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變良田 荒山變果園
陝北正在成為我國重要糧果基地
本報訊 (記者 艾永華)“我家種植400畝馬鈴薯,每畝產量3800多公斤,200畝玉米,平均畝產1100多公斤,去年又是大豐收。”2月16日,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昌漢敖包村村民肖春林剛剛賣了4萬多公斤玉米,他高興地說,“現在生態環境好了,科學種田,全程機械化,每年純收入60多萬元。”
與昌漢敖包村相隔300多公裡的延安市寶塔區川口鎮王庄村,村民文強在自家的果園裡修剪果樹。“要產出好蘋果,不僅要舍得投入,還要科學管理,修剪、施肥等每個環節都不得馬虎。”文強說,“我家12畝果園正在盛果期,每年純收入在12萬元以上。”
肖春林、文強的產業發展是陝北地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縮影。
記者從榆林、延安兩市統計部門了解到:2021年,陝北地區(榆林、延安兩市)糧食總產量293.55萬噸,是1949年34.67萬噸的8.5倍﹔蘋果產量492.55萬噸,是1949年453噸的1萬多倍。
70多年前的陝北,生態環境極其惡劣。北部地區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一年四季風沙不斷。“風刮黃沙難睜眼,庄稼苗苗出不全﹔黃沙壓田又埋房,沙進人退走他鄉。”當地流傳的這首民謠正是當時長城沿線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
南部地區溝壑縱橫,植被稀疏,廣種薄收。世世代代的陝北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收獲著微薄的希望。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報道中國紅色政權、革命和戰爭等。他在《西行漫記》中寫道,“陝北是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工程相繼實施,在黨的政策指引下,陝北人民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北治沙、南治土,堅持不懈綠化造林,使漫漫黃沙變成了“綠洲”,延綿的荒山披上了“綠衣”。榆林市860萬畝流動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植被綜合覆蓋度達到60%以上﹔延安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3.07%,陝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為陝北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強保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推動生產要素和生產方式持續轉變,規模發展、科學種田,現代農業如火如荼。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塞北糧倉”﹔昔日光禿禿的山丘如今碩果累累。
長城內外,高標准農田星羅棋布﹔延河兩岸,標准化果園集中連片。曾經缺糧少果的陝北正在成為我國重要糧果基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陝西唯一!中國移動西咸數據中心獲兩…
- 2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80例
- 3一圖讀懂丨西安城投集團2022年工…
- 4趙一德主持召開陝西省政府黨組(擴大…
- 5幸福食堂飯香濃濃(新春走基層)
- 6急難愁盼|住宅樓內麻將館擾民 西安…
- 7今年底我省將全面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
- 8陝西8所高校20個學科入選“雙一流…
- 9谷愛凌最后一滑反超摘銀
- 10陝西省政府領導班子召開黨史學習教育…
- 11工會主席直播送崗 1500家企業6…
- 12陝西省委常委班子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專…
- 13持續學好黨史用好黨史 堅定自覺做到…
- 14趙一德主持召開陝西省政府黨組(擴大…
- 15陝西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全國第九
- 16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奮力…
- 1731省份新增確診病例92例 其中本…
- 18“雙減”之下幼小銜接的正確打開方式
- 19急難愁盼|拉土車夜間擾民 西安:約…
- 20陝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