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人民日報看陝西丨陝汽電工高級技師樊凡:優化改進設備 助力提升產能

本報記者 高 炳攝影報道
2025年02月19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電工高級技師樊凡 優化改進設備 助力提升產能(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從修理單台傳統設備,到維保整條自動化生產線,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電工高級技師樊凡扎根生產一線20余年,累計主持及參與車身廠設備改造改進項目37項,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陝西省技術能手、三秦工匠等榮譽,並被確定為2024年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手握控制器,按下按鈕,眼前的工業機器人跟隨指令,鎖緊閥片。“現場調試,心要靜,也要細。”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車身廠裝焊車間裡,電工高級技師樊凡(見圖)扯著嗓子,給徒弟們講解調試技巧。

  樊凡一身工裝,走路、說話風風火火。與傳統電工不同,她負責維護的是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

  2007年,車間正在調試優化階段的弧焊機器人出現故障——焊接效果不穩定,有時會出現燒穿、焊偏、有氣孔等問題。為找到解決方案,樊凡向焊工師傅請教、買焊接書籍鑽研,再結合生產一線的具體情況反復進行分析研判。

  一番“診斷”,“病因”查明——機器人的焊接參數、焊接姿態不匹配﹔“藥方”也隨之開好——優化運行程序。經過樊凡的調試,弧焊機器人生產的工件,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

  精准解難題,訣竅在苦練。2002年從學校畢業后,樊凡進入陝汽,成為一名維修電工。不久后,生產線向智能制造轉型,工業機器人“上崗”,樊凡的任務也隨之調整:從傳統單台設備的維修,拓展為自動化生產線的維保。

  “轉型,是壓力,更是動力。”樊凡刻苦補習理論知識,讀了上百本專業書籍﹔設備廠家派人來維修,她就跟著專家現場請教﹔機器人的操作程序全是英文,她就用翻譯軟件逐字逐句查詢……憑著一股子“鑽”勁兒,樊凡很快便可獨立完成機器人普通編程,也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干。

  “隨著技術熟練、經驗積累,我們開始有勇氣、有能力直面更多復雜的情況。”樊凡說。

  2017年,陝汽“X3000”車型訂單增加,企業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該車型與‘F3000’車型相似,能不能把‘F3000’車型的生產線改造一下?”樊凡聯系上機器人制造商,得到廠家反饋:點子可行,但費用需要幾十萬元。

  樊凡便跟同事們提議:“要不,咱自己改一下試試?”

  收集數據、對比分析、修改程序……樊凡帶著團隊成員一起攻關。“生產線上,多台機器人之間的協調是一大難點。”樊凡最擔心機器人發生碰撞,破壞設備,“最后,我們在軟件程序上設立‘虛擬屏障’,確保了機器人的運行安全。”

  3個月后,兩種車型成功實現混線生產——“X3000”車型駕駛室裝配能力,從每天200輛提高到300輛,同時保障了“F3000”車型駕駛室的正常生產。這些年,樊凡團隊持續創新改造,由他們改造的“X6000”車型自動化生產線,已經可以兼容近30種車型的混線生產。

  近年來,樊凡已累計主持及參與車身廠設備改造改進項目37項,完成小改進33項。她的勤奮也收獲了認可,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陝西省技術能手、三秦工匠等榮譽,並被確定為2024年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入廠23年,80后樊凡已經成了“老師傅”。做好“傳幫帶”,她共帶出徒弟60多人,其中90后、00后超過1/3,很多徒弟已成為各車間的骨干。

  “目前,我們有了新目標,要做到提前預防、定期保養,呵護機器人的健康。”樊凡說,“作為維保人員,設備‘忙’著、我們‘閑’著,才是最好的狀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9日 06 版)

(責編:孫挺、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