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將鏡頭對准萬戶千家(深觀察)

——國產紀錄片十年回顧

楊乘虎 李怡霖
2022年08月05日10: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將鏡頭對准萬戶千家(深觀察)

2012年以來,中國社會高速發展,14億人的追夢奮斗,寫下了輝煌燦爛的篇章。國產紀錄片也在光陰流轉中,留下了無數值得記憶的瞬間。

落寞有時,精彩常在。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的出現預示著中國紀錄片走出低谷。自此,佳作不斷涌現,文化定位更加明確,產業模式逐漸清晰。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國產紀錄片在反映重大題材的同時努力捕捉日常生活細節,抓住年輕受眾,在先進技術助力和融媒傳播發展中,網絡視聽平台與傳統電視台產生合力,網生紀錄片已然形成蓬勃之姿。十年來,中國紀錄片在類型和內容上不斷跨越,最終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路線。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中,把握中國速度、中國力度與中國溫度,將鏡頭對准了萬戶千家。

傾聽民族復興的鏗鏘足音

每逢國家民族的重大時間節點,紀錄片作為“國家相冊”,總能匯聚中國人心中最難忘的集體記憶。一系列重大歷史、重大革命、重大現實題材紀錄片作為觀眾理解歷史、關照未來的重要窗口,始終貼近國家發展前沿。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必由之路》等紀錄片聚焦中國社會的變遷故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可愛的中國》《色彩新中國》等紀錄片刻畫了70年來普通中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涌現了《留法歲月》《黨的女兒》《銘記來時路》《敢教日月換新天》《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等一系列優秀作品。

一些精品力作推陳出新,以更高站位、更廣視野,展示了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同心戰“疫”》《金銀潭實拍80天》《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道》《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及2021年《一級響應》等抗疫題材紀錄片,講述了中國人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堅韌頑強,傳遞了人間大愛。《擺脫貧困》《閩寧紀事》《大國小康》《崛起:中國扶貧》《一億人的脫貧故事》《人民的小康》等紀錄片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記錄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

紀錄片在塑造國家形象、傳遞中國聲音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通過富有真情的故事講述,贏得了良好口碑,加強了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了全球影響力。

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近年來,不少國產紀錄片對個體生命和現實生活進行關注。這些紀錄片蘊含人文關懷,採用平民視角,予平淡的生活以樂趣、給瑣碎的故事以真情,用溫暖的生活細節感染人、用接地氣的日常打動人。《最后的女鄉村郵遞員》《自然守望者——兩難抉擇》《為了那片不舍的土地》等作品發掘了宏大時代背景下平凡個體的力量,《中國人的活法》帶領觀眾深入普通人的生命一隅。《在影像裡重逢》以歷史影像作為切入點,與觀眾共同尋訪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濃縮中國人的奮斗征程。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底蘊。十年來,歷史文化類紀錄片從浩如煙海的文化產品中脫穎而出,不斷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在故宮修文物》展現了文物修復人員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如果國寶會說話》《“字”從遇見你》等作品通過時尚活潑的視聽語言,將歷史故事講得讓年輕人喜愛﹔《中國》《美術裡的中國》等紀錄片以高超的視聽手段,展現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史詩。

紀錄片創作者曾經圍繞“為了誰”的問題進行了很多思考和探索,並逐漸生成了“人民紀錄”的美學觀念。十年來,以人民開創美好時代的廣闊圖景和生動實踐作為主場景,紀錄片真實講述了人民為美好生活奮斗、探索、奉獻的故事。

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進入21世紀,國產紀錄片的產業化實踐不斷豐富,開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國家對紀錄片的大力支持下,紀錄片頻道專業化建設成為發展重點。2011年,全國第一個紀錄片頻道——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之后北京紀實頻道、上海紀實頻道、湖南金鷹紀實頻道接連上星播出。

2015年,紀錄片國際合作得到進一步推動。中國五洲傳播中心與美國探索頻道合拍的紀錄片《神奇的中國》、中國五洲傳播中心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合拍的紀錄片《鳥瞰中國》相繼播出。今年1月30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於推動新時代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深入實施中國紀錄片對外傳播推優扶持項目,支持優秀國產紀錄片走出去”。紀錄片中外合作從此又邁上新台階。

2015年,大型網絡自制戶外紀實節目《侶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自此,紀錄片跨平台創作、跨媒介創作及傳播、跨類型敘事不斷出現。《客從何處來》以“紀錄片+真人秀”的模式,帶領觀眾開啟尋根之旅。《500元的幸福》《守護解放西》在內容和拍攝手段等方面對傳統紀錄片進行了大膽突破。

在媒體融合的態勢下,中國紀錄片不斷創新樣態,擴大市場規模,從過去的高冷藝術形態發展為大眾文化產品,在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等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那些燦爛的臉龐、普通的生活日常、如畫的綠水青山均是生動中國的最美注腳,更是這十年間紀錄片的高光時刻。未來,國產紀錄片將秉持歷史哲思、文化表達、審美創造,以恢弘的氣度、壯麗的詩篇,講述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8月05日   第 07 版)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