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有生靈

——一隻秦嶺大熊貓的自述

記者 李向紅文/圖

2020年07月21日06:55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秦嶺有生靈

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李蓉,仔細記錄大熊貓每天生長情況。

我住在秦嶺深處,我是一隻來自秦嶺的大熊貓。

聽老人們說,8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地球上。古人不了解我們,給我們起了好多名字,貔貅、貘、食鐵獸、猛氏獸、啖鐵獸等。

經過數百萬年的變化,我們現在主要生活在秦嶺、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和小相嶺六大山系之中,范圍包括陝西、甘肅和四川三個省。我的家族一直生活在秦嶺,被稱為“秦嶺亞種”,因為性狀的古老和原始,更為人們珍惜並倍加呵護。

秦嶺地區海拔落差小,森林茂密,水源豐沛潔淨,空氣清新,還有大片的竹林,被稱為我們熊貓家族“最有希望生存和繁衍下去的地方”。秦嶺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秦嶺人為活動的減少,都為我們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條件。

聽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的叔叔阿姨們說,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總量是1864隻,秦嶺野生大熊貓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109隻增加到345隻,佔大熊貓總量的18.5%。秦嶺大熊貓棲息地主要集中在秦嶺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范圍涵蓋陝西5市11縣27個鄉鎮。棲息地面積由20世紀80年代的1037平方公裡,擴大到3600平方公裡。差不多平均每100平方公裡就有10隻我們的小伙伴在活動。當然,最讓叔叔阿姨們自豪的還是——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

1985年3月26日,人們在佛坪大古坪發現了一隻棕色大熊貓。當時,這個小伙伴非常虛弱,經過專家的精心救治終於恢復了健康,並給她取名丹丹。后來,丹丹和彎彎結婚了,1989年,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名叫秦秦。

后來,我的棕色小伙伴陸續出現在秦嶺。現在名氣最大的當屬“七仔”。

2009年冬季,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外工作人員在三官廟保護站轄區發現了七仔,便將他帶回進行救護。消息傳開,他就和電影《長江七號》裡面的“七仔”一樣火了起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想一睹他的風採。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可以握住食物進食嗎?那是因為,我們在進化的過程中,在腕骨處分出另一節骨頭,這節骨頭就是我們的“拇指”,能讓我們很方便地握住竹子進食。

說到吃,我們的飯量說出來會“嚇”住你,一隻體重超過80公斤的熊貓,每天要吃掉竹葉和竹竿大約20公斤、竹筍大約50公斤,當然我們還要吃許多零食。一年中我們最向往的事情就是過生日,那一天,保護區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會制作特別的生日蛋糕,那個味道、那個口感、那個香甜,想起來就要流口水。今年7月10日,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給雙胞胎佳佳、園園過1周歲生日,那熱鬧的情景讓我們好羨慕。

長期以來,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科研人員、當地村民、志願者,堅守在秦嶺,為保護我們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年已經70多歲的雍嚴格爺爺就是其中一位,他現在依然每年都要走進秦嶺深山,看望我們。

我們熊貓整天像絨球一樣在地上滾來滾去、爬上爬下,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時常要把我們抱來抱去。技術員張丹輝叔叔說,養熊貓不僅要有耐心還得有肌肉。

第十四屆全運會將在我的家鄉陝西舉辦,我們有幸和朱鹮、羚牛、金絲猴一同被選為吉祥物,寓意奔向新時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國夢。作為“秦嶺四寶”之一的我們好開心,盼著十四運會開幕的那一天。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