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優秀傳統文化“火”出圈、發新芽
本報記者 師念 見習記者 趙茁軼
今年,全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體驗街區“長安十二時辰”在西安曲江曼蒂廣場驚艷亮相,火速刷屏西安人的朋友圈。當傳統與現代邂逅,創新讓傳統文化煥發出蓬勃生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對於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陝西守正創新,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文化建設發展的紅利,人民滿意度和幸福感顯著增強。
夯實非遺保護基礎
8月13日,青春版《三滴血》在易俗大劇院上演。作為西安易俗社經典劇目,《三滴血》自1919年首演后成為秦腔代表作,青春版《三滴血》則展現了百年劇社的青春力量,綻放百年名劇的別樣魅力。
秦腔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秦腔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中國戲曲文化發展的根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2020年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結合多年工作和演出經歷,以及其他省份對地方戲曲的保護形式,提出建議結合陝西實際制定秦腔藝術振興地方保護條例的議案。
2021年,省人大常委會將《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列入年度立法計劃。2022年1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
為使秦腔更好地得到保護傳承,陝西除出台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戲曲類地方性法規《條例》外,還打造了全國首個以秦腔藝術文化為核心的文化街區——易俗社文化街區,建成了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和易俗社百年博物館。
陝西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非遺資源底蘊深厚。2014年以來,陝西先后出台了《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陝西省貫徹落實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的實施細則》等制度規定。
截至目前,陝西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3項,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處,國家級非遺項目87項、省級非遺項目674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8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81人,各類非遺展示、傳習、陳列場所1200多個。
提高文物利用水平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先輩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7月24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陳列廳裡,4號百戲俑和28號百戲俑首次向公眾亮相。他們因獨特的造型被冠以“泡釘俑”和“仰臥俑”的藝名,沖上微博熱搜。陝西幾乎每一次重要的考古發現,都能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博物館也成為游客的出行打卡地。
4月28日,歷時10年精心籌建的陝西考古博物館對公眾試行開放。陝西考古博物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總用地面積250畝,總建筑面積3.6萬余平方米,是中國首家考古專題類博物館。
10年來,陝西新增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30余座。全省平均約11.7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高於“十二五”末平均約17.1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水平。全省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從2011年的1200余萬人次增至如今的5000余萬人次。
陝西各類博物館舉辦各類展覽由10年前的100余個增至近800個。截至2021年底,陝西歷年共有23個陳列展覽在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中獲獎,19個展覽入選國家文物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
近年來,陝西創新文物利用方式,以文化促進創意發展、以創意推動文化傳承,確定陝西歷史博物館等10家單位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以IP授權等方式設計開發“公交卡”“文物盲盒”等各類文創產品上千種,讓文化遺產走進當代社會生活。
創新表達傳統文化
古今明月相望,長安盛景揮揚。9月9日晚,由陝西省委宣傳部指導、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精心打造的中秋特別節目《送你一個長安 一夢千年》全網播出。該節目打破傳統歌舞晚會的形式,為觀眾奉獻了一場跨越千年、全然一新的“國潮相會”。
《送你一個長安 一夢千年》選取唐朝李白、杜甫、陳子昂、王維、李商隱等十位代表性的文化人物,內容涉及詩歌文學、審美意境、中秋民俗等,以獨特美學視角、突破性的視覺音詩畫,詮釋人物的作品及品格,展現大唐氣度,讓觀眾在沉浸式美感體驗中感受古今情感關照與價值共鳴,從而激蕩出古今輝映的中華文明生命力,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張力。
近年來,陝西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期間,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節慶文化活動,豐富節日文化內涵,展現新時代傳統節日新氣象。
優秀的民間文化,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
2015年,首屆陝西民間工藝品博覽會舉辦。2021年,第四屆陝西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六屆陝西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評獎活動中,展出作品有技藝精湛的剪紙刺繡、栩栩如生的皮影雕刻、寫意生活的面花泥塑、粗獷豪邁的民間畫作等。這些作品既傳承古技、留存本質,又緊跟時代、創新創造,蘊含著陝西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全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體驗街區“長安十二時辰”開放,文旅新場景和旅游新模式不斷激發國內外游客的游玩熱情。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陝西將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為文化陝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20個重點項目入駐秦漢新城特色產業園
- 2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
- 3西安公安開展治安巡查宣防 全力護航…
- 4陝西10家企業躋身2022中國企業…
- 5丹鳳 減少人員流動 嚴防疫情擴散
- 62022年陝西交流輪崗教師1594…
- 7陝西省公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
- 8今天,我是食品安全檢測員
- 9陝煤集團舉行“喜迎二十大 奮戰四季…
- 10陝西自貿區打造國際化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 1130個家庭被評為陝西省教育世家學習…
- 12中國人首次太空過中秋 “神十四”乘…
- 13“杏壇掇英”陝西省教育書法研究會青…
- 14高志丹當選中國奧委會新任主席
- 15第二十九屆楊凌農高會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 16陝西省統籌推進行政裁量權基准工作
- 17陝西:譜寫體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18陝西開展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
- 19商洛“雙2+5模式”做好防災減災
- 20在抗疫一線展現黨員擔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