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路、泥叫叫巷、探花嶺路 西安31條新建路有了名字

2020年04月01日11:57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二、高新區(共23條)

(一)魚化寨區域(12條)

1.魚化三路:該路南起科技八路,北至科技西路,位於已命名的魚化二路西側,長約3260米,寬30米,命名為魚化三路。

該路位於已命名的魚化一路、魚化二路西側,根據公示期群眾反饋意見,當地已習慣將此路按照序列化稱為魚化三路,為方便群眾往來查找,沿用其使用習慣,將此路命名為魚化三路。

2.陳林路:該路南起科技八路,北至科技六路,長約780米,寬20米,命名為陳林路。

該路位於我市陳林村區域內,相傳,因村西有宋朝宦官陳琳墓后雅化而得名,清嘉慶《長安縣志》記載為陳林庄,后改為陳林村沿用至今,已使用百年之久,為保留傳承這一古老村落地名,根據公示期群眾反饋意見,將該路命名為陳林路。

3.化龍一路:該路南起科技八路,北至科技西路,長約3700米,寬40米,命名為化龍一路。

4.化龍二路:該路南起科技八路,北至科技西路,位於化龍一路西側,長約3700米,寬30米,命名為化龍二路。

5.化龍三路:該路南起科技八路,北至科技西路,位於化龍二路西側,長約3800米,寬40米,命名為化龍二路。

這三條路位於魚化寨區域內靠近西三環,為魚化寨區域西部三條主要的南北向道路。相傳周武王之女雨花祭天之地,名“雨花苑”。后“雨花”被繹化為“魚化”,賦予鯉魚化龍之意,並逐漸形成現在的村名“魚化寨”。自唐朝開始,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要來此地祭拜,以求達成金榜題名、魚躍龍門之願。為傳承這一古老的地名文化,按方位自東向西依次排序為化龍一路、化龍二路、化龍三路。

6.泥叫叫巷:該路南起福謙路,北至魚化寨街,長約470米,寬20米,命名為泥叫叫巷。

該路採詞於魚化寨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遺產——魚化寨“泥叫叫”。據《西安村落記憶》記載,“泥叫叫”又名“娃娃哨”“魚化寨泥塑”,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指頭粗細、長約寸半、低溫焙燒的彩色陶哨子,主要用於兒童玩具和民間祭祀兩種用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相傳始於明末清初,魚東村的一座廟裡住著一位從外地流落至此的人,會做泥叫叫,剛好魚化寨一帶有適合制作泥叫叫的黑土,這人便以制作泥叫叫為生,后來不斷有村民們跟著學,便一代代流傳下來。作為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在過去,每逢農閑時節,村子裡家家戶戶取土做泥叫叫,送到古城西安城隍廟、八仙庵等地。2007、2008年,“泥叫叫”制作工藝,分別被列入陝西省和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傳承這一文化遺產,凸顯我市地方特色,經與我市地名委成員單位商議並征求地名專家意見后,根據道路規模將該路命名為泥叫叫巷。在公示期間,該路名稱得到了廣大市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7.魚軒巷:該路南起魚化寨街,北至科技西路,長約440米,寬25米,命名為魚軒巷。

“魚軒”漢語詞義為古時貴婦乘坐的車,清朝和邦額《夜譚隨錄•柴四》中有:“見彩旂(旗)前導,華轂后隨,鮮衣花帽,簇擁魚軒”句,形容車輛流光溢彩、鮮亮奪目。該路為聯通科技西路和魚化寨的東側第一條道路,彼時人流密集、商鋪林立,車水馬龍、繁華異常,故採詞“魚軒”作為道路專名,將該路命名為魚軒巷。

8.探花嶺路:該路東起陳林路,西至化龍三路,長約930米,寬20米,命名為探花嶺路。

該路位於紅廟村區域周邊,據市地方志辦《西安村落記憶》記載,相傳該村西側有唐代有名的探花嶺。據傳,唐代在進行科舉考試后還要進行殿試。殿試后新科進士參加探花宴后,常坐車輦到此嶺游覽。嶺北還曾立有一塊大石,鐫刻“探花嶺”三字,今已不復存在。為傳承著我市深厚悠久的地名文化,將該路命名為探花嶺路。

9.紹文路:該路東起丈八北路,西至化龍三路,長約2100米,寬20米,命名為紹文路。

該路途徑魚化寨雙水磨村,道路專名“紹文”採詞自西安反袁十八烈士之一的王紹文。王紹文,出生於原長安縣雙水磨村(今雁塔區雙水磨村)。據市地方志辦編寫的《西安歷史大詞典》記載,王紹文早年加入同盟會,變賣家中房產、土地作為革命黨人活動經費,並參加辛亥西安起義。后於1915年春變賣家產在西安東關創辦三育學校,培養革命力量,同年12月,蔡鍔、李烈均等在雲南起義,與康毅如、王紹文、馬青苑等人士積極響應,秘密組織陝西四路討袁軍,王紹文被推舉為中路軍負責人。不料消息走漏,王紹文等人不幸被捕,並在獄中遭受酷刑折磨,堅貞不屈。同年3月18日,王紹文與胡德明等人在西安北門外被處死,史稱“陝西討袁軍十八烈士”。王浩文被殺害后,其兄王華與義士袁紫霄收其骸骨,葬於老家雙水磨村。袁世凱死后,民黨人士胡景翼、劉允丞、張義安、馬青苑等人為其立碑,於右任親往墓地吊唁﹔李桐軒題詞“是心不死”,郭希仁題詞“以身殉道”,於鶴九題詞“時窮見節義”,王祥生題詞“雖死猶生”,對其給予高度評價。因該路正好位於王紹文烈士出生地雙水磨村,為緬懷和紀念先烈,傳承紅色文化,經征求王紹文烈士遺屬意願后,將該路命名為紹文路。

10.福謙路:該路東起丈八北路,西至西三環南段,長約2800米,寬30米,命名為福謙路。

因此路附近有魚化寨內原福謙堡村,取其村名“福壽謙和”之意,並保留傳承村落記憶文化,結合公示期群眾意見,將該路命名為福謙路。

11.魚化寨街:該路東起丈八北路,西至西三環南段,長約2800米,寬30米,命名為魚化寨街。

該路為魚化寨村的東西主干道之一,2000年曾將該路部分命名為魚斗路。但群眾習慣上稱此路為魚化寨街,為方便群眾往來查找、日常使用,結合公示期間群眾意見將該路更名魚化寨街,並向西延伸至西三環南段統一命名。

12.龍定路:該路東起魚軒巷,西至西三環南段,長約1600米,寬20米,命名為龍定路。

此路附近有元代始建龍定寺。據清《長安縣志》記載,龍定寺創自元代安西王侍姬池花巴氏,明成化乙未年間,住僧文聚修葺,宏壯巍峨,原寺在魚化寨村南,康熙年間移建寨北。為保留沿用500余年的古剎寺名,傳承這一歷史文化脈絡,凸顯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將該路命名為龍定路。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