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智”繪智能礦山新畫卷

2022年07月14日22:02 |
小字號

早上8點,黃陵礦業一號煤礦300米的深井下,綜採三隊隊長閻鑫剛剛走出624工作面的安全文化長廊,拿起手機,輕輕點擊車輛管理系統,按下了最近車輛呼叫鍵,不到五分鐘,一輛膠輪防爆車緩緩地停在他的身邊。

十七年前,當閻鑫剛剛成為一名煤礦工人時,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能在400米深的礦井下通過手機呼叫接送車輛。“那個時候,咱們礦工們下班后,都要集中在一起,等待礦上統一安排車輛來接送,漫長地等待時間讓已經勞累了一天的礦工更加疲憊不堪。而現在,我們過上了曾經在夢中的日子,在車輛管理系統的幫助下,回家時間節省了一半以上。”閻鑫一臉自豪地說道。

車輛管理系統只是一號煤礦智能礦井建設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一號煤礦按照礦業公司“智能礦井、智慧礦區”建設任務及要求,堅持“健全系統、完善功能、改造升級、確保一流”的總體思路,繼續加強與院士團隊溝通合作,科學、高效推進28項智能礦井建設項目,並將科技成果應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將礦工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讓科技成果結出實實在在的豐碩果實。

黃陵礦業一號煤礦利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軟件實現全礦井地質體和隱蔽屬性精准化、透明化和可視化,為採煤機提供了精准的‘導航’,確保了安全生產。

從體力勞動者轉變為腦力勞動者

在一號煤礦調度指揮控制中心,通過中央大屏幕實時看清624工作面的每個角落,井下的三機、煤機、液壓支架等各設備運行姿態及參數,通過搭建的大數據智能分析決策平台進行綜合智能分析並決策,對設備精准控制。

智能礦井究竟有多厲害?一線礦工最有發言權。“自3月份以來,624工作面地質異常,底板岩石硬度大、頂板破碎、巷道內頂板和幫部甚至底板的滲水淋油,但是我們每個原班能出14刀煤,最主要的‘功臣’就是咱們先進的‘基於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開採技術’,利用先進的裝備和軟件實現煤炭開採前、開採中和開採后全礦井地質體和隱蔽屬性精准化、透明化和可視化,為採煤機提供了精准的‘導航’,確保了安全生產。3月份在地質條件差的環境下,我們仍然推進了239米,產煤27.3萬噸。”閻鑫笑著說道。

“一號煤礦的發展變化確實太大了、太快了!跟我來那會兒差得是十萬八千裡,真沒法比。曾經夢到自己在井下拿著手機跟家人通話,夢到井下割煤的設備仿佛有了思考的能力會自己動,在地面上按下一個按鈕,煤便得到指令聽話般地紛紛落下……”跟煤炭打了29年交道的全國勞動模范曲志欣曾經做過很多這樣的夢,如今,關於煤炭的種種夢想在一號煤礦都一一實現了。

智能化時代,誰擁有智能化先進技術,誰就擁有了開啟未來之門的密碼,如今,在一號煤礦,工人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都在智能化設備打交道。該礦借助雲計算、5G、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技術,解決了一系列礦工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走出了一條“用人最少、用時最短、效率最高、安全最好、質量最佳”的新路徑,礦工從繁重的生產解脫出來,正在從體力勞動者變為腦力勞動者。

在一號煤礦,主皮帶“智能巡檢機器人”成了一線職工的好幫手。

智慧賦能跑出加速度

個頭小巧的機器人,沿著巡檢路線走走停停,忽閃著 “大眼睛”上下左右察看,對環境、設備逐一檢查。在一號煤礦,主皮帶“智能巡檢機器人”成了一線職工的好幫手。

“小身型藏大智慧,這款防爆軌道式巡檢機器人,將雲台、紅外熱像儀、可見光攝像機合為一體,可以精准記錄設備運行信息,檢測設備表面溫度參數,形成直觀的熱視圖像,一旦發現問題,定位系統就會自動發出警報,實現設備運行故障超前預判、預警,故障檢測率達到100%。解決在煤礦井下空間狹窄、條件復雜情況下監測控制精度不夠及設備故障率高等技術難題。”牛佔海是一號煤礦皮帶隊隊長,自巡檢機器人運行以來,這個以能干著稱的老勞模也轉行做起了“指尖活”。

近年來,一號煤礦積極加快“智能礦井、智慧礦區建設”,推進機器人在礦區的使用。目前共計建設智能巡檢機器人32套,實現對井下主運輸系統、水泵房、變電所機器人巡檢的全覆蓋,生產輔助系統智能巡檢由“無人值守、有人巡視”邁向“無人值守、無人巡視”,減少巡檢人員60余人,每年可節約成本1300萬元以上。

嘗到了智能化“甜頭”的一號煤礦,不斷加快裝備升級。2021年,又把目光盯在“半煤岩巷道智能掘進機器人系統”,推選出一種全新智能掘進機器人系統,助力巷道實現安全、智能、快速掘進。

“我們與科研院校和設計院合作研發‘掘錨機+錨運轉載機+智能快速自移機尾’的半煤岩巷道智能掘進機器人系統,進一步提升掘進作業的智能化水平,破解了高瓦斯礦井、中厚煤層、復雜地質條件下智能快速掘進難題,實現了掘、支、運平行作業。”提起“半煤岩巷道智能掘進機器人系統”,該礦礦長薛國華信心滿滿。

一號煤礦井口信息站,一名名礦工站在唯一性檢測裝置前刷臉,調度指揮系統以及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實時顯示入井者信息及所在區域。

智慧應用全面服務生產

目前,隨著地面和井下5G網絡的全覆蓋,一號煤礦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在一線城市的大企業中都很難見到的智慧化應用,已經進入一號煤礦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在一號煤礦井口信息站,筆者見到了一名名礦工的入井整個過程,他們站在唯一性檢測裝置前,刷一刷臉,人員姓名、工種、單位、員工入井流程提醒、定位礦燈狀態等信息便即刻顯示在前方的液晶大屏上,與此同步,調度指揮系統以及管理人員的5G智能手機上,實時顯示入井者信息,精准查到所在的區域,實現全礦入井人員信息信息化、可視化管理,整個“安檢”過程在15秒內即可完成,比傳統的入井作業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

科技以人為本,除了提升工作的效率,智慧化系統在職井下安全檢測中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53歲地程長平是一名“老瓦檢”,在煤礦工作30年,黝黑的面孔,笑起來,一口白淨的牙齒。

程長平拿起了一部手機,他手機外觀和普通手機相差無幾,卻內含乾坤。手機中安裝了NOSA+AI煤礦瓦斯防治智能管理系統中的礦用巡檢記錄儀APP,具備了安全管理現場動態檢查、檢查內容自動推送、隱患現場取証、視頻通話、掌上移動調度等功能,及時上傳瓦斯濃度數據,地面技術人員根據數據分析,掌握瓦斯變化動態並採取措施,確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讓安全管理更加暢通高效。

過去是職工跑腿,現在是數據跑腿。在一號煤礦不管在何時何地,管理人員隻需拿出手機輕輕一點,便能全面及時精准地掌握全礦井下信息,隨時了解工作面生產情況,出了多少煤,人員、作業、設備、環境情況,通風設施是否正常,瓦斯是否超限等,還能隨時推送隱患和災害信息,預測預警,及時有效指揮安全生產。

“未來智慧礦山建設的路還很長很遠,我們將不斷突破思維定式,借鑒國內外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先進經驗,通過橫向集成、縱向貫通、融合創新、智能聯動等構建綜合管控決策雲平台,力爭全面實現礦井檢修、生產場景智能一鍵切換,礦井一鍵全系統智能啟動,最終實現物物、物人、人人的智能化信息集成和智慧化響應,實現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發展。”該礦礦長薛國華堅定地說。(當地供稿 倪小紅)

(責編:白鴿、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