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 加快體育后備人才培養

四月二十三日,在西安恆樂棒球俱樂部參加訓練的小學生。
4月23日,咸陽市射箭隊隊員們正在進行省運會備戰訓練。
近兩年,國家頻頻出台新政策,推動體教融合發展,其目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省體育和教育系統瞄准目標,出台針對性舉措,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合力,激活體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功能,形成學校抓技能普及、體校抓專業化訓練、社會力量抓個性化培訓的多元化、多途徑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新格局。
■ 體教融合拓寬學生成才通道
2021年7月12日,榆林年僅14歲的雙胞胎兄弟白鈺豪、白鈺鳴獲得十四運會跳水U14組男子雙人10米跳台項目金牌。隨后,白鈺鳴又在十四運會跳水U14組男子跳台項目決賽中收獲個人冠軍。一時間,兩兄弟的成長故事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焦點。白鈺豪和白鈺鳴從地方體校學員成長為全國優秀運動員的成功范例,成為我省推動體教融合發展成果的生動注腳。
“為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推動青少年體育健康發展,省體育局與省教育廳簽訂了《體教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不斷拓寬融合渠道、逐步取得融合效果,徹底改變體校招生難的困境。”省體育局青少處處長蘇曉剛介紹,陝西採取“體校+名校”“體校+俱樂部”形式,將體校文化課教育納入教育部門統一規劃管理,將體校的升學率納入評估考核的第一要素,徹底解決了體校學生訓練與文化課學習之間的矛盾以及市級體校招生難問題。全省創建了11所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和20所縣級示范體校,各級各類體校在訓人數達3萬人以上,拓寬了學生成為專業運動員、高校高水平運動員、體育類大學學生以及體育職業技術型人才的通道。
蘇曉剛說,隨著體教融合不斷深入,全省各級體校將一些普通學校學生喜聞樂見的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徑、體操等項目的專業隊辦到了全日制學校,提高了校隊的競技水平。
西安市發揮體育傳統項目特色學校優勢,將22個運動項目分別布局到不同縣(區)、不同學校,項目涵蓋了省運會設項的80%以上﹔榆林市以市體校為項目布局核心,充分發揮教育部門的資源優勢,將11個重點項目布點到全市31所全日制學校,近4600名青少年投入到備戰省運會的隊伍當中﹔渭南市體校形成12年一貫制的“三集中”體校發展新模式,並與渭南初級中學、杜橋中學合作,為每個體育班配備輔導員,合理解決學訓矛盾,在訓人數突破3000人﹔漢中市通過推行市隊縣辦、市隊校辦的模式,幫助基層學校打造獨具特色的體育品牌,在全省縣級體校中被廣泛效仿。體教融合的不斷完善,讓各級體校成為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主陣地、主渠道。
■ 社會力量助推青少年體育個性化發展
隨著教育部門“雙減”政策的落地,陝西體育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可謂風生水起,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項目培訓的學生成倍增長。社會體育培訓力量的介入,讓孩子們獲得了更多的參與感、儀式感和成就感。
李星明曾是西安市棒球隊的運動員,2013年他與多名隊友在西安創辦了一家棒球俱樂部,經過多年打拼,該俱樂部如今已成為西北首家少兒棒球培訓與管理咨詢專業機構,已培訓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棒球愛好者5萬余人。同時,該俱樂部開展棒球進校園活動,在西安市西一路小學、大慶路小學、經開一中等多所中小學開展棒球運動培訓。李星明說:“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在健康成長中,體會棒球運動帶來的快樂,為以后的人生收獲勇氣、愛心、責任和自信。”
“目前體育培訓業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市場需求大,從事體育培訓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根據相關數據,西安市居民家庭在體育類青訓俱樂部的整體消費佔到了家庭整體消費的7%至10%。”西安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高月宏說,“在北京冬奧會及全運會的帶動下,除了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輪滑等熱門項目外,過去普及率不高的高爾夫球、擊劍、橄欖球、棒壘球及水上運動項目也逐漸受到青少年的青睞。尤其是兼具娛樂性、競技性、觀賞性和親子性的運動項目,更受學生與家長的歡迎。”
據了解,目前我省擁有各類體育培訓俱樂部近800家。隨著許多項目的全國冠軍、省級冠軍等專業運動員進入基層俱樂部從事青訓工作,以前社會體育俱樂部培訓門檻低、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准入機制的現狀正在改變。按照國家目前對各類體育培訓俱樂部提出的“專精特新”要求,各俱樂部在本領域的教學內容及培訓方式上精耕細作,專注青少年體育個性化發展培訓,“小而美”的運營模式吸引了眾多學生及家長。
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抓好學校體育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省內一些學校結合實際巧妙借助體育培訓俱樂部雄厚的專業師資力量,相互配合、專業互補,推動了學校體育工作更好開展。
面對學校體育發展的新情況,我省體育系統主動作為,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有力幫助。去年,省體育局開展了體育冬夏令營進學校活動,投入150萬元在全省公開招募了7家體育俱樂部、8家體校,為全省74所中小學的孩子們免費開展體育專項技能培訓活動。1.5萬名中小學生經過10個課時的培訓,初步掌握1個運動項目技能。此舉受到學生及家長普遍歡迎,300多所學校積極申請參與此項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在全省10個市各選一個縣(市、區),建立體教融合示范平台,把體校及社會俱樂部的教練員及退役運動員資源都放到這個平台上,由政府拿出資金給予支持。縣級學校可以自由挑選教練來授課,滿足學校體育發展和學生體育培訓需求。這種模式一旦成熟,將在全省推廣。”蘇曉剛說,目前此項工作已在西安高新區展開。
■ 讓體育的教育功能最大化
“體育競賽是帶動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手段,對培養青少年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尊重他人的行為和勝不驕敗不餒的性格,都有良好的效果。”省體育局青少處副處長王玉剛說。
王玉剛介紹,我省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攜手不斷擴大青少年參加體育競賽的規模,提升廣大青少年的運動技能水平,讓他們在競賽中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建立賽事融合機制,逐步形成以省運會為龍頭,省中學生(少年兒童)運動會為補充,省青少年年度錦標賽、冠軍賽為主體,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聯賽、體育傳統項目特色學校聯賽和校際聯賽為基礎的陝西省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每年舉行省級青少年高水平賽事超過100項次,參賽人數達5萬余人次。豐富的賽事,讓許多對成績有渴望、對榮譽有追求的孩子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體育的教育功能達到最大化。
我省連續3年舉辦“百縣百校”中學生三人籃球聯賽,在青少年群體中產生廣泛影響。每屆學校選拔賽階段,有1000余支代表隊、6000多人參賽,總決賽環節有100支縣(市、區)代表隊、500余人參賽,成為我省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輻射面最廣的中學生籃球賽事,初步形成“省—市—縣—校”四級聯賽體系。我省開展的奧運冠軍進校園活動,影響了數十萬名青少年對體育產生濃厚興趣﹔推動的體育嘉年華活動,讓許多3歲至8歲的兒童走進運動場﹔舉行的冬夏令營進校園活動,讓在校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體育知識,並掌握了一項至兩項運動技能。即將開幕的陝西省第十七屆運動會,有3.3萬名青少年注冊並參與比賽選拔,競賽項目新增加了青少年喜聞樂見的8個運動項目。
挑戰自我,青春飛揚。當青少年在濃厚的體育氛圍中茁壯成長時,才能使他們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生活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成就精彩非凡的人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陝西發布一批干部任職公示
- 2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和當前疫情防控形…
- 3慎終如始 從嚴從緊 鞏固來之不易的…
- 44月21日陝西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
- 5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818例…
- 6牢記國之大者把牢正確方向 推動高質…
- 7地鐵送到站 公交送到家 西安首批社…
- 8多部作品含宣揚淫穢色情內容 北京吊…
- 9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119例…
- 10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566例…
- 11西安首批社區巴士即將開通 你所關心…
- 12西安首批社區巴士開通 15分鐘接駁…
- 13陝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 10…
- 14趙一德主持召開陝西省政府黨組(擴大…
- 154月25日陝西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164月26日陝西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17陝西聚焦秦嶺“綠肺”保護 2021…
- 18最高檢依法對傅政華決定逮捕
- 19小工廠辦成大產業
- 20陝西太白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