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社會

手中有活干 小康路更寬(小康圓夢④)

本報記者 李婕
2021年07月27日09: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手中有活干 小康路更寬(小康圓夢④)

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3.5%﹔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近日,上半年就業數據“出爐”,就業形勢在去年以來逐步回穩向好基礎上,繼續保持總體改善趨勢,大局依然穩穩的。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畫卷中,少不了人民安居樂業、勞有所得的和諧場景。

經過多年奮斗,如今,7億多就業人員激活了中國就業大市場。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不僅助力國家富起來、強起來,更讓老百姓腰杆挺起來、錢包鼓起來,更多人的生活因勞動而出彩,更多家庭因就業而幸福美滿。

就業選擇精彩紛呈

——就業規模從1949年末的1.8億人增加到2020年的7.5億人﹔2013年至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超過1300萬人

在北京,應屆畢業生楊帆剛從校園搬到工作宿舍,經過畢業季的面試求職,他斬獲了多個就業機會,最終走向了心儀的崗位。

在武漢,工齡已有七八年的陳亞君跳槽去了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大數據創業公司,多年職場積累,讓他滿心期待著企業創業初期的機遇和挑戰。

有人初入職場,有人離職創業,也有人學習新技能、探索新職業,中國大市場裡,就業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不同歷史時期,促進就業始終是重要的民生政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落實,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就業更充分,“飯碗”多起來。中國就業規模從1949年末的1.8億人增加到2020年的7.5億人﹔2013年至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超過1300萬人。就業穩中向好,讓百姓“飯碗”越端越牢,勞動者實現價值的機會越來越多。

在經濟社會發展、時代變革的浪潮中,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從餐飲、旅游、家政、快遞等生活服務業,到金融、信息、物流、倉儲等生產性服務業,第三產業已成為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2020年末就業人員佔比達47.7%。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消費升級產業轉型接連不斷,市場活力持續釋放,有夢想的勞動者都能找到自己一展身手的舞台。

技能是強國之基,更是立業之本。隨著中國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更多勞動者吃上“技能飯”。截至2020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5800萬,佔技能人才的比例近30%。

施行“雙休日”、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出台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全年法定休息日從新中國成立時的59天增加到現在的120天,工作生活更加平衡﹔2019年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就業穩定性不斷提高。

就業的穩中向好,為勞動者帶來更有保障的收入。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到79854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難怪身邊常有人感嘆:“有活兒干,有錢掙,這日子就踏實!”

就業優先穩住大局

——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失業保險擴圍,一系列援企穩崗政策,成功抵御沖擊,保就業穩定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大勢。穩穩的就業大局背后,離不開堅定的政策護航,離不開多年的改革發展。

政策護航,就業大局牢牢穩住。

“最困難的時候,援企穩崗返還政策解了燃眉之急!”“資金吃緊,減稅降費緩解了資金周轉難題。”“金額有大有小,但實實在在的數字給了我們迎難而上的底氣。”採訪中,許多企業道出心聲。去年,面對疫情給經濟和就業造成的巨大沖擊,系列政策出台,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失業保險擴圍……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就超過2.5萬億元。

穩企業,穩就業。從新中國成立之前的經濟凋敝,許多城鎮勞動力處於失業狀態﹔到國際金融危機,再到去年疫情突襲,一路走來,國內外風險挑戰不斷,就業也曾面臨不小的壓力。但是一次次穩大局、暖民心的精准施策適時出擊,近年來就業優先政策更是全面發力,牢牢穩住了就業大局。2020年年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4%。

改革助力,創新創業活力激發。

“沒想到注冊成立公司這麼方便,人社部門噓寒問暖,更是讓我們倍感溫暖。”大學畢業后,喬象淵回到西藏林芝老家,創業做起了當地特產的電商,政策的扶持,讓他對生意更有信心。

降低申辦企業門檻、簡化登記注冊手續,推廣創業培訓、建設創業孵化基地、提供貸款支持……近年來,一項項落到實處的改革和支持舉措,讓創新創業成為更多人的自主選擇。“十三五”時期,我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總計達5874萬戶,年均超千萬戶,創業活力有效激發﹔2020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就達2500萬戶左右。

服務幫忙,供需對接就業更順暢。

“每個招聘會上,我都手舉著這個二維碼給大家講解就業政策,推薦就業崗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就業服務局副局長於硯華如今有了二維碼這個雲端新“武器”。在服務中與時俱進,2004年以來,該區人力資源市場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會1200余場,幫10余萬名求職者圓了就業夢。

精細服務、供需對接,這正是近年來人社部門不斷優化就業服務,助力更好就業的縮影。從“點對點”接送、就業創業課堂、技能培訓,到共享用工、線上招聘,一項項保就業、促創業的精細措施逐步落地。同時,市場服務發展壯大起來,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4.58萬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更多勞動者搭建起通往未來的希望之橋。

崗位更多底氣更足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城鎮新增就業50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止境,實現更好就業的努力也將一直在路上。

近日印發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十四五”時期城鎮新增就業50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這意味著未來就業崗位更多、就業底氣更足。

信心來自強大的經濟基礎。

就業的擴大是在與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中實現的。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和齊備的產業體系,就業市場依舊空間廣、潛力足。

“就業持續穩健增長,成就卓然,為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超愚說。

信心來自活躍的市場機會。

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近年來,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巨大的就業“蓄水池”。目前,快遞業從業人員超過300萬,餐飲外賣員總數已突破700萬人。數字化管理師、人工智能訓練師、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2019年4月至今,國家有關部門向社會發布了56個新職業,無一不對應幾十上百萬的崗位缺口。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說,各地各部門從產業結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就業形式等多方面切入,不僅拓展了產業發展靈活就業新空間,而且開辟了就業新形態領域,推動實現更多就業。

當然,勞動者的就業保障也將更充分:技能培訓更健全,“十四五”期間將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500萬人次﹔就業渠道更多,勞動力市場包容性更強﹔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參保條件將放寬……

好就業,就好業,未來咱老百姓的日子將更帶勁!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07月27日 第 11 版)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