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隊

陝西舉摔柔:秣馬厲兵向全運

本報記者 張江舟 見習記者 雪野

2020年09月10日06:59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陝西舉摔柔:秣馬厲兵向全運

省摔跤隊隊員正在訓練。 本報見習記者 雪野攝

隨著十四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陝西省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省舉摔柔中心)全員備戰全運的節奏也加快了許多。2021年是奧運會、全運會的雙大賽決勝之年。面對疫情、面對新的賽制和強大的對手,“祖國至上、崇尚科學、以苦為樂、敢爭第一”的競技觀成為每位舉重摔跤柔道項目教練員、運動員刻在心裡的座右銘。

“沉寂”二十年的全運冠軍

省舉摔柔中心的前身是陝西省重競技運動學校,成立至今,已為陝西奪下了4枚全運會金牌。中心主任楊長嶺在陝西體育界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1987年在第六屆全運會的跤台上,楊長嶺獲得了古典式摔跤57公斤級的冠軍。1988年在漢城奧運會古典式摔跤決賽中,他拿下第4名,成為在奧運會摔跤項目拿分的陝西第一人,同時也一舉刷新了中國摔跤隊在奧運會上的成績。

運動員時期沒拿過奧運會金牌,這讓楊長嶺多少有些遺憾。退役后,因為不舍得離開摔跤運動,楊長嶺選擇投身教練員隊伍,甘為人梯。中國摔跤隊備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時,國家集訓隊裡都有他的身影。七運會結束后,他回到陝西擔任省摔跤隊主教練……

舉重、摔跤、柔道運動都是苦行當,被業內統稱為重競技項目。但隻要曾投身於此的人都愛重競技愛得深沉、愛得徹底。

在楊長嶺之后,更多優秀的教練員站了出來。在范雁軍、紀建偉、楊五林等一大批教練員的努力下,省舉摔柔中心先后培養出了景瑞雪、布合、彭飛這3位全運會冠軍,以及陳桂明、張虎軍、路德林等全國錦標賽冠軍。這些后起之秀們不僅在國內賽場上為陝西捧回了一塊塊沉甸甸的獎牌,更在世界錦標賽、奧運會中不斷擦亮陝西省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的“金字招牌”。

教練員“回爐”再做運動員

國家體育總局在十四運會改革思路中明確指出,要將基礎體能測試作為獲取決賽資格入場券的重要指標。因此,從今年夏訓開始,省舉摔柔中心精心制定了整體訓練計劃及重點沖金運動員個性化、針對性訓練計劃。對於風華正茂的年輕運動員來說,隻要肯下功夫,體能提升速度很快。但對於一些老將來說,體能測試成了他們登上十四運會賽場的“攔路虎”。

1990年出生的趙呼和在陝西男子自由式摔跤隊中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將。十二運會上,趙呼和第一次站上了全運會的跤台,並一路殺入決賽。面對廣東的老將陳華,欠缺大賽經驗的他以1:2的比分惜敗獲得銀牌。

十二運會結束后,趙呼和摩拳擦掌,准備向十三運會的最高領獎台發起沖擊。可就在這時,這個靠胳膊吃飯,曾遭遇肩膀反復脫臼都不皺眉頭的蒙古漢子,卻得知自己主攻的55公斤級自由式摔跤項目被取消了。這個消息如一柄大錘幾乎將他擊碎。心灰意冷的趙呼和隻能退役轉做教練,幫助其他隊員進行備戰訓練。

趙呼和的生活原本就會這樣一直平淡下去。但當十四運會競賽章程發布以后,他驚喜地發現,55公斤級自由式摔跤項目恢復了!這個對摔跤充滿執念的男人決定重新穿上那件如今已經顯得有點緊的摔跤服,勇敢而堅定地站進了全是年輕運動員的隊列。

對於十四運會,趙呼和充滿期待。他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在技術的打磨、技巧的練習方面也一直在堅持。現在唯一需要戰勝的就是自己的年齡。他說:“我還有一年時間。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通過體能測試,沖進十四運會,完成自我突破!”

“鐵馬甲”變成“體能衣”

為了保障運動員們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省舉摔柔中心格外注重“走出去、請進來”的訓練方法,並在科技助力方面不斷加大投入。

目前,省舉摔柔中心為摔跤隊伍專門聘請了1名俄羅斯教練員、1名俄羅斯陪練以及1名專攻體能訓練的韓國教練員。3名外教同中心的優秀教練員配合,結合國內外最先進的訓練方式,狠抓技術細節,幫助運動員在專項中提升能力,同時針對重點運動員的技術特點進行個性化訓練安排。

當年,為了備戰十三運會,省舉摔柔中心曾為重點運動員彭飛准備了一套15公斤重的“鐵馬甲”。隻要有訓練,彭飛就得穿著它。這件“鐵馬甲”在強化肌肉耐力與爆發力方面都起到了極大作用。時過境遷,那件靠鋼板增重的“鐵馬甲”如今已換成了高科技的“體能衣”。同時,省舉摔柔中心也積極同陝西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合作。以省體科所專家李天榮為首的科研團隊不僅通過設立科研攻關項目,為彭飛等重點運動員提供生理生化監控、對手技術特點數據分析,還通過最先進的訓練、康復設備幫助運動員們提升訓練效果、擺脫傷病困擾。

“女子舉重、古典式摔跤是我省在十四運會上的重點奪金項目。陝西舉摔柔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十四運會上頑強拼搏、再創佳績,為我省‘參賽出彩’貢獻力量。”陝西省體育局副局長鄒軍說。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