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陝西:民企為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新執照,全程隻跑了一次!”9月19日,陝西江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禮連連稱贊,“企業的獲得感,就是營商環境最真實的答卷。”
今年初,該公司計劃新增3家子公司,僅經營范圍核定、股權設置等材料就多達幾十項。正在企業為手續發愁之際,西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主動派出“企業服務專員”上門,開展“一對一”指導,協助整理從營業執照、公章到股東証明等一系列材料,讓公司很快就順利領取了証照。
這是陝西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上半年,陝西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8374.8億元,佔GDP比重為49.8%,逼近總量“半壁江山”。目前,陝西已有超580萬戶民營經濟主體,它們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政策精准“滴灌”,民企輕裝前行
“政府‘追著問題跑’的服務機制,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西安青鬆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江雲仍感慨不已。去年,該公司投資2.5億元的項目在推進中遇到難題。關鍵時刻,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主動上門,組織專班對接協調,僅用50多天就幫助企業打通堵點,順利完成全部驗收備案。
政策好不好,關鍵看實效。營商環境的成色,最終要由企業的獲得感來檢驗。在陝西,一場以“精准”為核心的政策“滴灌”行動,讓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卸下包袱、輕裝前行。
今年5月,《陝西省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大行動”實施方案》出台,圍繞體制機制、發展環境、政策支持等方面系統推出31項具體舉措。該方案明確建立惠企政策動態更新機制,推動各項紅利精准、快速直達經營主體,破解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裡”難題。
政策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服務的價值在於感知。在石泉縣,“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改革已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雷昌群欣喜地發現:“政府主動上門幫辦代辦,實實在在為我們疏堵點、解難題。”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門”,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陝西通過構建常態化、精准化的政策“滴灌”機制,讓民營企業的實際訴求聽得到、看得見、辦得成。
金融活水“解渴”,賦能專精特新
“僅13個工作日,就拿到了華夏銀行的貸款授信。”9月8日,西安中科光電精密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易明說。
作為一家專注於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科光電研發投入大、回款周期長,現金流壓力一度制約企業發展。西安市工信局等部門組成專項服務小組,積極搭建銀企對接橋梁,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對接、審批和放款全流程,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陝西實施“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專項行動,每年安排不少於20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新增業務規模1013億元,服務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農戶14.6萬家,強化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持。
針對科技型企業,陝西推出“秦科貸”“秦知貸”等金融產品,鼓勵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並給予最高30%財政貼息,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多元化資本助力機制也在持續完善。陝西優化省級上市后備企業遴選機制,每年推動不少於300戶民營企業入庫,並對50家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專項服務。截至目前,省級上市后備企業總數已突破500家,一批優秀民企正借助資本市場加速成長。
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民企勇當主角
“秦創原為我們匹配了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團隊,陝西省工信廳將公司列為‘氫能產業鏈主企業’,還配套500萬元關鍵技術攻關資金,韓城市政府也開通了‘鏈主服務直通車’……”陝西旭強瑞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進輝談起企業獲得的精准支持,如數家珍。
旭強瑞公司2013年從生產液化天然氣起步,2019年進軍氫能領域。面對西北地區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空白,企業研發一度陷入困境。在政府“創新鏈”的精准對接與賦能下,2024年,公司成功獲批陝西氫能領域首家院士工作站。
旭強瑞公司的跨越發展,是陝西民營企業憑借創新突圍的生動縮影。在全省規上工業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已超八成,不僅深度融入產業鏈群建設,更成為工業穩增長和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突破3萬家,全省聚焦的34條重點產業鏈中,民營企業鏈主佔比達51.4%,一個以鏈主企業為牽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隨著“七大行動”的深入推進,陝西民營企業正以“拼”的精神、“干”的勁頭,持續提升產品與服務競爭力,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力。(記者 鄭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