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今年中國將新建1億畝高標准農田,到年底形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

高標准農田有多“高”?

本報記者 邱海峰
2022年07月06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農田必須是良田,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分類改造鹽鹼地,努力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專門了解當地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等情況。

全國夏糧大規模機收剛結束,多地新建的高標准農田在首個收獲季表現亮眼,小麥畝均增產100公斤左右,實現旱澇保收、穩產高產。

根據規劃,今年中國將新建1億畝高標准農田,到年底形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的規模。

什麼樣的田地才算“高標准”?這對保障糧食安全將發揮什麼作用?

形成一批“噸糧田”

連日來,在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進化鎮大堰村農田旁,伴著隆隆機聲,一台台挖掘機忙著開挖渠道,翻斗車緊隨其后清運田間積土。鳳岡縣農業農村局土地管理專業工程師李政偉介紹,大堰村正在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對590畝耕地統一進行田間道路、灌溉和排水等設施建設,目前已修建排澇渠近3公裡、灌渠600米、田間機耕道1.5公裡。

“以前排灌設施不健全,雨季時地裡積水嚴重,干旱時灌溉又跟不上。遇到嚴重的洪澇旱災,水稻畝產甚至減為300斤到400斤,糧食生產很不穩定。”李政偉說,高標准農田建成后,田地平平整整,旱能澆、澇能排,畝產可以達到1000斤左右。

據介紹,高標准農田是指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且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耕地。

今年以來,各地持續加快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貴州省規劃建設高標准農田260萬畝,目前已建設約100萬畝﹔江蘇省財政安排53億元支持400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山東省11個縣集中開展高標准農田整縣推進示范創建……到去年底,中國累計建成9億畝高標准農田,今年將新建1億畝,讓農民在更多良田上種糧增收。

高標准農田,究竟有多“高”?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列舉了一組數據:高標准農田項目區比非項目區的機械化水平提高15-20個百分點,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率提高30個百分點,新型經營主體佔比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節水達到20%-30%,節電達到30%以上,節藥達到19%,節肥達到13%﹔通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出效率,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500元,項目區農民得到實惠。

對於這樣的實惠,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戶鎮武王村小麥種植戶張振起深有感觸:“今年麥收時,正碰上陰雨天。擱以往,大型收割機很難進到地裡,多虧了鎮裡高標准農田項目剛修的硬化路,聯合收割機直接開到地頭,趕在下雨前將麥子收完。”張振起算了算賬:今年小麥畝產比往年高出了200斤左右,再加上小麥收購價格高以及之前省下來的成本,每畝大概多收入600元。

郭永田表示,目前中國高標准農田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一大批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的優質良田,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新標准引導“良田”建設

根據相關安排,到2030年中國將再建3億畝高標准農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霍學喜認為,目前高標准農田有9億畝,佔耕地面積近50%。隨著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深入推進,集中連片、施工條件較好的地塊越來越少,建設難度不斷增大,建設成本持續攀升。一些地方高標准農田建設出現內容不完善、工程措施不配套等問題。

為破解難題,統一當前高標准農田建設標准,農業農村部牽頭修訂《高標准農田建設 通則》(以下簡稱《通則》),並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新規之下,高標准農田怎麼建?

《通則》對高標准農田建設重點涉及的8方面內容作出規定,包括田塊整治、灌溉和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土壤改良、科技服務、管護利用,同時明確量化指標,如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不低於15年,灌溉保証率不低於50%,機耕路寬度宜為3-6米,平原區道路通達度達到100%、山地丘陵區達到90%以上。

中國地域遼闊,各區域氣候特點、地形地貌以及水土條件等有明顯差異,如何讓相關標准更具科學性、可操作性?《通則》突出因地制宜,將全國劃分為東北區、黃淮海區、長江中下游區、東南區、西南區、西北區和青藏區等7個區域,分區域制定高標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標准、農田地力標准參考值。

其中,針對黃淮海區春旱夏澇易發、地下水超採嚴重、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鹽鹼化等糧食生產主要制約因素,《通則》明確該區域機耕路路面寬度一般為4-6米,生產路路面寬度一般不超過3米,旱作區農田排水設計暴雨重現期達到5-10年一遇,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原區一般不低於15g/kg、山地丘陵區一般不低於12g/kg,耕地質量等級宜達到4等以上,並分省份給出了高標准農田建成后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應達到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參考值,如山東稻谷為1260斤/畝。

六戶鎮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高雪彬告訴記者,依據國家標准,鎮裡最新推進的項目共開挖疏浚襯砌各級溝渠40公裡,硬化道路4公裡,修建田間生產路24公裡,配套建設灌溉排水設施泵站等各類構建筑物60座,並對5000畝中低產田實施土壤改良,有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土地耕種管收實現全程機械化,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5%,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

郭永田表示,農業農村部正指導各地抓緊編制本地區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確保到2022年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高標准農田,同時改造提升1.05億畝,以此穩定確保1.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

建好,更要管好

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

霍學喜曾到多地進行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建成后的高標准農田缺乏有效管護,后續監測評價和跟蹤督導機制不完善,設施設備損毀后得不到及時有效修復,工程使用年限明顯縮短。“好不容易建成的高標准農田,三五年后又可能變成低標准,這類問題要著力解決。”

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鎮黨委副書記魏吉也曾為鎮裡高標准農田管護工作發愁:“雖然建了1000多畝高標准農田,但不少農民還是習慣傳統耕種模式,田裡的機耕路和灌排渠等設施長期閑置,缺少日常管護。這不僅沒發揮出高標准農田應有的效用,還可能讓其因為管護缺失出現明顯的質量下降。”

為了解決管護不到位的問題,拾萬鎮調動村級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積極性,由村集體將高標准農田托管給專業合作社代耕代種。“這樣一來,既可以讓村民受益,也可以落實管護主體,確保高標准農田建好也管好。”魏吉說。

各地正加快探索高標准農田管護模式:江西省貴溪市打造“農易巡”田長制信息平台,利用5G等新技術將該市約2萬畝高標准農田數據納入平台,線上實時監測管理﹔山東省菏澤市探索15年“質保期+管護期”模式,建成后的前5年由項目建設中標企業設置專職管護員提供相關服務,之后10年與村級組織、受益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共同協商管護﹔安徽省來安縣發揮保險作用,高標准農田建成后,工程質量保險機制提供10年期的保質量、保自然災害、保意外事故的綜合保障。

郭永田說,接下來,農業農村部將督促、引導各地做好工程設施的管護,確保其良性運行。地方政府特別是縣鄉級政府要擔負起基礎設施管護責任,同時強化經營主體管護職責,發揮專業人員和專業社會組織管護的指導服務作用。

“對建成的高標准農田不僅要完善農田設施的管護制度,還要把已建成的高標准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確保良田良用。嚴防高標准農田被佔用,實行用地養地相結合,加強后續培肥,防止地力下降,確保可持續利用。”郭永田說。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