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运动员的一天(我们的冬奥)

2022年冬奥会即将来临,我的心情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中国作为主办方,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感到非常自豪。紧张的是,一场如此盛大的赛事,世界各国,万众瞩目,作为运动员也非常有压力。
从事单板滑雪这个项目已经5年多了。当同龄孩子还在快意“挥霍”青春时,我们要为了冬天滑雪时储备足够的体能,一遍又一遍地在训练场上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汗水早已渗透衣服,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我知道我的基础差,“雪底”薄弱,与那些国际选手还有差距,所以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好在我很荣幸加入了水上中心跨界跨项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的大家庭,在这里,我可以接受非常专业的训练与指导。
汗水是一种证明,伤痛也是一种成长。每个运动员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升国旗,听到奏国歌。尤其是在自己国家举办冬奥会,会更有动力。我会全力以赴争取冬奥会参赛资格,为国争光。
中国冰雪,加油!加油!加油!
——杨 娜
2016年夏天,13岁的杨娜还是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一个普通的小学毕业生,滑雪“零基础”。而就在这一年秋冬季,她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因在选拔中显露潜力,入选挂靠在张家口市宣化二中的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的冰雪班,正式与冰雪结缘。
上午8:30
看场地 做热身 找“雪感”
2021年11月下旬,当再一次回到老家——河北张家口市比赛、训练时,18岁的杨娜“嗅到了泥土的芬芳”。对她而言,这是北京冬奥会前最好的“实战演练”。
上午8点30分,杨娜和队友出发来到位于崇礼区的云顶滑雪公园,这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比赛场馆之一。
白雪耀眼,空气清新。杨娜开始抓紧时间做热身运动,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在熟悉的节奏中,一一打通“激活”。杨娜做了几组深蹲和小步跑,让肌肉在寒冷中进一步“苏醒”。
3年前,杨娜进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跨界跨项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开始了常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雪场的训练备战。
这次回到张家口,是新环境、新场地。杨娜在雪场做了两次自由滑,目的是找到“雪感”,尽快适应。随后她来到所在项目“单板滑雪障碍追逐”的比赛场地,仔细查看。
“每一次飞跃、每一个转弯,都要先在脑中预演一遍。”杨娜说,做好路线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提速。此后,她进行了约1小时的专项训练。
下午1:00
以赛促训 现场学习
临近冬奥“大考”,通过一些测试赛“以赛促训”,是杨娜近期的重要备战内容。这一次,她参与的是2021/2022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
尽管积累了一些参赛经验,但国际赛事高手云集,杨娜还是感到些许压力。在坐缆车前往比赛地点过程中,杨娜不断给自己打气:放松,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然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这个项目并不简单,是公认的冬奥会中“最惊险、最刺激”的项目之一,原因在于要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追逐竞速:跳台、凹槽、波浪道、断崖、半壁等等,很考验经验技巧和判断力、反应力。
比赛时,线路长900米至1200米,落差180米至250米,总宽度40米。杨娜站在比赛起点深吸了一口气,“此刻最重要的就是什么都不要想,放空自己,释放自己”。
一声哨响,杨娜在不同地形间滑降、回转和跳跃。由于是四人一组,速度极快,很有可能在空中发生碰撞,尤其在一些弯道、波浪道上。“不能有半点分心。一个分神就可能瞬间摔出去,全神贯注太重要了。”杨娜说。
在赛中练,也在赛中学。候场时的杨娜,也会密切关注国外选手,“看看他们是如何适应场地、如何处理一些困难地形的。”
尽管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杨娜却执著于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每一次比赛赛场都是不同地形的不同组合,很有新鲜感和趣味性。”
晚上7:00
技术分析 “雪中取暖”
晚饭过后,一场例行的“技术分析交流会”开始了,即便比赛期间,也不落下。
教练会将白天训练、比赛的视频发到交流群里,队员们聚在一块,仔细观看回放,分析动作和技术技巧。杨娜和队友们需要听教练讲解,然后互相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彼此汲取养分。
“过半壁时还不够主动,应该提前做出动作,以便顺利通过障碍,动作还有一点柔……”这一晚,杨娜在训练日记中写道。
回想2016年底刚进入省队时的训练情景,杨娜历历在目。“冬天雪场零下几十度,才滑了一趟,身上全都冻木了,脱了雪鞋,脚上可痒了。”杨娜说,“刚开始的时候,护具还没配齐全,训练就是一次次的‘生摔’,膝盖、大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雪鞋和小腿连接处,也硌出了小包,很疼。”
训练着实辛苦,但晚上与父母的一个电话、一次视频,就能让杨娜在冰天雪地中找到发展机会。“当时才十二三岁,就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学习、训练,但我父母一直很支持我,他们说这是为国争光的好事,让我一定要坚持。”
杨娜在一次次磨砺中逐渐成长。2019年她在国际雪联南美杯比赛中,夺得追逐项目决赛第三名。2021年夏季,她参与了“冬雪夏练”跨界训练,夺得全国动力冲浪板锦标赛第六名。
夜色中的崇礼,星空闪耀。结束了与父母的通话,杨娜收获了更多的信心。她把雪板上好蜡,做好了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11日 第 1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同心抗疫 向光而行
- 2权威发布:国家卫健委专家解读西安疫情
- 3家人确诊,4岁的乐乐多了两位“大白…
- 4目光所及是生命 心之所向是使命
- 5“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 6放心,我们一直都在!
- 7西安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
- 8什么是“社会面清零”,陕西将如何做…
- 9祝福他们吧!西安医生张伟亮用“云婚…
- 10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刘军因履…
- 11西安通报“孕妇在高新医院门口等待2…
- 12西安社会面基本实现清零 病例总量呈…
- 13西安处理“孕妇流产”事件相关责任人…
- 14“用绵薄之力守护我们的城!”
- 15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9…
- 16临危总有英雄胆 排难方知赤子真
- 1711号公寓的战“疫”故事
- 18西安市已基本阻断社区层面的传播
- 19西安市一地降为低风险 目前共有3个…
- 20夜以继日,点燃生命之火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