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西新城西部科技創新港二期秦創原生態科創島掀起建設熱潮


初冬時節,灃西新城西部科技創新港二期秦創原生態科創島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機械轟鳴聲、車輛鳴笛聲、鋼鐵碰撞聲、工人呼喊聲此起彼伏,交匯成追趕超越的雄壯交響曲
西部科技創新港二期效果圖
西部科技創新港二期——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總窗口核心組成部分,規劃建設8個相對獨立、相互支撐、錯位發展的科創小鎮。其中秦創原生態科創島緊鄰西安交大創新港,佔地面積2266畝,總建筑面積約288萬平方米,劃分為14個開發單元。
秦創原生態科創島
項目以科技服務和技術轉化為主導,布局企業辦公、科技服務與轉化、公共配套、人才住房等,打造科技產業孵化中心。
同時,充分融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新理念,全面踐行綠色發展要求,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建設城市特色突出、創新驅動強勁、綠色低碳鮮明、社會治理先進、人民生活幸福的未來城市典范。
城市特色突出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小鎮。呈現多層、中強度、高密度多元現代建筑風貌小鎮形態﹔項目周邊都市農場環繞,體現田園城市人文情懷景觀,成為都市農場環繞的“綠谷”。
路網示意圖
全域慢行的小路密網。打造“快、主、次、支、街”級配合理的“小街區、窄馬路、密路網”道路系統﹔全域慢行公裡數38.3km,步行和自行車道涵蓋所有市政道路交通,網絡串聯公園、廣場、重點公共空間﹔全域自行車道系統,專用自行車道覆蓋率達100%。
圍合式建筑示意圖
舒適宜居的圍合建筑。大范圍建設採光、通風視線均好的圍合建筑,兼顧市場性、經濟性、舒適性,合理調整建筑布局,對內形成中心花園,對外形成有效社區邊界,兼顧自然景觀與人文歸屬感。
產城融合的創新社區
產城融合的創新社區。綜合規劃產業創新、宜居生活、教育服務及綜合服務單元,每個創新社區均具備辦公、商業、居住等功能,讓就業者能就近居住,減少通勤交通﹔整體就業人口2.6萬人,居住人口2.1萬人,可基本實現職居均衡。
創新驅動強勁
資源豐富的科創環境。集聚交大、西工大2所“雙一流”院校,匯集40余名院士、3萬名科技人才、8個大型儀器設備平台、11個專業方向研究所、29個研究院、3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3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300多個科研機構、智庫,15家省屬國企入駐,連續五年累計獎勵8.72億元。
種類豐富的金融支持。發起設立省內第一支種子基金——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基金﹔設立“天使基金”“碳達峰基金”“兩鏈融合基金”等8支基金,管理規模將達30億元。
周到完備的政策服務。累計出台70余條專項政策包、1+9產業政策體系,積極發起“3450”綜合行政效能體系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打造16+N政府服務體系,創新秦創原“全程電子化審批”工作模式,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周到完備的貼心政策服務。
熱火朝天的創新氛圍。設立全國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舉辦“西源匯”、微軟“創新杯”等品牌活動,組織秦創原高效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對接會,建設鎮區、園區、街區、創業載體四級創業生態體系,構建5分鐘產業生態圈,打造“熱帶雨林型”創新生態體系。
綠色低碳鮮明
龜背式地形
韌性增強的海綿城市。龜背式地形。通過精細化豎向設計,結合龜背式地形,組織雨水自然排放。
明溝排水體系
明溝排水體系。根據龜背式地形分散組織排水,劃分為37個排水分區﹔優先採用生態排水溝,特色街道及部分寬度不足區域採用排水渠,生態溝佔比約59.1%,減少建設約38km地下雨水管渠,市政排水管道建設節約50%。
四級海綿城市體系
四級海綿城市體系。建立全域覆蓋的四級海綿城市體系,升級海綿城市做法,提升區域排水安全等級,可消減進入水體60%(以懸浮物計)以上的面源污染,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城市韌性。
綠色空間網絡
順應自然的綠色空間。山水林田湖草的綠色空間網絡。建設城市生態和通風廊道,提升城市綠化水平,打造“城市級、區域級、組團級”三級公園體系,做到每棟建筑毗鄰綠地、每個組團環繞公園,形成主體景觀網格。
綠色低碳的建造技術。電氣化、低碳化的建筑用地。以中深層地熱主導,其他清潔能源利用技術為補充,採用大數據實現能源互聯,實現能源多能互補集成化﹔深挖增量配試點潛能,結合光伏建筑一體化、儲能等技術,以清潔化、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為方向,推進近零能耗規模化發展,建設綠色零碳示范區,打造源網荷儲協調互動的新一代能源系統。
建筑垃圾循環利用。通過建筑垃圾破碎工藝、再生骨料、再生制品應用等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
裝配式建筑。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整合工程全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業化,推動“綠色建造”。
綜合治理先進
黨建引領的社區治理黨建引領的社區治理。以黨建引領促進社區融合,堅持以人為本謀劃社區綜合治理,強化黨組織服務與管理能力,打造四個社區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健身、娛樂、學習、活動等全方位服務,提升社區服務質量與居民幸福指數,推動形成建設美好人居環境合力,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深化應用。通過CIM(GIS+BIM+IOT)平台,構建統一的城市信息模型,圍繞智慧市政、智慧水務、智慧監控等基礎設施,重點實現城市綜合治理智能化管理﹔統籌地上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推進重大工程項目﹔推進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技術、業務、數據融合,促進城市建設及運營模式變革。
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平台。搭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實現智能化全程線上辦理”,加強對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災智慧化管理,推動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水平。
人民生活幸福
文化中心
功能完備的城市配套完善。布局中小學、幼兒園、文體設施、綜合醫療、商業綜合體、口袋公園等公共配套設施,提升居民城市生活品質,增強人民生活幸福感與獲得感。
方便快捷的生活體驗。統籌優質公共資源全面覆蓋,以15分鐘步行范圍為空間尺度,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幸福生活圈,實現居民快捷方便的生活體驗,加強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的城市街區建設,建立公交導向的交通系統,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度,持續增強群眾幸福感。
開放共享的公共服務。提升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水平,以企業發展共性需求為導向,提供雙創中心、中試基地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實現人才聚集,人民幸福。
一裡創未來,一裡見自然,一裡享潮流,一裡樹典型……
西部科技創新港二期秦創原生態科創島,將創造更多科研創業機遇,以時尚前衛的公共生活和,無處不在的人文關懷,讓人才欣然向往,欣然留下,共創未來。(當地供稿 灃西新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
- 2深刻認識“兩個確立”極端重要性 更…
- 3陝西新增兩院院士六人外籍院士一人
- 4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 5陝西省各地各部門認真傳達學習黨的十…
- 6陝西省秦創原留學人員聯盟成立
- 7《陝西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
- 8引漢濟渭秦嶺輸水隧洞建設奏響貫通“…
- 9中央宣講團來陝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
- 10敘寫新時代中國兒童故事(文學聚焦)
- 11“幸福林帶”享幸福
- 12“雙十一”期間陝西省網絡零售額超百…
- 13陝西省9部門聚力農村供水保障
- 14寶雞市金台區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落細
- 15陝西培育千億富硒產業集群
- 16全運會帶動群眾體育新發展
- 17合陽縣:“六晒”活動見實效 黨史學…
- 18全運會最接地氣的踐行者
- 19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
- 20陝西省推進“三變”改革發展新型農村…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