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矿业:工会聚合力 让职工队伍建设迸发新活力

2020年09月01日10:28  
 

这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转型升级中的黄陵矿业,牢牢把握人才这第一资源,从摸石头过河到自主创新,成为了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的领跑者。

随着公司技术创新的不断升级和再加码,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建设好“智能矿井、智慧电厂、智慧矿区”的“充要条件”。黄陵矿业公司不断创新机制,打造工会提升职工技能工作升级版,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让越来越多职工享受到“娘家人”的福利,多一个“热爱矿区的理由”。

聚文化,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人类有了文化的滋养才会变得文明,企业有了文化的浸润才会充满活力。三十年来,黄陵矿业人萃取着黄帝文化和延安精神的精髓,在艰苦中创业、在困境中前进、在顺境中转型、在继承中创新、在追赶中超越,正是基于文化的积淀,形成了具有黄陵特色的“实”文化,只要走进矿区,就可以感受到新时代工人气质,透出的那份职业自信和幸福感。

这份自信,源于公司始终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发展长远规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组织各专业、各层级职工培训,形成了管理人员带头学、结合岗位定制学、创新载体灵活学、自动自发主动学的良好态势。

各单位工会竭尽所能地为职工提供方便,在1006智能化工作面安装前期,一号煤矿智能化培训创新工作室成为了综采队职工的培训场,公司会定期组织厂家技术人员现场辅导、高级技师传授操作要领、‘巧解难’技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现场活动,这里已经成为了职工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大课堂”。

为了让更多技术工人看到成才方向和希望,公司还想尽一切办法为职工创条件、搭舞台,鼓励职工进行再教育,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开办MBA班,吸纳了50多名好学之士进入队伍,组织“农协工上技校”,去年还选拔11名年轻管理干部到陕煤思创学院深造。公司的薪酬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及相关待遇,为职工职业技能晋级开辟了一条畅通渠道,营造了“学技术有用、凭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

“人人都可以成才,黄陵矿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娘家人,工会就是要为广大职工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提供人人出彩的机会。”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鹏说。

育新人,让高技能人才“C位出道”

“我们始终把优化工序、破解工作中技术难题作为竞赛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劳动竞赛、‘三小一练’职工文化建设等活动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老冯,要请客啊,你们综掘三队在这次二季度劳动竞赛中又超额完成任务啦,这1万元的奖金可不少啊……”,谁能想到,文化程度不高“老冯”,凭借3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老黄牛”精神,总结提炼的“检修班试机制”精优作业法,去年在301胶带巷创造了单月进尺351.2米,303辅运巷单月进尺302米的骄人成绩,他所在的区队被称为掘进工作线上一支攻坚克难的“王牌之师”。

还有勤学好思的缑新学,主创了中矸分离技术改造,每年累计可节省原煤7.3万吨,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利润3000余万元。他个人也因突出的成绩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杰出代表。可以说,如今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正由“速度型”“体力型”向“效益型”“智能型”转变。

开展“名师带徒”,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这是多年来黄陵矿业公司加快青年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良方”。

初入职场,发电公司小郭还是个“两眼一抹黑”的技术小白,签订了师徒合同,拜老职工“锅炉大拿”胡寻健为师,掌握了一身过硬技术。如今,小郭不仅是公司的劳动模范,还成为了发电公司的中层干部、别人的师傅。从徒弟到师傅,他完成了学与教的华丽转身,也实现了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名师带徒”,签订的不仅是师徒情,更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向往,让更多像全国煤矿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郭峰一样优秀的“后浪”们成为中流砥柱。

目前,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年攀升,技师、高级技师涵盖煤炭、铁路运输等主体专业已有124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8人。

创品牌,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作为智能化开采的领跑者,当前矿井面临技能人才能力不足,高、精、尖人才短缺等难题。”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出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组织引导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创新创效活动,通过活动发现人、重用人,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使矿区形成尊重劳动、尊师尚学、守正创新的浓厚氛围。”

“将聚甲醛棒固定在车床上,外形由圆形车成方形,并在方形内车另外的方,并保证内方不掉出外方外,这就是我的绝活—方中方!”,蒙小朝做梦也没想到,工作之余他创作的视频点赞人数超过了4.9万,浏览人数高达104万,一夜之间成为了“网红”。自这套作业法推行以来,加工四方体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工时缩短一半,报废率减少30%,蒙小朝也凭借这项“绝活”获得了创新成果认可和奖励。

长期以来,黄陵矿业公司工会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潜移默化中职工们早已形成了“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的共识,两年来,累计完成职工创新成果2399项。其中,《综掘工作面围岩支护及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解决了回采巷道综掘临时支护问题,实现了临时支护机械化,杜绝了顶板事故,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已推广到全国10多个矿井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一种趋势,年创造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

“企业创新发展,关键在人,助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服务公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别小瞧了这工作室……”曲志欣边走边打趣给大家介绍道。

目前,公司现有省部级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创新工作室2个,工作室从创立之初的10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瞄准岗位短板,发挥工作室“孵化器”作用,近年来,解决生产难题130个,完成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2项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国家专利局受理专利项目14项,俨然成为技术明星的练兵场。

有平台、有机制造就了黄陵矿业的创新品牌效应,也造就了黄陵矿业人岗位建功的新篇章,一批批青年骨干通过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传帮带得到迅速成长。符大利,敢于弄潮涛头、踏浪而行,创造了我国智能化无人采煤的先河,从一名普通的采煤工人成为了煤炭行业万众瞩目的“明星”。工作室里有句格言,让“想做的事永远超过能做的事”,他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催生着创新之花,收获了创造之果。

近日,“乘风破浪”的黄陵矿业与中航集团合作探索煤矿机器人巡检技术,与中国联通、中兴通讯签署5G矿井应用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继续引进一批高、精、尖技能人才共绘矿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提智”促“提质”的生动实践。(当地供稿 陈莉) 

(责编:孙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