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2022年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2%

亦工亦農,連城帶鄉(延伸閱讀)

本報記者 王 浩
2023年05月13日09: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紅彤彤的山楂果,經過清洗、切片、烘干等環節,變身為山楂片、山楂汁。在河北省臨漳縣,加工線激活產業鏈,山楂產業產值達1.6億元,小山楂映紅了好日子。

  魚米之鄉江蘇省沭陽縣,一粒米既能“變身”為精米、香米、粥米,還能繼續深加工為米糠油、谷維素等產品,產業鏈拉長價值鏈,稻米加工業總產值超36億元。

  從南到北,糧棉油糖、果菜茶樹、畜牧水產,廣袤田野裡的農產品“躍”上生產線,變為琳琅滿目的消費品。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城市和市民,是體量大、產業關聯度高、農民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2022年,全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25萬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2%,到2025年有望達到80%。

  ——田間連車間,延長鏈條。越來越多的糧倉變“廚房”。新技術多起來,破解農產品加工工藝和設備瓶頸,集成創制一批科技含量高、適用性廣的加工工藝及配套裝備,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到2025年,我國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力爭達50%以上。企業實力強起來,完善配套政策,強化金融扶持,以特色產業培育優質企業,以優質企業促進產業提升。

  ——地頭連餐桌,優化供給。消費結構升級為農產品加工業開掘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開發多元產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將為市場供給更多綠色、優質、安全、美味的商品。2022年,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產量佔比達到11%,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97.6%。

  ——鄉村連城市,暢通循環。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產品加工,亦工亦農,連城帶鄉。一頭,源源不斷的農產品走向商超貨架。另一頭,隨著一批批加工項目落地田間,人才、資金、技術等現代要素從城市回流鄉村,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以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著力點,以農業產業強鎮、特色產業集群等項目為抓手,農產品加工業將進一步提檔升級。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3日 02 版)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