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教育

高校清理校級科研機構——

去除冗余之后,科研組織管理怎樣優化

本報記者 楊颯
2023年01月03日10:0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去除冗余之后,科研組織管理怎樣優化

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技力量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校級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卻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知,引發社會關注。清理校級科研機構釋放出何種信號?學校應如何更好地管理校級科研機構?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淘汰“僵尸”機構,減輕學校管理負擔

近期,湖北大學發布《關於清理校級文科研究機構工作的通知》,稱“為規范我校校級文科研究機構的管理,進一步提高文科研究機構科研水平……學校決定啟動校級文科研究機構清理工作。”

稍早前,華南農業大學也在《關於開展校級科研機構優化調整和申報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對學校“校級非實體科研機構進行整合優化調整和清理(含自然科學類、人文社會科學類)”。值得關注的是,在撤銷一批不符合要求的非實體科研機構的同時,該校還明確,要新建一批聚焦前沿科學的非實體科研機構。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郭英劍表示,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原因,應該從其成立目的、運作情況等方面分析。一般來說,成立科研機構大都是為了促進學術發展,推進科研成果產出,支持科研成果的技術轉化等。成立初衷往往是積極的。“但據我了解,一些校級科研機構在成立的時候,並沒有獲得學校的實質性支持,嚴格說來屬於‘三無機構’:無經費、無人員、無辦公場所,即學校不提供額外的經費支持,需要個人去申請縱向或橫向科研經費﹔除了帶頭人外,沒有編制,所以無固定人員,全都是兼職﹔因為無行政規劃,也難以配套專門的辦公室或實驗室等。此類現象,在文科類科研機構中比較普遍。當然,也有一些科研機構,可能從學校某個部門或者機構負責人所在學院獲得少量的經費支持,但大都不長久,很難維持一個科研機構的正常運轉。”

郭英劍補充道,從相關報道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所清理的科研機構,大都處於停運、負責人退休狀態等等。因此,應該屬於正常的清理范圍。

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端鴻也認為,清理校級科研機構主要是把名存實亡的“僵尸”機構淘汰掉,減輕學校的管理負擔。“校級科研機構從建立到發展,有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有的逐漸被淘汰走向消亡,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張端鴻認為,校級科研機構的優勝劣汰是高校優化科研組織管理的必然過程。一些校級科研機構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逐漸被淘汰了﹔也有一些校級科研機構建立以來只是一個空轉的平台,客觀上需要清理。建立常態化的校級科研組織動態管理機制是非常必要的,這意味著高校更加重視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

校級科研機構獲批不易,但管理考核標准不完善

清華大學科研院丁帆等學者曾梳理了清華大學校級科研機構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學校自主批建科研機構和聯合科研機構(學校以協議形式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建立的科研機構)。其中,自主批建科研機構分為部委委托學校建立、根據學校戰略發展部署建立、學校頂層規劃布局建立、學校為籌備政府批建科研機構建立四類。聯合科研機構則包括與國內企事業單位或國(境)外企業合作建立,與國(境)外大學、研究機構或組織合作建立兩類。

丁帆等學者認為,校級科研機構的出現為高校構建了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平台,開辟了多學科融合發展的新途徑,也為高校提高科研能力及實現協同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發展道路。

那麼,高校校級科研機構的建立和清理是否有相關規章制度可參考?

張端鴻指出,除了省部級平台、國家級平台有相應層面的管理機制外,一般性的校級科研機構均歸屬學校內部科研管理,其成立和清理主要依據學校科研機構管理辦法。按照通例,高校層面會出台校級科研機構管理條例或者辦法,由學校科研部門、機構或組織人事管理部門負責審核,重要的校級科研機構需要通過校長辦公會議審議。

郭英劍介紹,對於少數獲得學校經費支持的科研機構,高校一般都有考核指標﹔但是,對於那些“三無機構”,高校通常並沒有具體考核指標,所以,機構負責人的成果,一般都被認為是科研機構的成果,以此作為機構能否繼續存在下去的重要依據。當然,具體的管理,各校有不同的方式,但大都歸科研處管理。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不少高校均出台了科研機構管理辦法,不僅有設立要求,更有管理與考評指標。

例如《上海師范大學科學研究機構管理辦法(修訂)》中提出的申報標准之一是“申報科學研究機構必須以學校相關學科為支撐,有明確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研究方向,以及相對穩定的建設規劃。”而在“管理與考評”中明確規定,“校級科學研究機構建設周期為四年。自批復日期起,四年建設周期結束,通過相關績效考核可進入下一輪建設周期。績效考核的對象為原科學研究機構的全體成員。對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的科學研究機構,由主管部門報請主管校長批准后撤銷”。

張端鴻表示,校級科研機構是依托院系等教學科研組織建立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科研平台,也有少部分是完全獨立於院系的。跟院系內設的科研機構相比,校級科研機構或者其負責人一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影響力,才能在學校層面獲得審批。校級科研機構以學校層級的名義面向社會各界拓展科研合作。而涌現一批活躍的校級科研機構,有助於高校科研整體活力和實力的提升。“校級科研機構管理比較靈活,有助於形成較強的科研資源吸納能力。很多校級科研機構具有成長性,有些省部級平台、國家級平台也是從校級科研機構成長起來的。”

郭英劍認為,校級科研機構要想運轉良好,就必須認真對待。“現在的情況是,申請成立獲批不易,但成立之后,管理相對放鬆,很大程度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清理機構的同時,更應多扶持有潛力的科研機構

丁帆等學者曾在《設立校級科研機構的必要性探討》一文中指出,校級科研機構的建立有助於發展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對高校學科建設及聲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文章表示,成立校級科研機構可聚集多方資源,突破傳統學科束縛,通過集中科研力量,避免人力、物力和科研資源的隱性浪費,控制科研成本,降低科研工作重復率,提高科研成果產出率,拓展科研思路及方法,發展優勢學科、開拓新興學科,擴大高校的科研與學術影響力。

那麼,校級科研機構建立后,如何才能保証其長效運轉?

郭英劍認為,首先需要學校投入,並認真加以管理。“既然批准機構成立,就應該有一定的經費投入,為機構運轉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於為科研機構提供充足編制、供給辦公場所,給予一定科研經費支持雖然也有難度,但存在較大可能性。當然,如果成立該科研機構的目的,是為了以此為學校爭取額外的科研經費,那另當別論。有了經費,即使沒有固定人員,也可以臨時聘請工作人員,或者按照科研項目要求聘請人員,會議室、實驗場所等空間也都可以自行租用,機構也就可以邁開正常運轉的第一步了。”

張端鴻指出,校級科研機構有效運行的關鍵是人,機構成立后,核心成員是不是繼續在這個平台上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非常關鍵。高校應當對校級科研機構建立動態監測和管理機制,著力培育一批充滿活力、具有影響力的校級科研機構。“我認為,清理校級科研機構不應隻把關注點放在‘淘汰后進’上,更要發現並扶持有潛力的科研機構乃至院系內設科研機構,同時不斷優化管理。”

郭英劍表示,“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今天的文科科研機構比過去具有更大的作用與價值。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可以不局限於學院較為單一的專業設置、學術資源,通過科研機構的形式,將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人員組織在一起,從而進行學科中各專業與其他專業的重組,形成文理交叉。這樣,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師開展跨學科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達到擴展知識和創新思維的目的。”

他認為,如果建設得較為成功,校級科研機構完全可以在新文科背景下,發揮重要的紐帶作用。“對於文科而言,已經到了科研機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用整頓清理的時機,對其中的‘潛力股’給予一定的科研經費支持,讓其在新文科背景下發揮文理交叉與融合的時代作用。這比一味清理、淘汰,意義要大得多。”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