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好技術,有了好出路(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輛輛近4米高的自卸車,燈光閃爍,一字排開。每12分鐘,就有這樣一台“身材魁梧”的產品下線,從陝西省西咸新區駛出,發往世界各地。
迎著春光,記者步入陝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感受到滿滿的干勁兒。
“前不久,我們研發出這款甲醇混動自卸車,主要運用於礦山開採和大宗物料運輸等領域。”總經理許亞楠的興奮寫在臉上,“這也是繼純電動、氫能動力車型之后,我們又一項科技創新成功轉化、實現量產。”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陝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夯基筑本、改革創新,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眼下,一批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如雨后春筍,拔節生長。
“三項改革”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
淨化車間裡,全自動激光調阻機開足馬力。一項科技感十足的產品——薄膜鉑電阻傳感器芯體,正在有序生產。
“設備遠程控制,24小時不間斷。”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劍告訴記者。
薄膜鉑電阻傳感器,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生物醫療等領域,每年國內市場需求達3億支。“這條生產線,實現了關鍵工藝的突破,生產成本比國外降低20%。”羅劍說。
產品硬核、技術高端。可羅劍坦言,“當初創業,顧慮不小。”羅劍既是創業者,也是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一段時期以來,職務科技成果屬於國有資產,不少科研人員存在“不敢轉”的顧慮。
放眼陝西,擁有百余所高校、千余家科研機構、上百萬名專業技術人才,科研資源成果豐厚。然而,成果轉化難一直制約著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時刻,“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的新政策,讓羅劍眼前一亮——轉化前的職務科技成果由高校院所負責管理,以作價入股等方式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圍。
“感覺就像‘鬆了綁’,顧慮全消。”羅劍說。
2022年3月,為破解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等難題,陝西在75家高校院所開展“三項改革”試點——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構建起科技成果轉化的全新體系。
乘改革東風,羅劍創立的公司落戶西咸新區灃東創智雲谷。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總窗口孵化企業,不到一年時間,公司自動化生產線投產,科技成果順利從“書架”走向“貨架”。
早在2021年3月,陝西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將其打造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總窗口設在西咸新區和西部創新港。
“眼下,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力爭到明年,年產能達1000萬支。”羅劍信心滿滿。
享受政策紅利的,不只是羅劍。截至目前,陝西75家試點高校院所中,3.8萬余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3449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其中232個項目已經成立公司﹔184名科研及管理人員憑借科技成果轉化貢獻晉升了職稱﹔53個項目利用橫向結余經費出資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公司,形成“技術入股+現金入股”的投資組合。
日前,在試點基礎上,陝西出台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10條措施。“‘三項改革’激發活力,讓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持續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陝西省科技廳廳長孫科表示。
科創基金、科技經紀人讓技術、市場端精准對接
“這款新型農藥助劑,保証農作物產量、質量不變的同時,至少降低50%的農藥使用量。”說起這項“黑科技”,陝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西安清秀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楊鵬滔滔不絕。
“盡管手握技術,但團隊成員多是高校教師,不善於對接市場、尋找資金支持,這趟成果轉化的‘科創旅程’起步就犯愁。”楊鵬說,“就在此時,秦創原春種基金與我們取得聯系。公司成立僅13天,100萬元融資就到了賬,解了燃眉之急。”
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能否成功轉化落地,需要多方面立體保障。其中,資金是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對此,陝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區聯合出資設立秦創原春種基金,專門用於支持科技成果轉化。
如今,西安清秀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首批產品已實現批量銷售,市場反響良好。“后續研發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楊鵬說。
“企業初創,最難的就是融資。我們主要服務各種初創項目,幫助高校科研成果邁出‘下書架、上貨架’的第一步。”春種基金負責人王暉告訴記者,自2021年4月成立至今,基金已推動成立科技創新型企業462家。
金融支持,不只是春種基金。2022年,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基金規模達110億元,發行科技金融產品89款,秦創原系列科創基金已為250余個項目投資20.41億元。
技術、市場有效連接,還有一條紐帶,便是科技經紀人。
廠房需達到14米層高,距離水源需3公裡以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黃廷林教授的一款新型水處理設備項目,在落地轉化時遇到諸多硬性條件制約,讓團隊頗為困擾。
科技經紀人吳軍軍及時介入,多次協商洽談匹配合適場地,為科研團隊爭取到房租減免等“政策禮包”,讓難題迎刃而解。“最終,項目落地秦創原,從簽約到投產運營,不到兩個月。”吳軍軍說。
一邊是手握科研成果卻找不到市場的科研人員,一邊是急需技術支持的企業。“我們負責牽線搭橋,讓技術端、市場端精准對接。”入行兩年來,32歲的吳軍軍已促成華中數控西部中心等十幾個重點項目落地。
“在秦創原醞釀初期,我們就著手籌建懂技術、懂產業、懂市場、懂管理的科技經紀人隊伍。”西咸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對一’、全鏈條服務,積極推動高質量項目落地轉化。”截至目前,秦創原科技經紀人隊伍已達106人,對接21家高校院所,梳理千余項優質科研成果,新增科技型企業425個。
聚鏈成群、開放共建助力科研成果產業化
偌大車間裡,工人相互配合,裝配底盤零件﹔不遠處的試車場,一輛輛新款新能源汽車排列整齊,工程師正調試性能……走進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隨處可見忙碌身影。
作為陝汽集團成立的“創新聯合體”,借助秦創原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車創新中心,2022年,公司自主研制60款新能源產品,同時完成自動駕駛、燃料電池、鎂合金零部件等23項關鍵技術研發落地。
“秦創原加速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聚集,助力科研成果產業化。”德創未來總經理王釗表示。
不只是汽車產業。圍繞陝西省確定的重點產業鏈,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規劃建設十大特色產業園,包含光伏、氫能、智能網聯汽車3條主導產業鏈,新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七大產業集群。
“今年1月,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2023年招商引資活動中,成功簽約167個項目,總投資達1082億元。”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說,“如今,一批圍繞重點產業鏈的科創項目,正在秦創原聚鏈成群,服務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有聚鏈成群,也有開放共建。不光是總窗口,秦創原也輻射三秦。
走進秦嶺腹地的商洛高新區秦創原(商洛)創促中心孵化基地,一排燒制好的發泡水泥和陶粒樣品頗為醒目。
“經過多次實驗,利用尾礦廢棄物燒制的陶瓷材料,尾礦利用率達80%,年產量是現有技術的約3倍。”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副教授趙威介紹,繼發泡水泥研發成功后,新研發的陶粒硬度和質量均優於石子,“目前已和一家建筑公司達成合作協議”。
“市外,推動飛地孵化器建設﹔市內,推進雙創孵化載體建設。以‘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模式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商洛市科技局副局長李傳偉告訴記者,“目前,西安·商洛飛地孵化器,已有10余家企業入駐,涵蓋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等領域。”
成立兩年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成功孵化科技型企業1577家,帶動陝西各地設立秦創原創促分中心60余個,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年均增長31.7%和40.8%、39.1%。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8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