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陕煤集团:抓项目育动能提效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2年03月22日15:14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2022年,是陕煤集团在“双碳”目标下提质稳速、全面落实中省绿色转型新要求新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去年实现量利双增、质效双提的前提条件下,陕煤集团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把握新阶段、开创新格局、实现新目标,围绕全年工作目标,抢抓重点工作,持之以恒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

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关键举措,也是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陕煤集团紧盯全年计划投资总额239亿元的目标,紧紧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掀起新一轮重点项目建设热潮。严格落实集团项目建设“五控三管一建设”要求,着力抓骨干企业的重大项目,包括加快榆林化学180万吨乙二醇项目和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热解启动工程、神木煤化工50万吨全馏分煤焦油加氢制环烷基油项目和相关煤矿建设等的引领带动,确保2022年,全集团54个重点建设项目11个竣工验收,22个建成投运,续建项目进度明显,计划开工项目如期实施。

同时,建立项目建设融合工作机制,稳存量、抓增量。根据新理念、新形势、新政策,及时调整优化陕煤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调整项目,采用“一个整体规划+19个专项课题”的整体架构,充分吸收消化中、省各类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发展方向、产业规模。全面梳理“十四五”拟建项目,大幅提高新能源、新材料、CCUS、储能、碳汇林等减碳负碳示范项目占比。

高度重视项目储备。一方面,持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一批利长远的战略性项目,确保集团后续发展量质“双速”不减。另一方面,科学实施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业务建设。加快能源生产结构优化,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在光伏、风电的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各单位属地优势,全力争取发展指标。积极探索大规模储能可行性,同时加大新能源就地转化,积极开展绿电制氢及绿色智慧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业务。

创新培育“新引擎”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新的增长极,按照内外兼修、长短结合、和合共享、快速成长的科创能力建设思路,今年,陕煤集团将加快形成六大研究院+七大产业基地的协调创新局面;深度融入秦创原建设,用好30亿元陕煤—秦岭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基金,聚焦碳纤维结构件、聚烯烃弹性体、石墨烯等领域,力争培育不少于30家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持续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在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中争创3~4个“链主”,主动推进“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

在各产业板块,全面加快数智建设。持续加快智能化煤矿、矿区和智能工厂建设。积极开展“构建一个新格局、打造五个示范标杆”(全力形成以黄陵为中心圆,多矿区协同联动,全方位展示智慧陕煤的新格局;以系统化智能和智能系统化为目标,着力展示五个示范标杆,即智能化矿井标杆,智慧化矿区标杆,产、供、销价值链智慧联动示范标杆,智能化劳动组织新模式的矿井标杆,标杆中心智能化可视化对标学习标杆)智能化专项攻坚行动,在全国形成独具陕煤特色的智能矿井和智慧矿区示范标杆。持续加大煤化工、钢铁、电力等产业板块智能化工厂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突出生产过程智能化、信息化操作和监控水平。同时,深化信息系统和管控平台建设。以集团决策中台建设为契机,构建集团标准化、协同化的“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加快推动集团管理数字化向平台化、智能化跃升。深度统筹集团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应用、服务化延伸的互通互联大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实现集团数据的资产化和价值化。

改革激发新活力

释放体制机制红利,是陕煤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锚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陕煤集团短期内是对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及工作台账,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并达标达效。

借助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的机会,借助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等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进一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加强对各项改革举措实际运行进行动态诊断评估。

同时,用混改引入“源头活水”。借力混合所有制改革,服务战略,引入机制,完善制度,精准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围绕战略引产业,即围绕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着眼于规模提升、链条优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吸引增量盘活存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各方股东的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培育产业拓展增量。还要围绕产业、资本的布局优化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专业化整合或基金投资,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治理强管理。把国企的经济实力、规范管理和民企的灵活机制融合起来,通过合作协议、公司章程等约定,科学设置股权比例,明确股东市场地位、权利义务,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议事规则和规章制度,使各治理主体依法履责,科学管理,通过人才聚合、文化融合、资源整合,实现运营管理互补提升,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塑造治理优势。围绕市场塑机制。把市场化机制作为混改的标配,把推进上市作为混改的重要路径,集团的各级混改企业,要发挥体制优势,加快在经理层市场化选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推进员工持股上,增强持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利益深度绑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用三项制度激活“一池春水”,从根本上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增不能减”的痼疾。在“能下”上求突破。在落实“三项机制”过程中,在较为成熟运用“能上能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和充分运用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竞争上岗、定编优化等制度安排,让全员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在“能出”上做文章。建立以岗位价值为依据的薪酬体系,让大家上岗靠竞争、晋升靠业绩、收入凭贡献,打破资格待遇终身制。在盘活人力资源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人才智库”,形成“蓄水池”,招才引智。在“能减”上下功夫。要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效益增、工资涨,效益减、工资降。全面推行差异化薪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以及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形成“骨干员工多劳多得,收入有竞争力,辅助岗位定员包岗工资制,服务岗位与市场接轨”的收入分配体系。

“对照国家和陕西省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结合自身目标任务,陕煤集团密切关注强对接,细化任务强执行,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的叠加效应、放大效应、乘数效应。”2月14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在关于稳增长的讲话中讲到。为确保各项计划任务有序推进,陕煤集团成立稳增长工作专班,班子成员和业务部门、产业板块协同参与,及时制定集团各项措施。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和定期协调机制,对制定的政策措施、遇到的困难问题等,建立清单台账,明确责任人、推进举措和办结时限。各单位结合各自全年指标、重点工作和经济发展趋势排出时间任务表,层层分解细化计划任务,确保高效落实、切实抓出成效。陕煤集团各企业、各部门形成合力,确保煤炭、化工、钢铁、电力等实体生产企业量稳效增,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树立信心。(当地供稿 梅方义 汪琳) 

(责编:白鸽、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