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通海陸 共識致共贏
2025歐亞經濟論壇將啟幕

中歐班列呼嘯而過,與歷史腳步同頻。
2000多年前,駝鈴聲聲,張騫出使西域﹔20年前,西安與歐亞經濟論壇結緣﹔2年前,《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在此簽署,將區域合作的藍圖繪得更細、更實。
如今,千年古都再敞胸懷。以“聚合歐亞新動能 共筑可持續發展新格局”為主題的2025歐亞經濟論壇將於9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舉辦。
西安奧體中心。2025歐亞經濟論壇組委會供圖
20年同行凝共識
2005年,西安搶抓機遇,積極爭取到了首屆歐亞經濟論壇的承辦權。20年同頻共振,十屆論壇,見証西安的成長與胸懷。
2007年,在第二屆論壇上,各參會國共同簽署了《西安共識》,成為歐亞經濟論壇務實合作的裡程碑。
2009年,與會的歐亞各國海關和商界代表共同簽署《推進貿易安全與便利西安倡議》。2011年第四屆論壇發布《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中國企業歐亞國家投資報告》。2013年,與會各國嘉賓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倡議深入交流,凝聚合作共識。2015年,論壇被正式納入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十大平台序列。2017年,論壇進一步明確“依托上合組織,服務‘一帶一路’,促進地方發展”的宗旨。2019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為論壇最強音。2021年,論壇在內容設計、嘉賓邀請等方面全面提升。
2023年,第十屆歐亞經濟論壇,吸引了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商學界人士共襄盛舉,展開廣泛對話交流。全面聚焦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形成了一批新成果。
歷屆論壇拓展了中國與歐亞各國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政商學界代表,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200余項,推動能源、金融等領域重大項目落地。歐亞經濟論壇已成為西安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西安成為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2025歐亞經濟論壇組委會供圖
20年積澱啟新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恰逢歐亞經濟論壇創辦20年。本屆論壇議題更聚焦,內容設置和辦會機制更創新,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彰顯“高端、特色、務實”的鮮明定位。
歐亞經濟論壇組委會委員、論壇副秘書長、西安市政府副市長牛愷介紹,本屆論壇將緊緊圍繞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重要成果,總體框架設置為“1+5+3+1”的論壇舉辦模式,設置產能合作、規則共建、人文交融、科技創新、協同治理五大論壇板塊13場分會﹔舉辦經貿交流、文化交流、《共建“一帶一路”之歐亞經濟觀察》報告發布3項活動,建立論壇智庫合作機制。
與往屆相比,本屆論壇將凸顯“三個新”特點,多維度賦能可持續發展:一是承載新使命,致力於落實國家總體外交布局,助力打造歐亞地區新型區域合作模式﹔二是聚焦新合作,圍繞落實共建“一帶一路”三個“聯通”部署和《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通過13場分會搭建高能級開放交流平台﹔三是謀劃新成果,推動國際友城數字經濟聯盟啟動、中吉地學合作中心揭牌,發布《共建“一帶一路”之歐亞經濟觀察》白皮書。
西安奧體中心。2025歐亞經濟論壇組委會供圖
20年誠心致共贏
從“會”到“實”,西安的城市“骨架”在拉伸,“胸懷”在開放。
如今,西安在對外往來的通道、渠道、溝通機制上,形成了成熟、立體、多元的合作體系。
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西安國際會議中心、奧體中心“一場兩館”等現代化會展設施拔地而起﹔地鐵線路貫通會展核心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聯通19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34個航點,實現了中亞五國八城全覆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落地......
中歐班列自2013年開行首列以來,累計開行突破30000列。2025年上半年,西安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值達1243.4 億元,佔進出口總額的54.1%。西安的通道樞紐優勢持續釋放,為后續更多項目的合作奠定基礎。
8月13日,X9043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標志著中歐班列(西安)自2013年開行首列以來累計開行突破30000列。楊玥攝
20年共襄盛舉,為一座城蘊藏發展“養料”,西安產業“筋強骨健”。航空航天產業全鏈蓄勢“飛天”,“秦創原”創新生態加速擴容,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建設如火如荼,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
在大唐不夜城,水舞光影中,國內外游客與“長安”對望。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國際頂級峰會、萬人年會等盛會,為經貿、人文交流提供了世界級舞台。
區位、交通、政策、人文與機會優勢,讓西安和歐亞經濟論壇共生共榮。
從駝鈴聲響,到“會”通天下,古都“鐘聲”響徹四海,天涯比鄰多是知己!西安以秋韻入筆,描繪“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