、溫度、時間等參數,不一會兒就得到了標准提取物。研發中心成果轉化基地烏方負責人薩多別克·阿卜杜巴基耶夫告訴記者,這裡已成為烏目前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原料藥生產示范基地,對推動該國醫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研發中心啟動建設,依托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和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在中亞多國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究范圍涵蓋天然藥物、生物藥、中醫藥等諸多領域。目前,研發中心已在該國建成中烏醫藥科技城,一期塔什干基地佔地12畝,包含口服制劑GMP中試車間、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等。

  研制當地緊缺的藥物和實現本地化生產是研發中心的工作重點。截至目前,研發中心已研發多款抗病毒和治療丙肝的藥物,並在烏茲別克斯坦注冊上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研發中心的多款抗病毒藥物獲得烏茲別克斯坦應急審批並得以臨床應用,且價格相較其他新冠藥物大幅降低,有力支持了烏抗疫進程。

  邀請中亞國家專家來華進行長期交流和訪問﹔培養中亞國家留學生60余名,其中多人畢業回國后活躍在藥物研發一線﹔與當地機構合作,多次舉辦藥物研發國際學術研討會……成立多年來,研發中心推動了中亞地區藥物研發水平不斷提升。

  去年8月,研發中心在烏中部城市納沃伊啟動原料藥中試技術平台建設,建成后將填補中亞地區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植物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夏滿蘇爾·薩格杜拉耶夫表示,烏中兩國在生物醫藥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未來,希望能繼續發揮雙方優勢,推動中國技術和產品在烏和中亞其他國家進行轉移轉化,造福當地民眾。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9日 05 版)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