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釋放新活力

2025年09月25日08:37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釋放新活力

9月19日,絲路科學城內,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西安部分)緊鑼密鼓地建設。

“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西安部分)建成后,綜合性能可達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先進阿秒激光設施首席科學家趙衛說。

阿秒是人類迄今為止能夠掌握的最短時間單位。借助阿秒激光觀測分子內部的電子運動,信息科學、光子、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系列重大科學問題有望取得突破,從而推動相關產業跨越式發展。

重大科技設施是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迭代升級的“國之重器”。

電磁驅動聚變設施可研報告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評審,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建成國際首個10皮秒級千公裡實地光纖時間傳遞工程系統……“十四五”以來,西安市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原始創新提供戰略支撐,有效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級。

此外,西安市新建、重組4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建成超1900個市級及以上創新平台,實施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挂帥”和重大場景應用示范項目,篩選高價值轉化項目551個,促進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全球首個面向密碼學領域的大語言模型“玄知大模型”,開啟密碼學AI應用新紀元﹔

西北工業大學開展的鎢合金相關實驗,成功將鎢合金加熱到超過3100℃,刷新國際上空間材料科學實驗最高加熱溫度的紀錄﹔

中國煤科西安研究院刷新烏海礦區碎軟煤層氣動定向鑽進最深紀錄,為碎軟煤層礦區的地質災害探查與治理開辟全新技術路徑﹔

……

“通過‘產業創新集群+重大科技設施’協同發展模式,西安市已初步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集群’的創新鏈條。”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處長謝暉說。

“十四五”以來,西安市持續優化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科技創新整體效能不斷提升。在《202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西安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8位,在中國位列第七,連續兩年進入全球前20名。

西安市高標准推進光子、智能網聯、氫能等8個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重點產業聚集效應逐漸顯現。

光子產業鏈是陝西省34條工業重點產業鏈、西安市19條重點產業鏈之一。

然而,建不起產線、產品無法驗証等問題,一度制約光子產業初創企業成長。“對初創企業而言,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很重要,高端設備和共性技術平台同樣不可或缺。”陝西光電子先導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軍紅說。

作為陝西省、西安市光子產業鏈“鏈主”企業,陝西光電子先導院科技有限公司創新打造“專項基金+研發平台+中試平台”服務模式,為各類創新主體打通了從產品研發到市場化批量供貨的完整鏈條。

“我們已為超過100家包括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內的客戶提供了研發、中試、檢測等全方位技術服務。”楊軍紅說,公司還以光子共性技術平台為紐帶,集聚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50余家,助推西安市光子產業鏈集群化、規模化發展。2024年,西安市光子企業達200余家,產業規模約250億元。

光子產業鏈的快速崛起,是西安市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縮影。

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啟動以來,西安市不僅在創新平台建設、未來產業布局上加大推進力度,還在科技金融服務上持續“加碼”,構建起覆蓋科技企業“初創—成長—成熟”全過程的金融服務生態。

2024年,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西安市財政局聯合推出“先投后股”機制。該機制將財政資金先撥給項目使用,相當於政府和項目創始人一起承擔早期創業風險。等企業發展起來,拿到市場化融資后,政府再將前期投入按市場估值轉換成股權,並按“適當收益”原則退出。

在西安市“先投后股”機制支持下,不久前,陝西絲路天圖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浦發銀行西安分行1000萬元信用貸款。

“以前跑貸款,光准備材料就要半個月,還要找擔保增信。這次從提出申請到放款隻用了7天,完全沒想到!”9月2日,絲路天圖CEO韋文怡說。

絲路天圖是一家從事衛星遙感數智生態服務的企業,在秦嶺生態監測、衛星數據平台建設等領域已形成系列解決方案。“公司屬於初創期科技企業,融資是我們研發中試階段的最大瓶頸。這筆資金的注入,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韋文怡說。

受益的不只是絲路天圖。“先投后股”機制施行以來,西安市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首批17個項目集中授信1.18億元,幫助2家企業獲得信用貸款1300萬元。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西安市加快推動未來產業和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聯動發展。預計到2030年,西安市將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集聚一批世界領軍企業,打造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記者 陳志濤)

(責編:白鴿、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