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文化

片片葦葉 繪出新生活(追夢)

本報記者 李亞楠
2021年08月21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片片葦葉 繪出新生活(追夢)

杜玉新繪制的蘆葦畫作品。本報記者 李亞楠攝

追夢人 杜玉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阿勒奇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學習制作蘆葦畫,帶動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增收。

薄薄的葦葉被一雙巧手剪成躍起的魚兒、舒展的蓮葉,燒熱的烙鐵在剪好的葦葉上來回熨燙,顏色不斷變深,杜玉新眼睛盯著顏色變化,直到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之后,抹上特制的環保膠,小心地粘在黑色畫板上——一幅《魚戲蓮葉》蘆葦畫便完成了最后一步。

杜玉新與蘆葦畫結緣是由於一次偶然。十幾年前,杜玉新無意間看到過一幅蘆葦畫,就被深深吸引住了:這不就是博斯騰湖裡成片的蘆葦嗎?竟然可以變成這麼精美的藝術品!

博斯騰湖是全國四大蘆葦產地之一,年產蘆葦17萬噸左右,但這些蘆葦都被用來編織葦席、做飼料,“何不用蘆葦來展示出博湖的風土人情、新疆的壯美遼闊?一定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打定主意,杜玉新就動身跑到河北、山東等地,跟著做木版畫、麥稈畫的師傅學技術:“其實基本的技藝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依靠烙鐵的溫度改變原材料的顏色,再進行拼接。”

學習了基礎技藝后的杜玉新回到博湖縣開始制作蘆葦畫。一開始的作品非常簡單,基本都是A4紙大小,“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作品,真是有點粗糙,但竟然還在新疆婦女手工藝品比賽中拿了獎,估計在當時看來,蘆葦畫是一種很新奇的手藝吧。”

杜玉新決定接著學,這次帶了3個人一起。“這次就學得比較系統,顏色搭配啊、材料的選擇啊都學了。”

2017年,杜玉新在博斯騰湖景區租了幾間屋子,注冊了公司,專門做蘆葦畫。

“一開始就是我們一起出去學習的幾個人摸索著做,天天在商量怎麼做得更好看。”杜玉新先選了當地的企業進行銷售,“不少企業願意挂在辦公室牆上當裝飾,然后不停地參加各種展會,逐漸推廣,客戶慢慢多了起來。”

2010年開始,訂單量上升,蘆葦畫打開了市場。杜玉新發現不同地域對工藝品的題材需求不一樣,在突出當地文化的同時,她推出了個性化定制,客戶需要什麼就做什麼。

杜玉新最自豪的作品是《絲路長卷》,長達17米的畫板上,從張騫出使西域到土爾扈特東歸,60幅圖再現了絲綢之路的盛景,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等都有涉及。這幅作品從設計到定稿花了一年時間,然后二十幾名制作者花了10個月時間才完成,“制作的過程也是遇到很多難題,比如歐洲人的頭發,怎麼去表現出那個卷發的感覺,都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每次解決一個難題都特別有成就感。”

現在,蘆葦畫一年銷售量達到4000多幅,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不但有內地的客戶,還打開了國外的銷路。

從一開始的三四個人做蘆葦畫,到現在杜玉新已經培養了26名成熟的制作者,都在公司上班,這些人基本都是來自周邊縣市的城鎮失業人員或農村富余勞動力。

2013年,杜玉新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培訓學校,在冬閑時節,採取送教上門的方式,到社區、鄉村進行就業技能培訓。“除了蘆葦畫制作技術之外,還根據市場需求開設了服裝設計裁剪、烹飪等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培訓。”杜玉新帶著公司的骨干已經對千余人進行了蘆葦畫制作技術的培訓,其中近300人還和公司進行季節性合作。

版式設計:張丹峰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21日 第 05 版)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