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詩詞大會》在美食中品詩人五味人生

中新網北京1月27日電 “民以食為天”。“尋味”二字,對於中國人意義非凡。26日晚首播的《2023中國詩詞大會》第二期“尋味”,分享詩人品嘗美食的喜悅,細品詩詞與人生中的千滋百味。
尋味,尋的是世間百味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講的是美酒的醇香﹔“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講的是美食的鮮香。節目嘉賓、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說:“所有世間的美味,都源自人生的追尋和品味,有多麼豐富的人生,就有多麼豐富的品味。世間因有千千萬萬個不同的你我,而變得更加千姿百態,千滋百味。也祝福觀眾們,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滋味。”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是最豪邁的味道﹔“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是最安心的味道﹔“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最風雅的味道。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眼中,每一種味道,都從自然中採擷,經由生活醞釀,其中蘊含的是一段人生的酸甜苦辣。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雲中”千人團集體朗誦了蘇軾的《初到黃州》。遙想當年,詩人貶謫至黃州,卻以苦為樂,以禍為福,雖然處於人生低谷,卻仍能安之若素,自我調侃,其心胸之豁達,躍然於紙上。觀眾也跟隨著現場的集體朗誦尋味到黃州的魚鮮筍香,感受到詩人的廣闊胸懷。
尋味,尋的是人間至味
一幅《清明上河圖》,一片北宋繁華景。《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風俗長卷,他詳細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內外的繁華,堪稱是北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本期“情景共答題”,選手們就跟隨“沉浸式表演”走進了繁華的汴京。主持人龍洋與兩位點評嘉賓,“步入”到《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漫步汴京兩岸,品嘗汴京小吃。
為什麼橘子被稱作“千木奴”呢?原來這是源於丹陽太守李衡的故事。漢末李衡為官清廉,晩年派人於武陵龍陽汜洲種柑橘千株。臨終前他對兒子說:“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裡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后來,李衡的兒子果真依靠賣橘子獲得的錢財安穩地生活。
小小的橘子在古代被當作傳家寶,現如今很多農村也是靠著種植水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實現了鄉村振興。靠勤勞創造財富,正是古今不變的道理,真正的傳家寶,是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
尋味,尋的是人生滋味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在當今世界,高鐵是中國的一張閃耀名片,本期的“百行團”選手周沖正是一名中國中車的工程師。時至今日,當周沖乘坐高鐵的時候,依然感覺到非常自豪。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伴隨著這句古詩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是“詩意機長”馬保利。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優秀選手,此次馬保利以親友團的身份亮相,隨他而來的兩個女兒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為父親送上鼓勵。中國古典詩詞在詩詞愛好者的代際傳承,在這一瞬間得以體現。
民間出題人徐海霞則帶來了“煎餅花”。五顏六色的煎餅,被做成十幾種花卉。即便是煎餅這樣的日常食物,同樣可以創造出詩意的生活。“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所描述的春光明媚,就被一朵朵“煎餅花”呈現在觀眾面前。
另一位民間出題人楊志威則是用食品雕刻展現自己心中的詩詞。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食雕早期往往局限於花卉一類的題材,而隨著勞動人民一代又一代的鑽研與精進,到如今已經可以呈現出人物、魚鳥等不同題材的作品。楊志威就用食雕這一傳統技藝,展現出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壯闊場面。
《2023中國詩詞大會》大年初四開始十期連播,CCTV-120:00檔首播,CCTV-10次日21:40播出。(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新春走基層︱大年初一,考古博物館裡…
- 2黃河壺口瀑布流凌冰挂高懸 春節氣氛…
- 3金延安新春花燈會讓大陝北的年味更濃
- 4新春走基層︱秦嶺深處四等小站上的“…
- 5西安:鐵路“小哥”夜檢動車組保春運…
- 6新春走基層︱除夕夜,火車“修腳師”…
- 7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 8鏡頭裡的中國年——享美食 過大年
- 9除夕我在崗 | 動車組機械師的堅守
- 10新春走基層︱“合作社又給我們分紅了…
- 11金延安滑雪場成為春節期間民眾游玩的…
- 12古都燈會人氣旺
- 132023年春晚完成全部彩排
- 14鏡頭裡的中國年:兔年拍“兔”
- 15讓老鄉們過好團圓年
- 16春節客流呈“井噴式”增長 西安多景…
- 1779名農民工“安薪”過年背后的故事
- 18受冷空氣大風影響,西北部分地區將有…
- 19高端醫療裝備實現中國造(新時代新征…
- 20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迎來接待高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