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榆林:聚焦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9月26日15:52 |
小字號

近年來,榆林市農業農村局始終將“產業興旺”作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現代化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著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行業領軍企業,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小土豆”豐收 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秋收時節,在定邊縣白泥井鎮紅旗村種植大戶屈永文承包的夏薯種植基地上,多台機械在田壟上轟鳴,一顆顆圓滾滾、黃燦燦的“金豆豆”破土而出,工人們麻利地將馬鈴薯分揀、裝袋、裝車,一派豐收景象。

看著自家馬鈴薯一派豐收景象,屈永文高興地算起了賬:“馬鈴薯從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全都是機械化,節省了成本,減少了人工,今年我的馬鈴薯畝產4噸半到5噸,一畝能掙個2000塊錢,今年一共能掙幾十萬塊錢吧。”

目前,定邊縣已全面建立馬鈴薯脫毒技術體系,建成17萬畝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成馬鈴薯原種貯藏智能冷庫2160平方米,原原種冷藏庫1260平方米,為全縣的馬鈴薯產業穩定發展發揮“智庫”作用﹔年生產脫毒試管苗1200萬株、原原種2500萬粒、原種薯1萬多噸﹔實施馬鈴薯良種繁育“一畝田”工程,使全縣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到100%。今年,定邊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0.4萬畝,總產量預計達62萬噸,產業總產值達10億元。

截至目前,定邊縣建成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8個、大型物流園交易市場1個,2000畝以上的專業合作社5個,200畝以上的合作社、家庭農場500余家﹔建成儲藏庫600多座,儲藏能力達到50萬噸﹔年加工全粉能力達到4.6萬噸,澱粉能力達到10萬噸,年加工鮮薯達到70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80萬畝,總產鮮薯120萬噸,總產值達到18億元。定邊縣的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為定邊縣的鄉村振興以及“小土豆”的發展書寫著“大文章”。

特色產業挑大梁 鄉村振興底氣足

“如今子洲縣苗家坪鎮的產業興,黃芪黃芩連成片,老庄溝蘋果美名揚,高家砭的溫棚就在子洲縣的東大門……”農閑時,子洲縣苗家坪鎮高家砭村活動廣場上,說書藝人懷抱三弦,腿綁甩板,手綁麻喳喳,幾十位村民凝神靜聽,群眾通過這種方式抒發著對如今美好生活的喜悅之情,隨著說書藝人抑揚頓挫的說唱,一幅產業促振興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目前子洲縣苗家坪鎮綜合特色產業實現全覆蓋,一批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農民增收多的特色產業在苗家坪鎮開花結果,筑牢鄉村振興基石。

按照“整體謀劃、區域推進、板塊建設”的總體思路,子洲縣苗家坪鎮形成“兩區五帶多點一示范”的產業布局,以中藥材、林果兩大支柱產業為龍頭,以發展多種經營為路子,在開發薯、豆、芪等傳統優勢產業,狠抓雜果、蘋果、藥材、棗、養牛場,養豬場,羊場等基地建設基礎上,積極推廣地膜玉米、地膜綠豆,川道地區集中發展大棚蔬菜,探索打造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新格局,將助農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挂牌督辦工作重要內容,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狠抓產業發展,持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目前,苗家坪鎮大棚蔬菜產業帶,帶動全鎮年發展蔬菜種植1000余畝,預計產量達到15萬噸,預計實現產值200萬元。

“一青二白”產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青梨、挂面、蠶桑……是榆林市吳堡縣“叫得響”的傳統產業。 “十四五”期間,吳堡縣充分挖掘傳統產業的市場潛力,把具有發展優勢的青梨、挂面、蠶桑作為“一青二白”主導特色產業來發展。通過提高產業補助標准,積極拓寬市場競爭力,著力提升品牌影響力等措施,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吳堡青梨搭上現代特色產業發展快車。吳堡青梨,又稱瓣子梨,在當地已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是古老的地方名優水果品種。為了讓青梨老樹種“活”起來,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近年來,吳堡縣在青梨保護與開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吳堡縣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榆林市果樹辦對11棵青梨樹進行精細管理,增強樹勢、促生壯枝,成功採穗嫁接苗木1500株。2022年,吳堡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建立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吳堡青梨試驗示范站,利用省市果業部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技優勢,不斷優化青梨品種、提升品質,加快實施品牌戰略,努力將吳堡青梨做成強村富民的大產業。

吳堡挂面技藝得以傳承。吳堡挂面“莖直中通”,潔白光韌,口感順滑,故有“空心挂面”之稱,其傳承一直是心口相傳。  為了傳承吳堡挂面技藝,進一步規范挂面的生產加工、質量把控及流通管理,吳堡縣堅持規模化、標准化生產與非遺技藝文化傳承“兩條腿”走路,成立了吳堡縣挂面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發布了《吳堡手工空心挂面原材料選購標准》《吳堡手工空心挂面產品加工標准》《吳堡手工空心挂面產品流通規范》,打造了集展示、加工、銷售、體驗為一體的挂面非遺文化產業園,並通過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發布挂面制作、吃法等視頻,讓非遺技藝在“活態”傳承中迸發新的魅力。

截至目前,吳堡全縣挂面加工戶達到100余戶,挂面生產企業10余家,年產量穩定在4000噸以上,產值達6500余萬元。

蠶桑產業促進村民就業增收吳堡栽桑養蠶歷史悠久、遠近聞名。  為充分挖掘蠶桑產業潛力,提升品牌價值,吳堡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鼓勵村民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對栽桑、養蠶、產品加工等生產環節制定了嚴格標准,同時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加強技術培訓和產品研發,通過“一棵桑、一條蠶、一粒繭、一根絲、一匹綢”,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截至目前,吳堡桑園面積2.3萬畝,養蠶戶達220多家,春季養蠶540張,秋季養蠶550張,預計可實現產值288萬元。全縣4家蠶絲加工合作社年產蠶絲被3000余條、生產蠶沙保健枕3000余個,年產值達877萬元。(當地供稿 榆林市農業農村局)

(責編:孫挺、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