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山隧道的“打冰樂曲”

張龍剛用打冰杆連續打了5分鐘左右,才將側壁的冰清除干淨。 本報記者 陳宏江攝
1月25日,2022年春運第9天,恰逢小年。
凌晨3時30分,雪后的夜晚異常寒冷,中鐵西安局延安工務段線路養修工區工長謝凱來到辦公室,開始隧道打冰前的准備作業。
每年入冬以來,在包西鐵路寶塔山隧道內,謝凱和工友們就會化身“打冰人”,用打冰杆、鎬和鍬演奏出一首節奏感十足的“打冰樂曲”……
建於1993年的寶塔山隧道,全長2200多米,是包西鐵路線的咽喉要道。
“陝北冬季氣溫低,時常會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隧道拱頂和側壁會結成冰柱。不及時清理掉,可能影響列車行駛。”謝凱說。
危及行車安全的事情可不敢馬虎,多年來,“打冰人”經常凌晨出動,一一清除隧道結冰處。
隧道內又黑又冷,每次進入隧道作業前,隊員們要准備好照明用具,絕緣鞋、安全帽、絕緣手套、棉大衣和防護服等都要裝備上。
凌晨4時20分,打冰隊進入防護柵欄,向寶塔山隧道走去。
雖然在隧道內作業已有成千上萬次,但每次進入隧道前,現場防護員常宏偉強調最多的還是安全注意事項,“進入隧道作業,要選擇‘天窗期’,也就是沒有列車運行的一個時間段,我們要盡快完成打冰作業,及時撤出。”
調動命令下達后,常宏偉和線路工們排著一字形的隊伍走入隧道。
“打冰是個苦差事。”“得仰著脖子,高高舉起打冰杆用力杵。”“長時間舉杆打冰,吃飯時手直抖,連碗都拿不穩。”……漆黑陰冷的隧道裡,陣陣寒風襲來,線路工們邊走邊跟記者聊起“打冰人”的不易。
帶班組長張龍剛打開強光手電,仔細尋找隧道拱頂和側壁的結冰處。
“這兒有冰,師傅們,連杆吧!”張龍剛喊來工友,連上打冰杆后開始敲冰。隻聽到“咔嚓”一聲,一大片冰塊瞬間被擊碎,掉落下來。
張龍剛不停變換角度,連續打了5分鐘左右,才將側壁的冰清除干淨。其他工友很快將打落的大冰塊搬運到避車洞,將小碎塊鏟進排水渠。
打完一處冰,打冰隊收起打冰杆,戴著頭燈一步一仰頭,仔細搜尋著接觸網上方每一處漏水點,向前行進。
行至隧道中段,由於頂部滲水,軌道枕木旁路面結了不少冰,謝凱隻得用鎬使勁敲打,堅硬的冰面不時濺起冰渣子,打在他的臉上,可他依然用力揮動著鎬,絲毫不停……
“有時敲下的冰塊特別大,工人們得抱著20公斤重的大冰塊走幾十米,放進避車洞。洞內濕滑,步步艱難。”謝凱告訴記者,長時間揮鎬,虎口處被震得生疼,開裂是常有的事。
工友們作業時,常宏偉往往站在近旁,身子挺得板正,集中精力,認真瞭望,像極了一座燈塔。每隔3至5分鐘,他都會與駐站聯絡員通話一次,確認列車信息及剩余時間。
距離“天窗期”結束還有10多分鐘,常宏偉趕緊通知工友們撤離。
凌晨6時25分,打冰隊順利完成任務,返回工區。
看著最后一位工友進入防護柵欄,常宏偉熟練地上了鎖,緊接著向駐站聯絡員匯報:“我們打冰作業完畢,人員工具都已出網(防護柵欄),撤除防護。”
記錄完工友們進入防護柵欄的時間,常宏偉鬆了一口氣:“工作雖然苦點累點,但是每次看著大家安全返回,順利完成任務,就覺得心情特別舒暢。我們的付出換來了運輸暢通、客貨平安。”
結束打冰工作時,不遠處山的輪廓逐漸顯現,附近家戶傳出陣陣雞鳴聲,工人們再次集合在一起,開了簡短的“總結會”。
從寶塔山隧道中疾馳而過的每一輛列車,將貨物運送至千家萬戶,將游子安全送到家中,承載著很多期望。
在寶塔山隧道裡,這些默默無聞的隧道“打冰人”,從深夜走到黎明,擊碎嚴冬的“寒”,守望春日的“暖”,換來春運列車的暢行無阻。
他們說:“值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