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有溫度 有力度 有效度

西京學院“大思政課”引擎驅動 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2024年03月18日17:2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大思政課”是涵育青年志氣、充盈青年骨氣、強健青年底氣的關鍵場域,善用“大思政課”是幫助青年育志氣、強骨氣、蓄底氣的必然要求。

努力構建“大思政”格局,既是高校的責任,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恪守教育初心,潛心立德樹人。近年來,西京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立德樹人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構建“大思政”格局、建設“大思政”隊伍、打造“大思政”課堂,推動教育教學更有溫度、思想引領更有力度、立德樹人更有效度。

黨建引領

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新時代,“三全育人”理念要求高校思政工作不斷創新實踐路徑,完善教學模式,並推動黨建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西京學院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營造優質育人環境,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且長期的育人工程。學校堅持黨建與事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推行董事會頂層設計、校務會統籌推進、校黨委全面監督、全員參與的工作體系,確保機制先行。學校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教師成長為“大先生”。同時,以人才培養方案為統領,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獲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被評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學校將“大思政”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提高教師使命感和責任感,促進其自我學習與提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依托“住宿書院”改革成果,學校以“三全育人”機制為基石,利用六大書院社區和數字信息化建設,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通過黨建引領、管理協同、隊伍進駐、服務下沉、文化浸潤、自我治理等六項舉措,學生社區已轉變為集人格培養、文化教育、生活管理與習慣養成於一體的教育空間,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裡”。學校制定了星級社區建設標准與辦法,建立長效機制。學校持續提高黨建與思政工作水平,形成黨政協同、分工明確的育人體系。通過強化制度、優化教師培養、實施“特區人才”“卓越教師”“卓越輔導員”工程、堅持公益辦學,為學生提供有力支撐,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全面發展。

雙向銜接

拓展“大思政課”教學場域

“大思政課”之大,大在是一門社會大課、一項系統工程,要求善用“大”的資源、匯聚“大”的合力。

西京學院秉持“誠健博能”的校訓,其深刻內涵包括“至誠明德、行健篤學、博雅以禮、允能至善”。這一校訓不僅與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一切”辦學理念緊密相連,也與“無私奉獻、報國為民、挑戰極限、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以及“地方性、應用型,匠心精神+藝術素養,創新+”的本科人才培養特色一脈相承。為了將“大思政課”有效地融入育人體系,學校致力於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品格,推動他們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在此基礎上,學校全面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確保“大思政課”深入人心,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要求,學校進一步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結構,完善課程體系,建立了多元化實踐能力教育體系。

學校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深入挖掘各類課程育人內涵,實現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融會貫通,推動思政課、專業課和第二課堂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作用。

為進一步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學校2019年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並設立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中心兩個校級科研平台。投入近200萬元,精心打造了“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教育館”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展”兩個展覽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形成“必修+選修”課程體系,通過案例教學、小組研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科研方面,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教學科研並重的發展戰略,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教學成果和多項教科研項目及獎項,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

此外,學校創建了思政教育網絡平台,提供豐富的在線資源,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

為鞏固和強化教學成果,學校建立了多個校外紅色教育基地,並與基層政府、企業合作建立了107個校外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通過開展“三下鄉”“返家鄉”“百村牆繪”等實踐教育活動,推行崗位體驗,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綜合能力。學校將線上教學與校外實踐深度融合,組織開展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學校還構筑了通識、專業、雙創教育相互銜接,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互聯動的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些舉措幫助學生更生動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拓寬了視野,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形成一二三課堂良好銜接的教學局面。

深度融合

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

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是一項多維度、深層次的教育革新。它不僅涵蓋了傳統思政課程的系統講授,還融入了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通過實踐課程讓理論知識落地生根,借助網絡思政拓展教育空間,同時注重心理教育,構筑學生健康的心靈家園。

這一綜合性教育模式的實施,旨在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培養他們成為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扎實學識的新時代青年。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各部門既各司其職,確保各自領域的工作得到精准落實,又要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深入發展。

學校積極構建聯通課堂內外的大平台,打造聚力協同育人的大格局。通過推動主渠道與主陣地的深度交融,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多場域交替影響的“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新體系,營造濃厚的“大思政課”育人氛圍。

綜合素質教育課程平台。以課程思政為基本路徑,明確各年級學生在基礎階段、訓練階段、提高階段的主要學習內容,把綜合素質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主題教育班團會平台。通過在主題班團會進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人格塑造、誠實守信、法治教育、勞育美育、適應能力等7個模塊,實施愛黨愛國愛校、知禮行孝等34個專題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

節日文化教育平台。全方位挖掘春節、端午節、勞動節、建黨節等節日文化的現實價值,開展寫春聯、包粽子等文化實踐項目,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情懷。

深化“一院一品”書院文化,促進學生“堅持一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擁有一項愉悅身心的藝術特長,愛勞動、會勞動、用勞動創造美”,實現“工作與學習成果都傳遞出力量與美”的要求。

優化校園生活管理,防范化解學習生活中的不良傾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集體意識。

身心健康教育訓練平台。四年不間斷開展積極心理團訓輔導,逐步塑造了學生助人自助的心理成長機制。

近年來,學校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質量監控體系。通過第三方監督、學生反饋、效果測評及協同性考核等機制,激發各部門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教師關注教學改革與育人質量,提升立德樹人效果。新時代,學校將繼續以“立德”為根本、以“樹人”為目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以高質量的服務保障,促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尚磊 李浩偉)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