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雙減”之下幼小銜接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報記者 郭妍
2022年02月17日09:05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雙減”之下幼小銜接的正確打開方式

促進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全面做好入學准備和入學適應教育工作,確保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向小學生活過渡,對其身心健康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建立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幼小銜接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幫助學生做好入學准備,嚴格按課程標准“零起點”教學,本報邀請部分幼兒園園長、小學校長、教育專家,暢談如何做好“雙減”之下的幼小銜接工作。

科學有序做好幼小銜接

在“雙減”背景下,如何科學有序做好幼小銜接,既具有現實意義,也對幼兒發展有深遠影響。

西安市灞橋區幼兒園園長盧俊花認為:“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的共同心願。社會各界、校長、園長、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各司其職、相互協作,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需要與家長攜手,共同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理念。每學期,我們會邀請小學的優秀校長、教師、家長,走進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講座。我們還與紡織城小學共建幼小銜接實驗基地,通過邀請家長參觀小學、參與幼小雙向銜接教研等活動,幫助家長明確科學幼小銜接的內容和意義,達成教育共識,為家庭、幼兒園、學校協同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奠定基礎。”盧俊花向記者介紹了幼兒園在幼小銜接上積累的經驗與做法。

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能夠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西安市灞橋區幼兒園牢固樹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大教育觀,走生活化教育發展之路,從孩子入園、進餐、盥洗、睡眠、集體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等各個環節入手,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對孩子進行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例如,晨間接待時的簽到活動,會讓孩子產生做事的秩序感和責任感,最終內化為兒童的思維邏輯﹔用餐時間學習餐桌上的禮儀,向老師道謝,自己端飯和飯后收拾餐具有助於養成孩子的獨立性﹔餐桌上的交談,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社會交往與發展語言能力的機會。

“一日生活皆教育”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幼兒園“去小學化”最直接的體現。盧俊花認為,幼兒園應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重視對游戲的理解和實踐,帶領孩子們在游戲中發展認知、培養能力,進一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幼兒園如將“生活化”和“游戲化”落實到位,“小學化”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在幼兒園時期的入學准備中,我們結合小班、中班、大班3個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特點,分層次、有計劃、全方位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盧俊花說。

小班階段通過家長會、親子訓練營、半日入園等系列適應活動,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的特點,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熟悉環境。中班階段以閱讀興趣培養為切入點,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大班階段,幼兒園開展“我的計劃表”“我的任務單”“小學我來啦”“專注力游戲小課堂”等豐富多彩的幼小銜接主題活動,幫助幼兒做好上小學的准備。幼兒園還在大班第二學期,模擬小學課堂,幫助幼兒體驗小學生活。通過實踐探索,幼兒在良好習慣、學習能力、社會性發展、情緒情感四個方面會達到較好的預期目標,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盧俊花表示,希望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能夠持續涌現出更多創新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在科學、健康的教育環境下茁壯成長。

一年級堅決執行“零起點”教學

“我們堅決執行國家規定的一年級‘零起點’教學,這是對每一個孩子負責任的教育方式。學校和老師們達成了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的共識,隻有讓每個孩子都穩步前行,才能全面保障義務教育的落實,從而進一步緩解家長安排兒童超前學習的焦慮。”陝西省西安師范附屬小學(以下簡稱西師附小)校長劉玲表示。

“以往小學和幼兒園攜手,開展幼兒入校一日體驗、家長學校等工作,多是自發的探索,缺少系統設計。《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出台后,進一步引導小學與幼兒園合作,做好入學准備和適應性訓練,減緩幼小銜接坡度,指導家長、幼兒園、學校三方協助孩子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劉玲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普及幼小銜接知識,幫助家長消除不必要的焦慮心態,樹立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育兒觀,助力家長為兒童提供生活規則訓練、積極心理建設、伙伴關系維護等全方位輔導。我們希望通過家園校共育,形成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

多年來,西師附小積極探索,將入學教育作為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一年級組教育教學研究的專題。在管理人員、教師、家長的相互支持下,幫助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為了讓一年級新生更好地融入校園,西師附小從2021年起,著手研討通過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從時間和空間上給孩子開辟入學適應期,讓新生從容適應變化,盡快融入小學學習生活。

劉玲表示:“‘雙減’政策、《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的出台,給了學校開展入學適應性教育改革的自主權,進一步幫助學校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減負提質,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經過准備,在今年的秋季學期,西師附小將調整一年級課程,重新編制課程計劃,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放緩教學進度,為學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新生入學適應期。同時,學校將重點組織好學習准備類的游戲活動、動手操作性強的勞動與藝術課程,給孩子們營造和幼兒園相銜接的學習氛圍,消減兒童的陌生感和不適感。學校希望通過游戲化、生活化、探究性、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兒童愛上學習,終身受益。

劉玲說:“我們希望通過家園校同行,護航孩子快樂學習,回歸教育初心。”

幼兒教育切勿揠苗助長

兒童心理專家、陝西師范大學教授程秀蘭提醒家長:“孩子就像一株充滿生機的小樹苗,需要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中,在時間的作用下,按照自然規律健康成長。如今,部分家長盲目攀比,讓本該在游戲中學習成長的幼兒,過早接受數學、拼音、識字、思維訓練等校外培訓。實際上,這些培訓偏離了幼小銜接的本質。同時,仍有少數幼兒園存在‘小學化傾向’。幼兒過早接受超越理解能力的學科知識,很有可能產生厭學情緒,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產生恐懼。”

“良好習慣的准備、學習能力的准備、社會性發展的准備、情緒情感的准備,才是孩子做好入學准備的核心內容。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家長和小學攜手努力,共同推進。”程秀蘭表示。

良好習慣的准備,包括收拾好玩具圖書、擺放衣物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幼兒園勞動。勞動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有利於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意識,能夠克服孩子的“自我中心化”思維傾向,從小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

學習能力的准備包括規則和任務意識、專注力、聽說能力、記憶能力、獨立或合作完成任務能力的准備。學校要引導孩子遵守學校規則,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同時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任務,不能推卸到家長身上,學習任務應該獨立完成。

社會性發展的准備是指孩子應該學習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和良好的同伴關系,培養適當的性別角色、性別行為和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發生。

情緒情感的准備包括情緒安定、愉快、不沮喪以及自信、勇敢、不恐懼。孩子要學習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培養適度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父母應該保証孩子每天睡眠時間達到9至10個小時﹔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保証充足的營養﹔主動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但不包辦代替﹔不用學校和老師嚇唬孩子﹔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學習、作業與玩耍的關系﹔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盲目著急、焦慮和攀比。

幼兒園老師應該在整個幼兒期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能力、社會性和情感﹔利用游戲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幫助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允許孩子犯錯誤﹔幫助幼兒在入學前對小學有正面的了解。

小學老師應遵照“零起點”進行入學教育﹔給孩子合適的學習梯度,保持適當的進度﹔幫助孩子養成遵守學校和課堂紀律的好習慣﹔入學初期,重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要與家長及時溝通交流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

程秀蘭提醒家長,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比分數更重要,切勿將家長過度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低年級的小學生需要家長的督促與指導,不能違背兒童身心發展成長的規律。

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長的節奏,保障孩子按照正常的節奏快樂成長,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