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寨证书”无处遁形(新视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考证”提升就业能力,但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幼儿绘本阅读指导师”“碳排放管理师”等一系列“山寨证书”也随之出现。规范职业技能考核评价,让职业环境更加清朗有序,必须加强对“山寨证书”的治理,让“山寨证书”无处遁形。
求职者耗费金钱和时间考出来的“山寨证书”噱头唬人,实则废纸一张。这既扰乱了就业市场秩序,也破坏了职业环境。任由“山寨证书”泛滥,必会对社会的良性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各方面应多管齐下打击“山寨证书”。
正法直度,法贵必行。首先,要针对各类资格证进行明确规定,对于颁发假证、滥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等一系列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核查、处理。其次,在专项治理基础上,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黑名单”制度,将违纪违规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纳入“黑名单”。此后,对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将试图打擦边球的现象扼杀在摇篮里。同时,专项治理宜“堵”也宜“疏”。相关部门可以尝试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使职业准入门槛多元化。从“以证定人”到“以技定人”,培育“唯实力”而非“唯证书”的社会新风尚。
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当下,新职业形式层出不穷,受到劳动者的广泛关注,也让一些机构动了歪心思,试图通过“钻空子”,兜售“山寨证书”来谋取利益。但这种投机取巧的谋利方式最终会反噬自身。一方面,有关部门打击“山寨证书”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对违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的不诚信行为还会损失行业信誉、动摇行业根基,最终对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彻底铲除“山寨证书”滋生的土壤,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时代的就业观。面对就业压力,劳动者期望取得更多的证书,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实践证明,证书数量并不一定代表个人能力高低。唯有脚踏实地、提高本领、增长才干,才能距离心仪的岗位越来越近。每一个求职者应摆正心态,抵制假证书、提高真本领,让“山寨证书”无处遁形,共同托举起职业环境更加清朗的明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13日 第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 2陕西省各部门传达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
- 3办得好|“炸街”车扰民 西安:已部…
- 4陕西省260098人参加高考
- 5第二届“陕西碳中和”论坛举行 专家…
- 628人获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 7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主要篇…
- 8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航天基地科技力…
- 9爱心公交助力高考 6月7日至8日…
- 10陕西西安:“爱心”护航高考 为考生…
- 112022陕西高校招生咨询会将于6月…
- 12全国首届薪火杯2022年征文、书画…
- 13《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三)》印发全军
- 14陕西省监狱管理局召开党委(扩大)会…
- 15西安启动“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千…
- 16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出版发行
- 17【回放】“护航高考 交警同行”——…
- 18加强粮食收储管理 推动种业科技攻关…
- 19陕西严查高考期间教育培训类问题广告
- 20解决乱停车、停车难,西安公安交警“…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