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陝西省從建體系、強監管、育人才等方面入手,出台涉老政策性文件20多個,建成各類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17353個、床位32.5萬張,初步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家門口”養老,呵護幸福美滿的晚年

9月21日下午,西安市未央區未央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們在護理員的帶領下做健康操。 本報記者 田芳昕攝
九月二十一日中午,東尚社區老年餐廳剛開餐,就有很多老人前來排隊。 本報記者 田芳昕攝
九月二十二日下午,在白鹿溪谷國際頤養中心多功能室裡,老人們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學習非洲鼓。 本報記者 田芳昕攝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是事關千家萬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民生問題。近年來,我省積極構建“家門口”多元化、多維度養老服務體系,打破居家、社區、街道、機構養老的邊界,破解養老服務的痛點,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一幅幅“老有所養”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 “家門口”的服務暖了老人心
“這個‘家門口’的養老服務中心真不錯,干淨整潔、設施齊全,我在這裡既解決了吃飯問題,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每天大家一起做操、下棋、唱歌、做手工,感覺過得充實又快樂。”西安市未央區未央宮街道漢都新苑小區83歲的李慧琴高興地說。
為了破解社區居民養老難題,未央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打造“中心+驛站+居家”的養老模式,推動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向“老有善養”邁進。
9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漢都新苑小區A區的未央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歡快的音樂聲中,李慧琴老人正和10多位老人一起,在護理員的引導下做著手指操,其樂融融。
該養老服務中心內設智慧養老區、日間照料區、茶歇區、醫療康復區、中央活動區、營養配餐區、洗護區等,可以為老人提供長期照護、短期托養、居家上門等服務。從牆上挂畫的顏色是否讓老人感到舒適,到衛生間的設施是否使用方便,細微之處彰顯著服務“溫度”。
在老人們居住的四人間裡,記者注意到,屋頂的軌道讓每個床位的隔帘都可以拉成一個完整的U形,營造出一個相對封閉的私人空間。房間一角,還有體位轉換機和助行器,這些設備可以輔助一些半失能老人完成從床上到輪椅之間的位置轉換。“有些老人雖然身體不好,但他們不希望過分依賴護理員,通過這些輔助設備,可以讓老人有尊嚴地養老。”護理員武丹丹告訴記者。
未央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還輻射到一條馬路之隔的漢都新苑B區。該小區B區設有日間照料中心,主要服務項目有慢病管理、助餐服務、輔具租賃等。在這裡,老人隻需辦一張68元的月卡,就可隨時享受按摩、泡腳、理療等各種服務。
“養老服務中心從2021年4月建成使用后,以豐富多樣的服務滿足轄區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為大家提供了便利。”未央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曉燕介紹,“我們養老服務中心不僅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生活照料、專業護理、康復理療、精神文化服務,同時針對居家養老對象,我們還提供助醫、助浴、助潔、助行等上門服務,全方位滿足社區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轄區9000余名6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了養老新選擇。”
■ 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能在“家門口”吃上一頓健康營養又物美價廉的熱乎飯,成為不少老人特別是高齡、失能、空巢、獨居老人的需求。
2019年,西安市新城區在韓森寨街道新園社區探索創辦了“飯大爺”老年餐廳。該餐廳的開辦,方便了越來越多老年人的生活。
“老年餐廳可真是解決了我生活中的大難題,我老伴患有帕金森綜合征,我平常要忙著照顧他,隻能做點簡單的飯菜。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吃到實惠可口的飯菜。”9月22日,中午飯點剛到,居住在新城區長樂中路街道東尚社區76歲的譚梅像往常一樣,推著老伴來到老年餐廳吃飯。她指著剛打好的飯菜說:“你看,兩葷兩素還有湯,營養豐富,我們兩個人這頓午餐隻需要18元,比自己在家做飯省事還劃算。”
“我們為社區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便宜實惠的一日三餐,殘疾、困難等特殊群體老年人還可以享受更加優惠的價格。午餐除了兩葷兩素的標准餐外,我們還根據老人需求,每天提供一道特色菜,像紅燒雞腿、油燜大蝦等,價位遠低於市場價,供大家按需選擇,更好地滿足了老年人‘舌尖上的需求’。”東尚物業公司東尚項目部綜合辦主任趙俊峰說。
“東尚社區‘飯大爺’老年餐廳是東尚社區黨委攜手東尚物業公司為轄區老人打造的集閱讀、就餐、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場所。該餐廳由社區物業公司直接負責運營,最大程度減少房屋租賃等運營成本,為老人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優惠。”長樂中路街道東尚社區黨委書記劉丹告訴記者。
在胡家廟街道長纓社區,這裡的“飯大爺”餐廳升級到了“2.0版”。
“我們在第一代標准化餐廳滿足老人‘舌尖上的需求’的基礎上,開發了提供上門診療、健康管理、家政服務、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一站式服務,建成能滿足老人多種需求的多功能餐廳。”長纓社區黨委書記金延表示。
“‘飯大爺’除了供餐,還提供上門服務,同時還在有條件的社區安排了床位,提供日間照料服務。有的老人雖然不需要照料服務,但是喜歡‘飯大爺’的氛圍,沒事就會到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吃飯、聊天、娛樂,或者泡腳、刮痧、參加健康講座,一整天都樂呵呵的。”負責“飯大爺”老年助餐點運營的陝西大洋養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立洋告訴記者。
■ 養老“不離家”,服務更專業
一張張“搬”進家中的智能養老床位,正改變著居家老人的養老質量。
居家養老是當前許多老人首選的養老方式。“家庭養老床位”服務通過適老化改造入戶、智能化設備改造入戶以及護理服務入戶等,將專業的養老服務“搬”進老人家中,讓“智慧養老”來到老人的身邊、床邊。目前,西安市未央區探索建設“家庭養老床位”,讓老人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養老服務。
73歲的張雪雲家住未央區開元壹號社區,4年前患腦梗后肢體偏癱,自理能力大不如從前,日常飲食需要專人照護,老人的子女也不在身邊,看病買藥、日常生活極其不便。
“我簽約‘家庭養老床位’后,工作人員對我家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還有專人每周定期來給我做康復治療,我有任何需求也可以給工作人員打電話,感覺安心多了。”張雪雲說。
為張雪雲提供“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是西安鬆鶴養老院。西安鬆鶴養老院依托西安唐城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為每位老人定制了一整套精准專業的家庭養老照護服務。
“我們首先會對需要家庭養老照護的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包括地面的防滑處理、安裝安全扶手等。同時,我們會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像助醫、助餐、助潔、精神慰藉及上門康復、護理等。后期我們還會根據老人需求配備智能手環等智能化設備,實時監測老人生命體征,及時為老人提供精准的醫療救治,實現一環在手,養老、健康自由。”西安鬆鶴養老院副院長王雪莉表示。
“我一直一個人住,不想住養老院,但現在年紀大了,很多事自己做有困難,在社區服務中心的介紹下,我得知現在有個‘家庭養老床位’,它不僅可以實現24小時動態管理和遠程監護,還有專業人員定期上門提供照料,感覺特別適合我。”家住錦園新世紀花園社區的81歲老人張淑華簽約后高興地說,“現在工作人員隔三岔五為我上門測血壓、陪我嘮嗑,還提供送餐服務,價格不貴,服務也很周到,我很滿意。”
“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床位’的優勢在於,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機構提供的照護服務,實現了養老‘不離家’、居家服務‘不打烊’、養老‘更實惠’、服務‘更專業’。”未央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謝駿表示。
近年來,我省從建體系、強監管、育人才等方面入手,出台涉老政策性文件20多個,建成各類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17353個、床位32.5萬張,初步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並探索推出“15分鐘城市養老圈”、老年餐桌、養老驛站等一批養老服務新模式,用更有溫度、更有質感的服務體系讓老年人感受到穩穩的幸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