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战役,被誉为7朵玫瑰的她们就是战场上的第一哨兵。她们不辞不惧、向险而行,看好门、管住人、磨破嘴,用娇小的身躯筑起了疫情防控中坚固的堡垒,用女性的柔美传递友爱和温暖。
看好门,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看好看牢小区每一道门,严防疫情传染源输入,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这是天宝滩社区党总支书记梁耀红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裕华小区是耀州大型小区,人口密集,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疫情发生后,梁耀红和社区同志严防死守,对来往车辆和人员,按程序消毒、测体温、登记、宣传等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小区杨阿姨在西安工作的儿子带儿媳第一次回耀州过年,被拒之小区门外。她找到梁耀红,想通融一下,让儿子和儿媳回家吃顿团圆饭就走,梁耀红硬是没有同意。为看好小区大门,梁耀红把90多岁的公婆托付给亲戚照顾,昼夜坚守在小区大门口的疫情检测点,唯恐那个细节出了纰漏。
“儿子,把你们研制的新冠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给妈寄点,让社区的阿姨们试试?”永安路街道邻德社区党总支书记侯雅静给在厦门参与研究冠状肺炎制剂的儿子打电话。
“妈,你和社区的阿姨们守好小区大门,别让传染源输入,就是最好的药方。”侯雅静依“方”行事,科学调配力量,周密排兵布阵,设置检测点20处,封闭步道7处,每日投入管理力量30余人,严防死守小区大门,没有让一个外来人员进入小区。
管住人,无出入证谁也别想走出小区
“管住社区的每一个人、每辆车,无出入证严禁出入,加大管控力度,防止疫情交叉感染,”这是是耀州区崇德社区党总支书记焦粉的话。
她的膝关节半月板严重损伤,膝盖存有大量积液,医生一再叮嘱她不能走太多路。可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为了摸清社区人员的准确情况,做到精细科学管理,她根本不顾医生叮嘱,带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拖着病腿加班工作,仅用3天就完成了1000余户5000余人次返乡人员的摸排,做到了“不漏一户一人”,按照耀州区疫情指挥部要求,给每户办理一个出入证,每户凭证出入小区。
“凡是小区住户,不论是谁,平时私交多么好,没有出入证,都不能走出小区,”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南泉社区党总支书记郝美红对值班志愿者要求。
从疫情防控一开始,郝美红就带领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摸排、管控、宣传、消杀。为了确保重点监测人员安心接受隔离,郝美红每天都亲自上门做好服务,社区的13户重点监测对象的情况她都如数家珍。94岁的孙大爷全家老小8口人,郝美红每天带领医护人员上门测体温、清理生活垃圾、进行心理疏导,隔离期满,这位94岁的老人竖起拇指对她由衷赞叹。还有城南一号的4口之家,开始隔离时,他们全家消极对抗,后来终于配合支持,这都是郝美红用温情和耐心换取的。
磨破嘴,也要守住安全底线
“坚决不能让群众聚集,磨破嘴,也要落实上级管控政策。”天宝路街道塔坡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塔坡社区居民张大爷去世,刘玲第一时间赶到他家,说服张家人不通知亲戚朋友,不举办葬礼,尽快火化安葬。
“伯伯,赶紧带上口罩”“姨,这两天就不要出门了”这样的劝说,房俊琴每天要重复数百次。
房俊琴是永安路街道解放社区党总支书记。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解放社区小区少、街巷多,疫情防控管理难度大。房俊琴的绝招就是走街串巷宣传游说,劝返出门遛弯的大爷大妈,让大家取消(暂停)红事简办白事,苦口婆心的讲清楚防控的重要性……许多居民被她感动,主动当抗疫志愿者,投入到抗疫宣传大军中。
封香利是天宝路街道华原社区党支部书记。区上最繁华的农贸市场在她们辖区,往年春节这里会设置“年货一条街”。今年发生疫情,上级通知关闭市场,但仍有些人想摆摊。封香利深知这些摆摊人一旦形成气候,人群就会大量聚集,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来这里摆摊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封香利没有让执法人员劝离,她带领社区干部一遍遍的解释劝导,讲疫情的危害、方针政策和规定。一位摆摊“钉子户”被封香利的执着所感动,爽快地说:“看你嗓子都哑了,我这就收摊回家”。(龚仕建、张建 图片由当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