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石窟数字化保护 让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等,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其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保存完整的有清朝的牌坊、宋朝的山门、明朝的万佛塔、清朝的萧寺宫、禅院等。据史料记载,开凿的石窟共18窟,现仅发掘5窟,其中3号窟为主窟,造像保存最多,也最为完整。因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窟内雕梁画栋,万佛森列,泥金彩绘,保留千年经久不衰。窟内大到雕满佛像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小到主造像头上凸起的青筋,雕刻工艺异常精细,宋代工匠们对于人物身体结构特点以及面部表情变化的掌握,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3月24日,钟山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钟山石窟举行,活动由子长市委、市政府联合敦煌研究院和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举办。
“钟山石窟是集建筑、彩塑、泥经、彩绘为一体的雕塑群体,它的雕塑、雕刻非常精细,人物表现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表示,钟山石窟有着和其他石窟不太一样的特点,比如敦煌石窟是以壁画、泥塑为代表的石窟艺术形式,云冈、龙门,是以石雕为代表的艺术形式,“钟山石窟代表了宋代石窟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
子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孟伟表示,钟山石窟是中国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地,是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子长市不可多得的宗教、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保护,钟山石窟文物信息将更好传承中华文明,向世界提供中华文明和中国方案作出更大贡献。
钟山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主要完成:1、对钟山石窟遗址不同角度和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航拍并建立遗址外景模型;2、对钟山石窟10号窟整窟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包括点云数据获取、数据采集、加工,构建带纹理信息厘米级量测精度的空间模型信息;3、对甬道两侧碑刻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构建厘米级量测精度的三维模型;4、制作钟山石窟10号窟14身重点彩塑的三维重建艺术复原;5、制作石窟遗址外景和窟内的全景漫游节目等,让千年名窟、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直辉煌下去。
据介绍,此次项目成果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精确完备的文物图谱,也为延安子长石窟艺术的传播发扬贡献一份极其珍贵的视觉样本,还将为成果的应用和二次开发提供可靠便捷的数字资源库,在永久保存延安石窟文物信息的同时,永续利用数字化成果资源,形成对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和文化弘扬的转化利用链条。(魏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