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文化

我們找到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那片稻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2021年12月07日08:5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們找到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那片稻田

  良渚文化時期古稻田。 國家文物局供圖

  在浙江余姚周圍,古文明排好了隊:井頭山遺址距今約8000年,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良渚文化距今約5000年……中間還有時間段的空白尚未得到考古佐証,但人類終歸是兢兢業業地在這片江南大地繁衍生息。

  民以食為天,南稻北粟,幾千年來一貫如此。2020年下半年,在浙江余姚施岙遺址,我們找到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那片稻田。

  在12月1日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王永磊說,浙江余姚施岙遺址發掘出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規模古稻田遺存,年代距今約6700年至4500年。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証據最充分的大規模稻田。

  當然,中國之前也在不少地方發現過稻田,但這一次這一塊,更完整、更清晰。由凸起田埂組成“井”字形結構的路網,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組成的灌溉系統,面積為750、700、1900、1300平方米左右的4個田塊,展示了完善的稻田系統。稻田堆積中含有較多水稻小穗軸、穎殼、稻田伴生雜草等遺存,植硅體分析結果顯示,稻田堆積中的水稻植硅體密度,遠高於一般古代稻田的認定標准。

  王永磊說,河姆渡文化晚期與良渚文化時期稻田,均有比較清晰的道路系統,尤其良渚文化時期的道路呈“井”字形結構。考古發掘時為了解道路延伸的情況,考古隊對局部道路進行了解剖。

  2021年1月中旬,考古工地進入收尾階段,在其中一條道路的東端解剖溝中,發現了10余根散亂木頭,還發現了一段約1米長的凹弧形木板,沿著這塊木板清理,延伸了5米多,才把它整體清理出來。考古學家們看了又看,判斷這應該是一條獨木舟﹔制作獨木舟的樹種為枹櫟,木材堅硬,可做建材。

  水稻田比較泥濘,經常在道路中鋪墊木頭作為墊木,這條獨木舟也許就是被廢棄后物盡其用,成為道路墊木。同層的水稻田經過碳14測年,判定為公元前2900-2700年左右,那是良渚文化時期。

  在考古學家眼中,最早的稻作農業有了實証﹔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我們看到了象形文字的“田”原來真的是很像啊!在古稻田中,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陶釜口沿、魚鰭型鼎足、石刀、石犁,加上這條殘損的獨木舟,一幅幾千年前的江南稻田生活圖景就徐徐展開了。

  稻作農業的欣欣向榮,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更簡單的表述,稻田豐收,就能養活更多人口。相信如果是水稻成熟的季節,6000多年前的祖先站在田埂上望向這片稻田,金燦燦的色彩與今日的稻田不會有太大差別。

  在這片古稻田遺存中,古稻田堆積和自然淤積層間隔,說明幾千年以來,這裡出現了多次較大的環境事件。對當時的人們來說,也許是災難﹔對一個生生不息的族群來說,就是滄海桑田的注腳和人定勝天的信念。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