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新春走基層丨秦嶺深處見証“飛天”簽發

人民網記者 馬盛楠 李志強
2025年02月12日16:17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抱龍峪,秦嶺七十二峪之一,景色秀美、霧氣彌漫,是周邊居民口中的神秘之地。

2月8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抱龍峪,探訪此地的神秘所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抱龍峪試驗區。

測控大廳裡,工作人員正在為此次試車緊張忙碌著。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測控大廳裡,工作人員正在為此次試車緊張忙碌著。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抱龍峪試驗區,是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主要試車基地之一。20年來,一直承擔著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的工藝驗收和研制試車任務。

滕科嘉(左二)正在查看監測數據。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滕科嘉(左二)正在查看監測數據。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在測控大廳,記者見到了負責當天試車任務的指揮員滕科嘉。7年前,他從師傅手裡接過“指揮棒”,到現在,已經圓滿完成了上百次火箭發動機試車任務。

大屏幕上,各種數據不停跳動,滕科嘉目不轉睛。為了這次試車,滕科嘉和同事們春節前就開始准備相關技術資料。

“各崗位注意,准備開車!”中午12時,滕科嘉發出了試車指令。50秒,短暫而漫長……隨著發動機的順利關機,試驗數據全部獲得,符合交付要求,試車取得圓滿成功!

點火后的火箭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點火后的火箭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除了沒有飛上天,火箭發動機試車其實和發射時發動機點火工作沒區別。按照發射計劃,我們簽發‘飛天通行証’后,這台發動機在今年就要執行發射任務了。”滕科嘉一邊整理工位,一邊向記者介紹。

此次試車的航拍畫面。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此次試車的航拍畫面。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2008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滕科嘉被分配到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抱龍峪試驗區。17年來,滕科嘉與試車台朝夕相處,他身在其中,見証了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

“火箭上使用的每一台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出廠以后都要先進行工藝試車,通過驗收后,發動機才能交付發射使用。”談到擔任指揮員這幾年的工作,滕科嘉最大的感受就是“越來越高效”。

“剛當指揮員的時候,一台發動機的試車准備周期是7天,隨著發射頻次的不斷提升,要求我們必須優化試車流程,提升試車效率,才能確保火箭發動機的快速交付。”滕科嘉說。

試驗系統數字化提升、試驗過程數字化管控、試驗組織模式創新……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抱龍峪試驗區夯實精益試驗基礎,加快卓越轉型步伐,採用了一系列數字賦能、技術創新舉措,試車工位利用率大幅提升。

工作人員正在對試車台上的火箭發動機進行調試。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工作人員正在對試車台上的火箭發動機進行調試。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最近新上了一套指揮決策系統,很多過去需要靠人工監視和判斷的項目,現在系統自動就能進行輔助判斷。”滕科嘉表示,人工智能也開始參與其中,現在僅需2天就可以完成一台發動機的全部試車工作。

用“匠人心”做好“傳幫帶”。如今,滕科嘉也開始帶徒弟了。在他看來,指揮員這個崗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本領,更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

測控大廳的牆上,“一定要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標語格外醒目。

“這句話是我們的立院之本,是我們的‘院魂’所在,更是我們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為之奮斗的目標!”滕科嘉篤定地說。

(責編:白鴿、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