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展翅飛翔。本報記者 袁景智攝
本報訊 (記者 申東昕)5月17日,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1981年,全球僅有7隻野生朱鹮,經過40年保護復壯,全球朱鹮種群數量發展到7000余隻,其中陝西5000余隻。
我國朱鹮保護的經驗,被譽為拯救瀕危物種的典范,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
朱鹮曾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多國宣布野生朱鹮滅絕,成為全球重大生態事件。中國是否還有野生朱鹮,引起國際廣泛關注。
1981年5月,科研人員在洋縣發現7隻野生朱鹮。從此,拉開我國朱鹮保護復壯序幕。
陝西在保護政策和保護地建設方面不斷發力。1981年5月,在朱鹮發現數天之后,洋縣立即出台了《關於認真保護世界珍禽朱鹮的緊急通知》,次月成立了“秦嶺一號朱鹮群體”保護小組。1986年,陝西朱鹮保護觀察站成立。2001年,陝西省朱鹮自然保護區成立,2005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截至目前,我省建成種源基地2個,救護繁育基地5個,野化放歸基地8個。
我省積極推進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飛,相關工作走在世界前列。從1986年開展“朱鹮生態生物學研究”起,我省在“朱鹮的救護飼養與人工繁殖”“籠養朱鹮自然育雛行為研究”“朱鹮拯救與保護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起完整的人工繁育保護技術體系。1993年人工孵化育雛獲得成功,1995年人工飼養子一代個體成功繁殖,2000年人工飼養個體自然繁育成功,2004年野化放飛試驗成功。
朱鹮已飛出秦嶺、飛向全國、飛向東亞。我省指導幫助河南、浙江、四川等地人工繁育朱鹮300余隻,其中河南、浙江已經成功建立野外種群。朱鹮棲息地面積已由發現時不足5平方公裡擴大到1.5萬平方公裡,呈現出以秦嶺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趨勢。
當前,朱鹮已經成為陝西乃至中國的生態名片、文化名片、友好使者,向世界傳遞和平友誼。我國向外輸出種源14隻,幫助日本、韓國建立了野外種群。中日韓三國多次合作舉辦朱鹮保護國際會議,“友好之輪 和美世界——朱鹮文化展”亮相日本大阪G20峰會,朱鹮文化論壇登陸韓國首爾,朱鹮文化交流和國際合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