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靖邊縣東坑鎮:破“水題” 興產業

2025年09月18日17:34 |
小字號

金秋時節,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處處洋溢著節水增效、產業興農的活力。

9月17日,硬地梁村的滑子菇種植基地大棚內,微噴系統正氤氳著細密的水霧,滋潤著一簇簇鮮嫩欲滴的滑子菇。農戶們穿梭其間,動作嫻熟地調控濕度、採摘、分揀,將破解“水困”的“金蘑菇”打包外運,豐收的喜悅溢滿田間地頭。

曾經的東坑鎮,深陷水資源超採的困境,通過發展節水型滑子菇產業,不僅破解了傳統農業高耗水與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更探索出一條“以水定產、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鄉村振興新路。

長期以來,東坑鎮村民以種植玉米、大田蔬菜等傳統作物為主,但這些作物都是名副其實的“用水大戶”。數據顯示,傳統玉米畝均年用水量高達160立方米。“再按老路子種下去,地要荒,水也要干了。”東坑鎮黨委書記劉伯道出了當地農業轉型的迫切性。

面對“水困”難題,東坑鎮黨委政府將突破口鎖定在節水型農業。經過多方調研,滑子菇種植憑借顯著的節水優勢成為首選。與傳統作物相比,滑子菇種植通過配套智能化灌溉系統、微噴帶灌溉等技術,實現了水資源的精准管控。在硬地梁村滑子菇種植基地,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棚內溫濕度,微噴系統按需霧化供水,用水量可精確到每平方米。

數據印証了節水成效:滑子菇畝均用水量僅60立方米,較傳統玉米節約用水60%,每畝每年還能節省水電費約100元,既緩解了水資源壓力,又降低了種植成本。

“省水只是基礎,能賺錢才是留住農戶的關鍵。”劉伯說。硬地梁村2025年建成的8個滑子菇大棚,每個大棚放置菌棒1萬棒,每棒產量約2.5斤,按當前每斤4元的零售價計算,單個大棚總產值可達7萬元。扣除成本后,每個大棚年淨利潤達1.8萬元。

“過去種玉米,辛苦一年畝均收入僅千元左右,如今滑子菇產業讓村民收入翻了數倍,且勞動強度大幅降低,越來越多村民主動加入種植隊伍。”硬地梁村黨支部書記鐘光招感慨道。

東坑鎮並未止步於單一的種植環節,而是以滑子菇產業為核心,布局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節水農業向縱深邁進。下一步,東坑鎮計劃建設滑子菇初加工基地,開發烘干、腌制等深加工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滑子菇品牌,讓“小蘑菇”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此外,東坑鎮還將探索“滑子菇+”種植模式,通過滑子菇與其他節水作物輪作、套種,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水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如今,硬地梁村的種植模式已形成示范效應,周邊村庄紛紛前來考察學習,滑子菇種植模式正逐步在東坑鎮乃至靖邊縣更廣范圍推廣。

東坑鎮以滑子菇產業為紐帶,不僅破解了水資源緊缺地區的農業發展難題,更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既守護了地下水資源、改善了生態環境,又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鄉村產業強起來。(來源:靖邊縣委宣傳部 白凌燕 王歡)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