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法治

2021年以來,各地政法機關優化公共服務體系,出台便民利民舉措

讓群眾遇事不煩辦事不難

2022年02月15日08: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群眾遇事不煩辦事不難

健全完善政法公共服務體系,要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2021年以來,各地政法機關既立足眼前,出台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系統謀劃,完善體制機制,把為民辦實事落細落實。

——編 者

權益保護更有力

“干警不放棄,暖了咱的心”

“6年多了,真沒想到這錢還能追回來!”隔著屏幕,時夭全臉上綻開了笑容。在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的一間會議室內,包括時夭全在內的9名農民工以視頻連線方式核實完信息,如願拿到了3.8萬元執行款。“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干警不放棄,暖了咱的心!”他感激地說。

前幾年,時夭全等9名農民工在陝西省蒲城縣做鋼筋工。當時的包工頭王某因拖欠勞務款被列為被執行人,卻一直逃避執行。“大家都等著拿錢回家過年,可一直沒有結果。”那時的時夭全非常沮喪。執行干警多方尋找王某,都一無所獲。

2021年9月26日下午6點,蓮湖區法院接到上級傳來信息:被執行人王某入住高陵區一家酒店。“不能讓他再跑了!”蓮湖區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劉海亮和6名干警趕忙出發,同時聯絡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協調人手。一路大雨滂沱,密密麻麻的雨點砸著車窗,干警們心急如焚,在高陵區人民法院干警的協助下,被執行人被控制住了,劉海亮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執行干警幾經周折問齊了所有農民工的聯系方式,一一交還執行款。

一宗執行難積案的成功解決,得益於陝西高院在全省范圍內推行的執行聯動機制。陝西高院執行局指揮中心與公安等43個部門建立執行聯動信息共享平台,一旦發現被執行人預警信息,各級法院及聯動部門可以快速響應。

據了解,去年以來陝西高院在全省開展了“三秦颶風·2021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項行動、“為農民工辦實事暖薪行動”等系列行動,對涉農民工工資案件全面排查,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我們積極發揮執行聯動機制作用,讓農民工群體充分感受到司法溫度。”陝西高院執行局執行一庭庭長常寶堂說。

無障礙設施更暢通

“盲道修好了,出門不發愁”

“我希望有一天能獨立去‘看’一場電影。”在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見到王琦時,他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心願。今年52歲的王琦曾是一名軍人,因傷致盲后,聽電影成了他休閑娛樂、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可這小小的愛好,對王琦而言,實現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亂停車、堆雜物、路不通、砌磚突起不明顯……“一出門,周圍熱熱鬧鬧,我拄著拐棍,卻不知道該往哪走。”談起過往遭遇,王琦有些無奈。

2021年9月初,當地殘聯打來的一個電話給王琦帶來了希望:吉林省檢察機關正在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專項監督。通過檢察服務熱線,王琦向長春市人民檢察院反映了盲道難行的問題。“我的投訴很快得到回復,盲道修好了,出門不發愁。”王琦難掩欣喜。

近來,吉林省檢察機關將盲道納入公益訴訟重點關注領域,並由此不斷延伸,推動無障礙環境綜合治理。2021年9月,南關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干警在實地巡查中發現,5條街道存在盲道被佔用、設計不合理等11處問題。南關區檢察院組織召開聽証會,城建局、殘聯及人民監督員各方代表一同參加,承辦檢察官出示視頻照片等証據,厘清相關單位職責,並制發了檢察建議。不到兩個月,11處問題全部整改完成。

推動盲道整治的同時,針對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實際困難,吉林省檢察機關圍繞城市主要道路、居民區等區域進行重點監督。截至目前,共踏察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案現場300余處,立案41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7件,到期回復整改率達100%。

“我們將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推進現代科技融入無障礙設施建設,切實為群眾解決好難事、辦好實事。”吉林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劉宏宇說。

辦理車駕管業務更方便

“家門口就能拿到新駕照”

“請辨別聲音來自哪個方向。”提示音在耳畔響起,張女士在下方的屏幕按鈕上選了“右側”……在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華園交管服務站內,市民張女士正通過自助體檢機辦理駕駛証更換業務。

從信息錄入,到進行視力、聽力、辨色力、軀干檢測等6項測試,全程不到5分鐘。付完20元體檢費,張女士走出自助體檢機。交管服務站工作人員告知,后台已收到她的體檢報告,馬上為她更換駕駛証。

“家門口就能拿到新駕照,真方便。”張女士將新駕駛証放進包裡,笑瞇瞇地說,以前換駕照最麻煩的就是跑醫院體檢,體檢完再跑車管所,來來回回得一天。為了方便群眾辦理駕駛証更換業務,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在人口密度大的社區、商場、酒店等場所增設交通管理業務自助辦理終端機。目前,全省已安裝自助體檢機、自助制証機等設備139台。

下午5點50分左右,貴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綜合業務大廳迎來了當天最后一位辦事群眾白女士。白女士的外地駕駛証需要遷入貴州,原以為車管所下午5點下班,自己下班后來不及趕過去,所以遲遲拖著沒辦。“今天順道過來看看,沒想到下班以后還能辦理業務。”白女士說。

據了解,貴州省公安廳交管局要求市、縣兩級車管所雙休日、節假日加時服務,平常工作日延時服務。“正常下班后,我們會安排工作人員值班到下午6點,為群眾辦理業務提供更多方便。”貴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民警任建華說。

調處糾紛更高效

“把援助對象當作家人對待”

“養了4個孩子,每個月200元贍養費都不願給我。”今年81歲的王忠友來到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原來,在老人養育的子女中,隻有小兒子願意盡贍養義務,令老人寒心。

聽了老人的訴求,溫江區法律援助中心律師王渝超幫著老人把家人們召集到一起,進行贍養糾紛調解。“中心會幫老人做行為能力鑒定、立遺囑、做公証,老人的存款和房產都會留給贍養人,咱們得先把權利和義務分得明明白白。”幾名子女聽了,隨即承諾結清贍養費,以后再不拖欠。

提供法律援助、協助解決糾紛,王渝超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實實在在幫到老百姓,做起來很有成就感。

前不久,記者跟著王渝超在溫江區人民法院天府人民法庭經歷了一場庭審。工資被拖欠的代述祥老人上庭時有些緊張,陳述案情時不太清楚,法官不得不幾次打斷他反復確認。“別慌,有我在。”王渝超把手搭在老人肩上耐心安慰,老人逐漸平靜下來。由於案情簡單,王渝超協助提供的証據充足,法院當庭宣判:被告公司於5日內向代述祥支付2021年6至9月勞務費23479元。

在溫江區法律援助中心,王渝超深得大家信賴。從部隊轉業后,他先后在公証處、司法所和法律援助中心服務20余年。靠著勤奮好學的勁頭,王渝超2018年自學通過了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正式成為一名法律援助律師。談起工作心得,王渝超總說:“不管什麼案子,都要把援助對象當作家人對待。”

2021年以來,四川省司法廳在全省組織開展“法律援助‘暖民心’工程”。截至目前,王渝超已累計接待群眾630余人,他的辦公室裡挂滿了錦旗、獎狀。“盡早把糾紛解決了,我的心裡才更踏實。”王渝超說。

服務群眾更精細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畢家崗街道上游社區上游新村路口,一輛電動摩托車與自行車相撞,涉事雙方情緒激動,發生爭執。

這一情景,剛好被正在日常巡查的網格員陳猛發現。他立即上前了解情況,並聯系“鄰裡幫幫團”成員徐永萍。隨后,兩人一道建議雙方先將車輛移到安全位置停靠后,再進行下一步的處理。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近年來,淮南市政法機關堅持將政法干警力量下沉網格,把網格作為政法機關與群眾深化交流、改善服務、回應關切的基本平台,開展“社區網格‘吹哨’,政法干警‘報到’活動”。淮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文見寶說:“網格干警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零距離收集社情民意,為群眾送警力、送法律、送服務到網格。”

在政法干警進網格活動中,淮南市政法機關共出動干警7.5萬人次,走訪群眾39萬余人次,收集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意見建議1300余條。針對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及時推出“110接處警試點改革”“律師網上閱卷”“特殊人群公証上門辦”“基層吹哨、干警報到”等六大服務。

“開展社區網格‘吹哨’,政法干警‘報到’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提升了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文見寶說。2021年以來,淮南市政法機關先后上門為群眾辦理業務2557件,解決群眾困難和訴求問題9329個,出台便民利民惠民措施254個。

(本報記者原韜雄、劉以晴、陳雋逸、李凱旋、韓俊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5日 第 16 版)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