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空港新城多措並舉推動秦創原“由勢轉能”

2022年11月16日14:34 |
小字號

作為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近年來,空港新城始終把推動秦創原建設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依托空港功能定位和特色優勢,通過在夯實工業基礎、推動科創生態、布局信息化建設、筑牢安全底線四個方向持續發力,不斷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夯實工業基礎,促進經濟發展

提質增效,穩定工業基本盤。今年以來完成工業總產值14.47億元,同比增長21.79%,其中高端裝備產業產值達6.1億元,重點產業鏈產值規模達7.1億元,預計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7.8億元,同比增速16%。

多措並舉,提升企業獲得感。積極構建“信用體系”。常態化組織相關部門開展雙公示和紅黑名單報送工作,持續做好《陝西省社會信用條例》《陝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宣貫工作。今年以來,對申報《西咸新區一次性穩就業補貼》《空港新城2021年度實施商標戰略工作先進企業》等16項獎補政策的企業進行信用核查,共344家次。

妥善開展“清欠工作”。通過自查、第三方抽查、專項審計等多輪清查工作,共發現拖欠款項104筆,涉及金額5288.48萬元。截至目前,已追繳完成2909.24萬元,並處理3條投訴線索,拖欠單位在調查核實情況后1個月內清償完畢。

優化科創氛圍,推動秦創原建設

引培新主體,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今年以來,空港新城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家。此外,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9家、省級瞪羚企業2家,相較去年提前實現“雙倍增”。

構建新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創載體加速建設。空港新城現有已建成科創載體項目共18個,其中13個產業園區,5個寫字樓,總規劃建筑面積169.66萬平米。截至目前,臨空智慧雲港、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等園區已建成投用,“一體兩翼”科創空間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科創平台碩果累累。秦創原(空港)總部經濟產業園、秦創原(空港)微電子暨信創產業園等4個園區獲批秦創原總窗口首批重點園區﹔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771所空港園區分別成功申報市級雙創基地、兩鏈融合“促進器”﹔民航科技產業基地臨空產業園、國睿一諾藥物GLP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平台項目獲批2022年度秦創原成果轉化“加速器”省級示范項目。同時,西安太乙電子有限公司的“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海量信息處理器測試平台”項目也正穩步推進。

儲備新項目,促進“兩鏈”深度融合。今年以來,組織西安太乙電子有限公司、陝西梅裡眾誠動物保健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申報省、市級“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組織西安萬德弗實業有限公司、西安聖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申報市級新型研發機構項目,儲備西安亞歐電氣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同態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申報西安市創新聯合體。

培育新生態,完善科創服務體系。聚焦服務精度。設立秦創原(空港)綜合服務分中心及園區服務工作站。對標先進地區,立足空港實際,印發《空港新城支持秦創原建設若干政策》和《空港新城關於扶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獎補政策》,在管委會官網設立“秦創原”專欄,解答企業申報政策疑問,對重點企業“一對一”動員,確保政策覆蓋率100%,今年以來,共兌現秦創原和相關產業獎補資金6573.3萬元,惠及企業57家。

拓寬服務渠道。聚力國防科技成果轉化,聘請陝西快響小組專家、西安交大和西安市科技經理人協會等37人,組建全省首支國防科技經紀人隊伍,累計落地高校、研究院所、各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2個,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防建設相互融合拓展新空間。

著眼空港未來,布局信息化建設

保障網絡安全“零”事故。根據最新威脅風險不斷完善人防加技防能力,開展網絡安全自查2次,應急演練1次,共修復漏洞6處。保障視頻會議共323場,維修辦公設備故障共900余次,攔截非法攻擊5.3萬次。

打造城市級數字底板。打造多源、多尺度、全空間的城市級數據底板,包括新城144.18平方公裡三維地貌和測繪遙感影像數據,3平方公裡的城市重點區域精細現狀三維模型,75個項目733棟建筑共計43980條語義信息,1621個地塊控規指標體系數字化,646公裡三維地下管線等地上、地表、地下靜態孿生模型,同時完成轄區重點企業地理空間位置融合,雪亮工程791個、綜合安防362個實時視頻點位精准落位,形成“空港三維數字底圖”。

履行行業職責,守牢安全底線

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外地員工安全返鄉,為重點保供企業辦理車輛通行証45張,幫助22家工業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組織園區及企業開展核酸檢測工作57次,保障管轄園區、企業全體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對重點工業企業、工業園區開展拉網式專項排查3次,常態化檢查60余次,實地核查發現的一般隱患及問題226處,均已整改到位,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積極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培訓暨消防演練活動,與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軍令狀,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未來,空港新城將一如既往,堅持多方聯動、合作共贏,不斷守牢責任底線,提振工業發展,優化秦創原平台建設,打造數字城市,著力聚焦企業群眾滿意度,提出有效措施真抓實干,讓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愛上空港、留在空港、建設空港,真正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騰飛賦能。(當地供稿 空港新城)

(責編:孫挺、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