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

——記習近平主席的“中國—中亞峰會”時間

本報記者 杜尚澤 張朋輝
2023年05月21日09: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都說,歷史是流逝的今天。

  “十三朝古都”的傳奇裡,有無數歷史風雲。“百千家似圍棋局”的繁盛,“蕩蕩乎八川分流”的壯闊,八表同風、氣象萬千的漢風唐韻成為華夏的共同記憶。關中平原上的西安在新征程起航之際,書寫又一盛世華章。

  5月18日—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這裡舉行。作為亞歐大陸的中心,中亞地處聯通東西、貫穿南北的十字路口,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之際,戰略地位舉足輕重。

  今天,也會是明天的歷史。

  這個鏡頭載入史冊:蘸著萬千期盼寫就的西安宣言出爐,六國決心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同時宣布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正式成立。

  中國—中亞,綿延千年的友誼之河,建交31年的靜水深流,流淌到今天,激蕩出六國元首的首次實體峰會。

  首次落棋布子,為何選西安?翻閱浩繁史冊,縱覽亞歐版圖,遙想從駝鈴古道到今日川流不息的“鋼鐵駝隊”,不難讀懂其中深意。

  那麼,為何是中國?為何是中亞?又為何是此時此刻?

  中亞,以一種區域協同的方式,同中國握手。中國,在周邊外交的縱橫捭闔中,將目光望向西北方向的中亞。這場峰會,是中亞選擇了中國,亦是中國選擇了中亞。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習近平主席旁征博引。“重千金”的分量裡,不僅有絲路“鑿空”的深情凝望,更有新時代大國外交的豐厚積澱。

  青山一道同雲雨

  回望2013年3月,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

  在中國無數的“影響力時刻”中,它無疑是一個坐標。那場演講,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理念,標注了新時代中國外交新方位。

  十年來,從全球到區域范疇夯基壘台,從國與國到不同領域擘畫細分,命運共同體層次日益豐富,也以點帶面在更大版圖牽引綿歷。

  循大道,天下往。

  在2022年1月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水到渠成提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贏得廣泛共鳴。

  慮時間之遠,方知大勢所歸。31年前,中國同中亞國家建交之初,雙邊關系便如噴薄的江水。那之后,“國家關系實現從睦鄰友好到戰略伙伴,再到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性跨越”,習近平主席在本次峰會期間的一席梳理,更鏡鑒雙方關系相向而行的意願之強。

  周邊,唇與齒,手與足。中國以“親誠惠容”待周邊,秉持“好鄰居金不換”。

  訪華前夕,當記者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感嘆“在地緣政治的現實面前做‘永久伙伴’談何容易”時,他堅定回答:“我有信心”“我將不遺余力奉行這一對華政策”。

  對未來的許諾,可用歷史的過往去丈量。

  丈量出對彼此的尊重。中亞國家領導人一再承諾:“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習近平主席有的放矢:“尊重獨立自主的選擇,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亞國家事務。”

  丈量出對彼此的支持。安全領域風雨同行,危難關頭共克時艱。中國疫苗、中國物資,在中亞疫情肆虐之際雪中送炭。

  命運共同體,這是植根五千多年文明的深沉思索,這是放眼變亂交織國際局勢的戰略抉擇,這也是中國面向世界的響亮宣告。

  峰會前夕,中吉、中塔命運共同體先后寫入聯合宣言和聯合聲明。向前追溯,今年1月,中土命運共同體落地﹔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之際,中哈、中烏命運共同體順利推進。

  由此,命運共同體在中亞實現全覆蓋,這一理念也首次在地區多邊和雙邊層面全落地。“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中國—中亞,共同的命運,共同的未來。

  19日上午,灞水之濱,西安國際會議中心,六國國旗獵獵。

  在靜待各方合力書寫的答卷上,習近平主席的主旨講話以“四個堅持”,為如何建設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指明路徑:堅持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

  中亞國家元首聽了以后,在發言中有感而發:“我們支持尊敬的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念,包括同周邊國家建立命運共同體倡議,這將為我們的友誼和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絕域蒼茫萬裡行

  就像面對中國發展奇跡一再驚嘆一樣,世界也孜孜不倦地從“一帶一路”奇跡般成長中去探尋成功密碼。

  這是中亞國家津津樂道的一幕:2013年秋天,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習近平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古絲綢之路。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絲綢之路隨國運的興衰而綿延跌宕。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這一切發生在短短十年間。與之相伴的,是一個古老而奮進的中國,正在重新定義合作。

  中國—中亞峰會上,能強烈感知中亞國家對中國機遇的珍視,同中國合作的意願之深、領域之廣、期許之高。

  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拔地而起。無論是峰會前夕的會談會見,還是峰會期間的切磋交流,都傳遞了一個鮮明訊息: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越來越實。

  中亞國家每一位元首都會講起“一帶一路”,他們不約而同望向西安。2013年9月,帖木兒家族歷史博物館,一幅古絲綢之路地圖前,習近平主席說:“那裡是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

  2100多年前,張騫“鑿空之旅”,正是從長安(今西安)邁出了第一步,也打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峰會上,中亞五國元首撫今追昔:“西安是友誼合作的橋梁”“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一帶一路’再出發之地。”

  從西安再出發。

  看看沉甸甸的峰會成果吧!傳統領域枝繁葉茂:經貿、產能、能源、交通等傳統合作潛力迸發,中國—中亞能源發展伙伴關系建立﹔新領域如火如荼:金融、農業、減貧、綠色低碳、醫療衛生、數字創新……中國同中亞的成果清單碩果累累,100多份各領域合作協議更令人驚嘆。

  觀合作,“路”上有最生動的故事。

  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這些陸鎖國夢想著,復興古代絲綢之路,在亞歐大陸之上打通橫貫東西的物流大通道,將太平洋和大西洋連結在一起。

  路,是改變,是希望。這些年,中國承建的“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貫通,結束了當地出行翻山越嶺的歷史﹔中吉烏公路通車,成為跨山越嶺的國際運輸大動脈﹔在中歐班列開行總量中,途經中亞的佔了近80%……

  有中亞國家元首在峰會上感言,“要想富,先修路”。習近平主席的主旨講話,不僅提及中亞國家關心的那些聯通項目,還談到了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等,正當其時。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他們期待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讓合作跑出‘加速度’”。

  萬物得其本者生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從無到有,用這句古語形容它的歷程頗為貼切。

  去年1月,在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之際,召開了一次視頻峰會。習近平主席在會上提到雙方的對話合作機制。新的探索由此掀開關鍵一頁。

  磋商,一拍即合﹔籌備,緊鑼密鼓。時隔一年多之后,中國—中亞峰會成功舉辦。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宣布,以舉辦這次峰會為契機,正式成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

  放眼歷史,人類社會始終在求索國家間的相處之道。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峰會上,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感慨,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一種變局,不僅有挑戰,也會帶來機遇。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致力於共同推動解決影響本地區發展的重大問題。

  在紛爭不已的當今世界,成立一個凝聚多方共識的會晤機制談何容易?中國同中亞五國不僅在短時間內達成最大公約數,更以此次峰會的豐碩協議和成果清單,昭示出並肩攜手的共同期盼。

  1360多萬平方公裡,共同期盼的是和平與發展的大道。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新機制一落地,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合作的豐富內涵已經在同步深化。部委間、省州間,全方位、多維度,正奮力搭建一個立體的合作格局。

  習近平主席在峰會期間說:“這是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我們不針對第三方,成立機制是為了更好推進合作,構建雙方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任何時間我們都要牢記這一點。”“因此這個機制應該是務實高效的,我們要共同把它做大做強。”

  中亞國家元首紛紛表示:“相信開啟的新機制一定會迎來廣闊未來”“為中國—中亞關系注入最強勁動力”。

  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見到習近平主席,親切地道了一聲“我的老朋友”。當此時刻,他亮明立場:“塔方願同中方一道,開好首次中國—中亞峰會,建設好中國—中亞機制。”

  中國同中亞國家相向而行。

  元首見面的頻率,或許是這一機制水到渠成的內因之一。

  近觀外交,去年1月,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視頻會晤﹔2月,北京冬奧之約﹔9月,習近平主席在疫情之后的首訪選擇了中亞﹔今年1月,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訪華﹔5月,齊聚西安。習近平主席形容說:“就像走親戚一樣,密切交往。”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在70歲生日當天飛抵西安。

  風塵仆仆趕赴會場,習近平主席熱情迎接這位老朋友:

  “在這個特殊日子裡,你來華進行國事訪問,彰顯了兩國關系的高水平,也再次印証了你同中國的不解之緣。”

  “謝謝!”在中國學習多年的托卡耶夫總統,微笑著用中文回應。

  在同習近平主席的近距離接觸中,他也深切體會到這位大國領袖是怎樣融會貫通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現實奮斗。托卡耶夫總統在前不久的採訪中說:“我認為習近平主席是一位偉大的領導人,他將堅定地領導中國走向美好未來。我對他心懷敬意。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系。我相信,我們之間的這種個人關系將日益深厚,因為這符合兩國的利益。他非常睿智、儒雅、熱誠友好。”

  幾乎同一時間的採訪,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有著不約而同的感言:“習近平主席擁有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深刻的政治智慧、崇高的個人品質,成功領導中國走向繁榮,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習近平主席的治國理政經驗讓我想到中國儒家的智慧。能與他成為朋友,我感到很榮幸。”

  海納百川,美美與共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一座城也是一部史。

  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千百年來,西安看遍萬國衣冠,聽盡絲路長歌。當暮色如黛、華燈初上,大唐芙蓉園夢回千年。

  18日晚,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在如詩如幻的絳紗燈引領下如約而至,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此為他們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

  伴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吟誦,64名舞者左手執籥、右手秉翟,獻上中國古代最高禮儀舞蹈八佾舞。又見100名舞者手持芙蓉舞姿婀娜,一幅“長安春,曲江頭,三春車馬醉中游”的美景次第展開。禮樂交融、文韻悠悠,中國與中亞在這裡相遇,共赴一場千年之約。

  賓朋們紛紛對習近平主席夫婦贊嘆這一幕:“美輪美奐”“十分震撼”。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就在去年,北京冬奧開幕前夕,中亞五國元首紛至沓來。匠心獨運的開幕式上,微光燭照世界,雪花美美與共。冬奧時光裡,不再是“我”或“你”的故事,而是“我們”的故事。

  中亞國家元首彼時的贊嘆裡,也不單單是看到了鳥巢的恢弘靈動,更是感慨於中華文化的意境高遠、對多元文化的包容互鑒。而今,大唐芙蓉園的初夏夜,異曲同工。

  這裡,薈萃古今、融通中外:秦腔《夢回長安》和陝北民歌《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同台競技,再到和鳴《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銜接輝映。“山河萬裡遠,咫尺玲瓏心。”哈薩克斯坦歌手同唐代詩人張九齡的對話,跨越時空。

  峰會上,在贈送中亞國家元首的禮品中,有一件“何尊”。西周何尊銘文“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迄今發現的最早來源。感知中國、讀懂中國,正是這次峰會的另一深意所在。正如習近平主席評析北京冬奧:“世界將對中國道路有全新的認識。”

  何以中國?

  它浸潤於大國外交的筋骨血脈,融通於漫漫征途的步履堅實。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需要一個穩定、繁榮、和諧、聯通的中亞。

  中亞國家感同身受。美美與共的博大胸襟,同那些試圖以“文明沖突論”施加影響的做法,截然不同。

  縱觀人類文明進程,古絲綢之路以其連接文明形態之多、跨越歷史時期之長而著稱。而從另一個角度去思量,也正因海納百川而行穩致遠。

  中亞國家對全球文明倡議的積極響應,也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文明對話。“文化絲路”計劃、傳統醫學中心、“絲綢之路大學聯盟”、“魯班工坊”……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列出清單。

  戲曲,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19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夫人彭麗媛邀請出席峰會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夫人扎帕羅娃、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夫人米爾濟約耶娃,共同參觀西安易俗社。

  百年易俗社,悠悠秦聲揚。小學員們唱秦腔、走台步,一腔一調,傳承古韻。

  從赳赳老秦,到復興號巨輪劈波斬浪,中華文化在流淌中澆灌出枝繁葉茂。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開放,銘刻下中國之於世界、陝西之於中國的鮮明印記。

  峰會前夕,17日上午,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陝西篇章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匯報會上的這一要點,也同隨后舉行的峰會有著內在邏輯。

  開放,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的開放之門,從沿海打開,而后向沿江、向內陸、向沿邊,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成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中國奇跡。

  然而,春風幾度玉門關。“海強陸弱、東快西慢”一度是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憂思。

  襟漢渭以帶延洛,憑秦川而銜南北。這裡,濃縮了千秋歲月的中國,一個日新月異的中國。

  “要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這是習近平主席對陝西的叮囑,也是著眼於96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對這裡作出的具體擘畫。

  中亞國家元首從陝西讀懂中國,從同陝西的合作裡感知中國:

  習近平主席和中亞國家元首們見証簽署的合作協議裡,新技術、新能源、新產業是亮點。這其中,新能源汽車合作收獲頗豐。而全國每生產7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西安造”。

  在習近平主席宴請賓朋的菜單裡,有梁家河的小米,富平的柿子酒,羊肉泡饃、葫蘆雞……平常的飯食,卻是過去窮苦時候不敢想的好光景。餐桌上也映照出從擺脫貧困到全面小康,再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變遷。

  大國外交,沉潛著“中國之於世界,世界之於中國”的深邃思索。

  創新、開放、包容等全球治理方案,正是中國新發展理念的鏡鑒。

  一個佔世界1/5人口的大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減貧,是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的特別關切。如何擺脫貧困,他從中國的生動實踐中找到答案,一再強調“願意了解和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特別是減貧經驗”。這次,中烏成立減貧合作分委會,授人以漁。

  一個佔世界陸地面積1/15的大國,人工林保存面積世界第一。看黃土高原遍地披綠,有著相似地貌的中亞國家渴望在“荒漠化土地和鹽鹼地治理開發”等方面展開合作,期待在綠色低碳、氣候變化等領域協同行動。這份願景,寫入成果清單。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這三個全球倡議,中亞國家是積極響應者、堅定支持者。當面對習近平主席時,他們還表達了同一份期待:堅信中國會如期實現現代化目標。

  相信中國,因為新時代10年來所走過的路、改革開放40多年所走過的路、新中國成立70多年所走過的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余年所走過的路。

  西安宣言裡寫道:“中亞國家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的寶貴治國理政經驗,肯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世界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個昔日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國家,探索出了一條迥異於西方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現代化之路的百花齊放,也為中亞國家的探索提供了借鑒。

  “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大時代、大格局、大胸懷。

  曾經,石榴品種“淨皮甜”沿古絲綢之路,經萬裡進長安。19日中午,峰會落幕。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走向會場外的綠地,種下6棵寓意團結的石榴樹。

  “等樹長起來,石榴結出來”,他們相約不遠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1日 01 版)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