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人民建議|網友建言保護性開發改造秦渡古鎮 西安市文旅局逐條回應

2022年05月24日09:43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西安5月24日電(魏鑫) 秦鎮,古名秦渡鎮,系關中四大古鎮之一,保護該古鎮積澱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延續其作為關中民俗文化根脈具有特殊意義和深遠價值。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西安市委書記留言,建議保護性開發改造秦渡古鎮。收到留言后,西安市文旅局對建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與網友本人進行聯系溝通,就保護開掘古鎮的傳統文化潛力深入交流。

網友留言截圖

網友留言稱,秦鎮,古名秦渡鎮,系關中四大古鎮之一,2019年3月開始正式隸屬西安市高新區秦渡街道。

秦渡古鎮目前已日漸衰敗,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文物古跡破壞嚴重,傳統風貌泯失殆盡,千年古鎮即將徹底凋亡。

其二,現有街區布局混亂,缺乏整體規劃,周邊環境“臟亂差”。

其三,“秦鎮米皮”作為當地著名地域性標識,品牌效應發揮不足,發展潛能尚待提升。

因此,保護該古鎮積澱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延續其作為關中民俗文化根脈具有特殊意義和深遠價值,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以搶救性保護為先,對現存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系統性摸底和梳查,並整理建檔。

第二,開發重建需進行精心規劃,充分尊重和保留關中傳統民居的建筑風貌,突出體現關中風情。

第三,突出秦風秦韻,展現秦人氣質,充分發掘千年古鎮內含的文化底蘊,將秦渡古鎮打造成秦人文化的歷史教育基地。

第四,振興推廣“秦鎮米皮”產業,集中打造以米皮為主的餐飲美食街區,發揮其品牌引領效應。

第五,薈集傳統非遺手工藝作坊,開掘非遺產業的文旅功能和市場效益,彰顯地方特色。

第六,利用數字科技發展成果,構建立體式呈現歷史演變風貌的文旅模式,營造嶄新的“文化渡口”。

官方回復截圖

針對網友建議,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復,網友提出的《關於保護性開發改造秦渡古鎮的建議》從問題出發,指出了秦渡古鎮目前的現狀。一直以來,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尤其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融合當代生活實踐中也呈現出良好的傳播傳承態勢。

目前,西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9項,有傳承能力的代表性傳承人262人,省級項目101項,代表性傳承人72人,國家級項目12項,代表性傳承人9人,涵蓋非遺十大類別。網友建議中涉及秦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在名錄中。例如:秦鎮涼皮制作技藝、楊氏木杆秤制作技藝等,都是秦鎮區域孕育出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與古鎮相鄰的戶邑、長安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富集區,如何把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精心規劃好、合理利用好,有效保護好,從而彰顯地方特色,融入當代生活,正是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努力的方向。2021年文旅部先后出台了《“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和中共中央兩辦《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凸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做法,是做好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顯示了國家對非遺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

針對網友的建議,當前和今后,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兩辦意見和“十四五”非遺保護規劃,努力實踐和探索非遺整體性保護措施,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推進非遺代表性項目挖掘整理工作。加強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建設,梳理和開展非遺資源調查,加強項目申報和履約工作,加強分類保護。

2.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完善代表性傳承人體系,健全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和管理制度,以傳承為中心持續加強推薦認定工作。繼續支持代表性傳承人傳習活動資助工作,隨著財政預算的提高,爭取資助經費的提高。保障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有效開展傳承活動。實行代表性傳承人年度考評制度,建立表彰獎勵和退出等機制。提高依法依規履行職責義務的能力﹔加大對傳承人教育培訓、培養力度。

3.探索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推進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調查、研究、規劃及申報工作。

4.建設非遺預約式體驗點。完善文旅融合非遺傳承體驗功能﹔拓展傳承體驗空間。

5.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服務國家和西安發展戰略﹔促進老字號、傳統工藝活化利用﹔深化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

6.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加強非遺宣傳展示展演﹔擴大交流合作﹔推動非遺普及教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現代生活多姿多彩,用好多元傳播載體與應用場景,積極尋找傳播推廣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術,讓古鎮綻放光彩,讓渡口文化流芳百世。

(責編:魏鑫、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