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合理规划布局,定任务、抓时间、抢进度,上半年不仅有力的克服了新冠肺炎的影响,实现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多项工作更是刷新了“双龙速度”。
合理组织,推进安全生产“加速度”
“随着107回风顺槽迈步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解体升井,我矿107综采工作面至201综采工作面搬迁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双龙煤业准备队队长杨东营介绍到。
多年来,双龙煤业一直保持着“三区队”的模式,井下搬迁任务均由外委队伍来完成,不仅费用高,而且效率低,管理难度大。该矿90万吨技改项目完成后,成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承担井下多元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论证和协调沟通下,该矿采用新老搭配的人员配备方式于2019年底正式组建了准备队。
准备队成立以后,迅速投入一线“战场”,在管道安装、系统优化、地面整治等工作中体现出了时间和效率。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调整,春节期间回家的职工不能按时到矿,生产接续受到了很大影响。基于此,该矿果断启用准备队承担掘进任务,创下了班掘进2.4米的好成绩,既锻炼了掘进队伍,更为复工复产和生产接续赢得了宝贵时间。
“时刻准备着!”是该矿准备队的口号,更是该队工作的实践行动。
在队伍第一次承担搬迁任务时,杨东营就为搬迁制定了计划和安全措施,为保证搬迁任务的顺利进行,该队研究制定出工分翻倍的出勤办法,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
“目前,我们日出架可以达到21架,预计7月24日左右就能完成搬迁任务,这将创造双龙乃至黄矿搬迁的最快速度。”杨东营说。
加大力度,推进绿色矿山“加速度”
“我们今年的蔬菜大棚已经先后收获了西红柿、油麦菜、黄瓜等,现在豇豆、青椒等蔬菜也正在收获中。”该矿行政部部长王晓阳指着蔬菜大棚自豪的说。
绿色是矿井发展的底色,如何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煤矿之中,该矿最终将焦点对准了废旧的矸石山。
“由于长期的矸石填充,一大片废旧的土地都无法使用,种什么死什么,最后成立一片黄蒿地。”王晓阳说。
针对矸石山修复难题,该矿结合去年废旧井筒种植蘑菇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土地复垦基金,仅两个月时间就在原矸石山建造了两个占地约3亩的现代化蔬菜大棚,种植了多样蔬菜。今年5月份,日产200公斤的西红柿大棚喜获丰收,该矿除了将西红柿用于班中餐食堂外,还将丰收的蔬菜发给职工以及邻近的兄弟单位,让大家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在蔬菜大棚种植的基础上,该矿还拓展思路,扩大范围,仅半年时间就将原矸石山建成了占地13亩的“一苑十园一站一长廊” 的特色生态农业苑,职工在下班后,可以自由的漫步其中,感受生态矿山的美好气息。同时,该矿将王村沟的40余亩河滩地进行流转,进行河道改造,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和开发治理的有机融合。
“今年,围绕绿色矿山建设,我们不等、不靠、不拖,通过会议协调、现场严管、工期倒排等措施,让矿井的颜值变化的越来越快,绿色的底色越来越重。”负责绿色矿山建设的地测部部长高靖学说。
以人为本,推进民生工程“加速度”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有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真是不敢想啊!”“是啊,今年矿上真是为咱们办了不少好事呢!”在家属区二平台,两名家属边散步边说。
去年,针对“三供一业”改造遗留的问题,该矿经理仲照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协调,三个月的时间就让家属区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这是企业的发展宗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必须加快家属区环境改善。”仲照海多次在会议上下命令。
和时间赛跑,和天气比拼。今年6月底,该矿家属区二平台正式完成了改造,篮球场、健身器材、休憩座椅……职工们感受到了企业发展的红利。
无独有偶,在加快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该矿还在改造职工生产条件上下功夫。
6月30日,该矿联合建筑工程项目正式封顶仪,既开启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也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作为一个老矿井,基础设施的陈旧成为制约矿井发展的重要难题,该矿联合建筑项目本为技改工程的一项内容,但是因为多种原因搁浅。近年,随着矿井人数和规模的提升,配套设施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快速进行。该矿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到了联合建筑工程项目上来,终于在今年年初启动了该项目。为确保该项工程加速推进,该矿认真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严抓现场管理,对施工工序、各工种人员配置进行合理优化,提前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
“联合建筑施工期间,大家保质量、保安全、赶时间、拼速度,创造并诠释了敢为人先的‘双龙速度’。”仲照海在联合建筑封顶仪式上如是说。(当地供稿 彭兴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