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出山”記
“首個訂單成功交付,初戰告捷,繼續努力。”5月26日,一向低調的西安交通大學退休教授、陝西埃恩束能碳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束能碳基)創始人趙玉清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並配上了自己在產品裝車發運現場的照片。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老趙加油!”“制膜‘神器’終於進入‘江湖’,為趙老師點贊。”“祝賀趙老師,有任何需要請與我們的科技經紀人聯系。”一時間,趙玉清的朋友圈火了起來,老同事、學生、企業駐地政府工作人員等紛紛留言、點贊,為這位72歲高齡的創業者加油鼓勁。
一門心思打造的“倚天劍”
趙玉清研究了半輩子的技術究竟是什麼?為何被學生稱為制膜“神器”?對此,趙玉清進行了“科普”:“我們的關鍵技術叫‘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碳基超硬薄膜是一種在微觀結構上含有金剛石成分的涂層,構成元素為碳。金剛石含量越高,薄膜的性能越高。我們通過離子束調控技術,能夠制備金剛石含量超過85%的碳基超硬薄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際上碳基超硬薄膜金剛石含量能達到80%以上,國內絕大多數產品在50%以下。“要制備金剛石含量高的薄膜,工藝和裝置缺一不可,軟硬件都要達標。”趙玉清說,“和航天器有發射窗口一樣,制備碳基超硬薄膜也有一個狹窄的‘能量和密度窗口’,隻有確保工藝參數在窗口內精確、穩定運行,才能實現高品質薄膜制備。”
趙玉清介紹,他和團隊基於在電子束和離子束、電磁場等領域20余年的積累,研發出了能夠抓住“能量和密度窗口”的生產裝置並逐步升級完善。目前,束能碳基能夠生產國際先進水平的碳基超硬薄膜,並可以在常溫下將其大面積鍍在金屬、陶瓷和介電材料等基體上,硬度、摩擦系數、耐腐蝕性、使用壽命等指標優異,在切削刀具、電子工業、光學器件、醫療、新能源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
以切削刀具為例,現在普遍使用的裸刀或者傳統鍍膜刀具,使用一段時間后刀刃鋒利度和光潔度就會下降,無法保証產品加工質量和效率,必須更換新刀具,增加了生產成本。而束能碳基在為刀具鍍上300納米至500納米厚度的碳基超硬薄膜后,不僅大幅延長了刀具使用壽命,使用時其加工精度也明顯提升,性價比極高。
“有學生說我們在打造‘倚天劍’‘屠龍刀’。像用於汽車發動機、航空航天產品精密加工的高端刀具,相同的加工量,傳統的刀具需要消耗1000把,使用我們的產品隻需要300把左右,大概能節約三分之二。而進口國外設備,鍍膜成本是刀具本身的2至3倍,代價高昂。”趙玉清說。
兩次“創業” 兩次遺憾
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趙玉清研究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已有20余年,帶領團隊先后開發了6代設備,裝備和工藝全部是自主研發,具備了批量生產能力。
“我的岳父岳母是第一批西遷老教授,他們胸懷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對我影響很大。”趙玉清說。因此,如何把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這項成熟的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助力提升我國航空航天、汽車發動機等領域技術水平,實現降本增效,趙玉清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
遺憾的是,由於政策支持力度、自身時間等原因,趙玉清的“轉化夢”一直難以實現。特別是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屬於職務科技成果,在知識產權使用權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趙玉清介紹,早在2001年,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第1代設備研發成功后,國外一家企業就主動找上門來,雙方成立了聯合實驗室推動相關技術產業化發展。“由於當時的政策限制,雙方在成果轉化收益、合作模式等方面存在分歧,對方還提出產品不能在我國銷售、使用,我最后選擇了終止合作。”趙玉清說。
2014年,趙玉清帶領團隊完成了第4代設備研發。得知消息后,廣州一家國企慕名而來,表達合作意願。經過談判,按照當時的技術成果轉化規定,趙玉清向對方提供了生產設備,知識產權保留在學校。然而項目實際運作時,成果轉化效率、市場開拓工作一直無法令雙方滿意。
轉眼間就到了2016年,當時65歲的趙玉清該退休了。“那時候,僅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相關的獲獎証書、專利証書就打包了兩大捆。明明是好東西,卻無法發揮最大作用來造福社會和百姓,多少有些遺憾和不甘。”趙玉清說。
再度“出山” 終獲成功
轉機在2021年到來,當時陝西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打造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由“勢”向“能”加快邁進。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工作人員在梳理了學校相關成果后,把趙玉清的項目列為重點支持對象,鼓勵他創業。當時,趙玉清已退休5年,每天陪陪老伴、帶帶孫子,生活輕鬆愜意,已經放下了“出山”的念頭。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王文登門拜訪。“趙老師,您就願意看著研究了一輩子的成果在這裡落灰?它們能發揮更大作用啊!”在趙玉清的書房,王文指著一摞摞獲獎証書和專利証書說。這句話對趙玉清觸動很大。看見趙玉清心動了,王文趁熱打鐵:“學校出台了新規定,在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改革、知識產權交割等方面會給予大力支持。”
趙玉清“出山”創業最后的“細繩子”終於解開了。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與趙玉清進行了對接,充分了解其項目特點和市場前景,幫助這位老教授的科創項目落地西咸新區,束能碳基就此成立。
“束能碳基入駐后,我們在辦公場地、融資、用戶導入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幫助。”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主任楊穌說。去年5月,束能碳基獲得了秦創原薪火基金及西安樂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千萬元的股權融資,創促中心還提供了800余平方米的辦公場地。
入駐秦創原后,束能碳基駛入了發展“快車道”。趙玉清朋友圈提及的首個交付訂單,正是其提供給本地知名工具制造企業——西安秦越精密工具有限公司的一批價值30萬元的切削刀具產品。“20余年來,我進行了3次嘗試,沒想到在72歲時把事干成了!”趙玉清感慨道。
除了西安秦越,束能碳基還與比亞迪、韓國信泰等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市場開拓工作進展順利。目前,企業估值已增長至近億元,發展速度令人矚目。
“預計到2025年,我們將在國內建立20家以上鍍膜服務中心。”趙玉清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